关于创新教学的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12_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在教育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小学教育是教学的基础阶段,如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教育教学是小学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策略,希望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从以往的知识、技能人才的培养,逐渐转变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就需要做好创新教学工作。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其他学科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只有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逆向思维,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一、设置合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反馈等一系列后续流程,为了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就要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我们之所以进行小学语文创新,不光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是为了更好地将小学语文的其他社会功能挖掘和开發出来,发挥其“工具”作用,使其成为“人文教育”的载体和媒介,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校、教师应该设置如下明细:其一,知识维度。小学语文需要从知识的层次性、多元性、结构性、可持续性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要提炼、选择适合学生学习阶段、年龄、认知结构,并能转化为学生持续学习和发展能力的教学内容。其二,能力维度。在能力维度的创新上,应该践行实践观,让学生在深层感悟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用语文知识发现、解决问题,融入语文情境,使其在“实践”这个老师的指导下,快速成长,拓宽视野,将知识、情感等转化为系统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研究、发展奠定基础。
  二、更新语文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本身属于思想意识,其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有决定性作用。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为了简单地利用新工具、新方法,或是照搬照抄,而是从内而外地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来说,应该更新如下几个方面的观念:其一,由以师为本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自由,如此,才能使其徜徉学海,不断进步。其二,由灌输教学转变为自主、互动、合作、探究教学。教学本身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且涉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间的合作性以及挖掘教学深度的探究性,教师要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这个转变,为学生的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其三,由“饱和”学习向“不饱和”学习转变。可以说,教学的内容、方法有“饱和”与“不饱和”之分。前者没有给学生自我发现、创造、深刻感触的空间,可持续性较强;而后者以开放性、互动性、探究性教学为主,侧重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可持续性。
  三、创新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具体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层次是在原有模式上的创新,另一个层次是在内涵外延上的拓展。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巩固、开发原有教学模式,提炼精髓,挖掘潜力。教学模式的潜力很大,需要教师来挖掘,旧的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就不好,只要符合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可以挖掘、运用。其二,拓展教学模式的内涵外延。随着理论创新、观念改变、时代更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会不断创新,产生许多新的模式。对于这些新模式,教师应该坚持以实践为“标准”、以学生为反应和反馈“主体”,不断完善、创新,发挥新模式的作用,挖掘新模式的潜力,使其绽放更大的光彩。
  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如果我们将创新看作是思维发散,那么就有一个“矛盾”。而其中是一方面正向思维,而另一个方面是逆向思维。为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校、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提供“矛盾”的观点。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矛盾”,并将相关的观点、理论、思想等,以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描述教授给他们。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教育投资”,一旦生根发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其二,巧妙设计问题。“逆向”,为什么要逆向?学生没有发现,没有看到任何的苗头,没有丝毫的感悟,自然没有办法思考,教师也不能让他们“为赋新词强说愁”。教师要通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学会逆向。逆向可以是“呛调”“辩论”“硬币的两面”,“阴阳”之中总有“逆”,将这些东西传输给学生,让他们发现、观察、体会、明悟、探究,才能从根本上,而不是从形式上提高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五、结语
  本文从设置合理教学目标、更新语文教学观念、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这本厚重的大书,150多万字,粗略地把它通读一下都得花几天的时间。不过,这也不算什么,一部通史性的世界历史著作,从远古写到今,世界上各个国家、不同族群,以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都
科学素养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最主要目标。然而审视当下,便不难发现,许多活动存在着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实效的现象。作为一名担负着科学启蒙教育任务的普通科学教师,多年的实践让我深深感受到:与其让学生草草了事地完成一些肤浅的、表面的任务,还不如引导他们结合校本实际专心于一两个认识目标,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来发掘,下面结合自己的探索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感受:  一、因地制宜选切口方能扬长避短  
"Oh,East is East,and West is West,and never the twain shall meet."(东就是东,西就是西,两者不可能在一起)吉卜林1892年《东西方谣曲》中的这行诗,已成了一句陈词滥调,特
生态式区域活动是素质教育推行下的新产物。它与之传统幼儿园区域活动有着质的不同,其具有观念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给孩子提供了较大自主空间。那么,在高调强调尊重幼儿需有、顺应孩子发展的今天,规则还要不要?显然,生态式区域活动则更需要规则来引导孩子去操作、去发现、去享受区域活动所带来快乐。  一、为什么?  生态式区域活动具有:观念性、动态性、开放性等,这些新的特点并不意味着区域活动可以放任幼儿,恰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被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大家中,卢那察尔斯基(1875—1933)是影响重大而深远的一位。卢那察尔斯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在
发源于快速成形技术的金属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金属零件直接制造技术的研究热点和重要发展方向。针对现有激光、电子束设备昂贵、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束等离子金
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较理想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外部条件,是一种“外因”。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学习者的自觉主动学习才是对所学知识实现意义建构的“内因”。 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不是由别人(例如教师或辅导员)而是要由学生自己完成,要由学生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来完成。如何将新技术与新理念融为一体,更好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
自由主义自洛克、斯密、密尔以来成为西方显学久矣!其间虽也有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等各种思潮学派的有力挑战,但主流地位仍难以摇撼。其当代继承者新自由主义更独执西方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