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患肢肿痛1d,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为有效的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以保障术后髋关节功能水平。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中图分类号】 R274.1; R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36-01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寿命明显延长,加之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高龄(>70岁)股骨颈骨折发生率呈逐年增多趋势,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86髋),男26例,女54例,年龄72-90岁,平均(73.5±1.3)岁。致伤原因:轻微外伤14例,跌倒伤56例,其它10例。均为新鲜骨折,合并糖尿病6例,慢支肺气肿8例,脑梗塞2例,高血压12例。随机按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手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选择后外侧切口,即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处(具体为中外1/3点)向股骨外侧延长5cm处。均采用骨水泥固定方式,手术结束后常规行48h负压引流,并行1-2周的抗生素治疗,积极预防感染。患肢未行外展位皮牵引操作。完成手术后次日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患者机体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在术后1-2w扶拐行走,并行常规康复锻炼,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1.3 效果评定
对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总分为100分,优:90-100分;良:80-89;可:70-79;差<70分。并观察记录两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患肢肿痛1d,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见表1。
3 讨论
实践表明,人体股骨头血液循环解剖特点相对特殊,且高龄老人多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合并发生,显著降低了股骨颈骨折后愈合能力,有较高股骨头坏死率。临床在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时,若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或保守方法治疗,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易诱发压疮形成、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多项并发症,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采用关节置换治疗可使髋关节迅速得以重建,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患者正常生活提供了保障。多数医院均将髋关节置换作为此类型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2]。高龄患者多有内科疾病合并,接受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后,基本生活能力均可恢复,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表明两种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均有一定的有效性。但随着公众对健康水平要求的增高,加之人工关节材料研发的成熟,手术技巧的提高,髋关节置换渐成为首选方案[3]。
就全髋关节置换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而言,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文献报道各家认可度不一。就手术安全性方面,受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各项机能减退的影响,多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长、创伤相对较大、术中出血多,患者所担负的风险较大,故尚存有争议。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上差异不明显。表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损伤相对较小,对身体状况差,较难耐受大手术的患者可优先选择,但在手术者技术娴熟的情况下,可缩小手术安全性的差别。就并发症而言,两组尚无明显差异[4]。但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全髋关节置换术显效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中远期效果,股骨头假体与骨性髋臼配合度差,术后易出现行走疼痛,影响到关节功能,而全髋关节置换关节假体摩擦较小,更为稳定。效果优于股骨头置换术。
综上,全髋关节置换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为有效的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以保障術后髋关节功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胡继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1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9):155-156.
[2] 汤传亮,李波.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J].中医正骨,2008,20(8):69.
[3] 张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2):103-104.
[4] 徐显春,杨天府,告跃,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华西医学,2007;22(3):590?1.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中图分类号】 R274.1; R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36-01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寿命明显延长,加之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高龄(>70岁)股骨颈骨折发生率呈逐年增多趋势,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86髋),男26例,女54例,年龄72-90岁,平均(73.5±1.3)岁。致伤原因:轻微外伤14例,跌倒伤56例,其它10例。均为新鲜骨折,合并糖尿病6例,慢支肺气肿8例,脑梗塞2例,高血压12例。随机按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手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选择后外侧切口,即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处(具体为中外1/3点)向股骨外侧延长5cm处。均采用骨水泥固定方式,手术结束后常规行48h负压引流,并行1-2周的抗生素治疗,积极预防感染。患肢未行外展位皮牵引操作。完成手术后次日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患者机体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在术后1-2w扶拐行走,并行常规康复锻炼,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1.3 效果评定
对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总分为100分,优:90-100分;良:80-89;可:70-79;差<70分。并观察记录两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患肢肿痛1d,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见表1。
3 讨论
实践表明,人体股骨头血液循环解剖特点相对特殊,且高龄老人多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合并发生,显著降低了股骨颈骨折后愈合能力,有较高股骨头坏死率。临床在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时,若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或保守方法治疗,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易诱发压疮形成、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多项并发症,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采用关节置换治疗可使髋关节迅速得以重建,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患者正常生活提供了保障。多数医院均将髋关节置换作为此类型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2]。高龄患者多有内科疾病合并,接受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后,基本生活能力均可恢复,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表明两种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均有一定的有效性。但随着公众对健康水平要求的增高,加之人工关节材料研发的成熟,手术技巧的提高,髋关节置换渐成为首选方案[3]。
就全髋关节置换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而言,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文献报道各家认可度不一。就手术安全性方面,受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各项机能减退的影响,多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长、创伤相对较大、术中出血多,患者所担负的风险较大,故尚存有争议。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上差异不明显。表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损伤相对较小,对身体状况差,较难耐受大手术的患者可优先选择,但在手术者技术娴熟的情况下,可缩小手术安全性的差别。就并发症而言,两组尚无明显差异[4]。但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全髋关节置换术显效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中远期效果,股骨头假体与骨性髋臼配合度差,术后易出现行走疼痛,影响到关节功能,而全髋关节置换关节假体摩擦较小,更为稳定。效果优于股骨头置换术。
综上,全髋关节置换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为有效的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以保障術后髋关节功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胡继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1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9):155-156.
[2] 汤传亮,李波.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J].中医正骨,2008,20(8):69.
[3] 张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2):103-104.
[4] 徐显春,杨天府,告跃,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华西医学,2007;22(3):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