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视角下华容县农村体育发展分析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1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全民健身工程发展越来越好的当下,农村体育仍然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是全民健身和新农村建设要大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从而促进整个全民健身工程的发展。因此该论文将从人口学角度,以华容县农村体育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与之对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体育 华容县 人口学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3(a)-0165-04
  根据体育学者对当下中国群众健身情况的调查发现,农村体育是整个全民健身工程中的短板所在,和城镇人口相比参加过体育活动的人数明显较少,调查数据中以百人为单位,参与体育运动的城镇人数有51.23%,而农村人口则只有28.97%;并且从参与者的年龄比例来看,城镇人口不同年龄段参与者的比例要比农村高得多。《全民健身计划》于2011年国务院所印发,在其中就提到了要大力发展农村体育,2016年又新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了农村体育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重点发展项目进行开展,同时也是实现全民健身热的重点内容。
  自1994年开始随着新中国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扶持,农村人口迅速增加,然而受到计划生育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增长速度放缓。在这种发展状况下,按理来说农村人口生活水平应该是大幅度提高的,但是就目前来看,总体上处于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华容是我国中部典型的一个农村县,文章即从人口学视角,对华容县农村体育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方略。
  1 人口规模下的体育活动变迁
  1.1 大集体期间人口数量及体育活动状况
  1.1.1 大集体期间人口数量
  1958—1981年期间我国农村劳作大部分实行集体出队集体生产并以工分的形式进行利益分发,当时每户农村人民尚且还没有自己的土地,而是在公社生产大队的领导下进行,每家每户的可出活人员组成若干公社社员,一起劳作。另外,当时因为国民经济不景气,许多大学不得不停办,导致中学生对未来和就业迷茫得不知所措。在这样的形势下,毛泽东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所以在1963—1983年期间农村涌入大量的人口。根据华容县县志记载,在这期间有北京、上海、南京、长沙、益阳、岳阳等外地知识青年1 885人来华容农村“插队落户”。
  1.1.2 开展的主要体育活动
  体育运动曾经被错误的口号“大跃进”所影响,时间为1958年,在错误口号的喊声中社会出现了一片形式主义、浮夸风高指标的不良风气,体育工作发展进入了一个低谷,表现尤为突出的是群众对于体育方面的表现,在缺乏物质的当下许多锻炼都被迫停止,倒闭了非常多的专业、非专业体育院校,整个体育行业处在一片待恢复的状态。1963年后,伴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体育行业也渐渐开始复苏。生活水平的上升激发了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熱情,做操、打球、赛跑、打太极拳等体育活动越来越活跃。然而到了1966年时期体育建设又陷入一片混乱中,从事体育行业的许多知识分子纷纷被下岗,整个体育战线糟糕不已,群众的体育锻炼也遭到强烈破坏,表现为许多传统体育项目文化遭到停滞或取代。直到1971年周恩来在第一次全国地域工作会议中回忆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战绩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而后的一段时间体育建设得到了一点复苏。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农村体育受到的影响则比较小,所以他们在劳作之余,有着属于自己的活动方式。在大集体期间,华容县农村流传着一句话:“痴汉赌力,乖汉看”。闲暇时间壮汉们的消遣方式为赌力。拧扁担,就是两壮汉各自握住扁担的一头,朝两个不同的方向用力拧扁担,能把扁担拧烂就说明力气大。抵竹杠,同样竹杠的两头各站一名壮汉,用手掌抵住竹杠的一头,看谁能抵过对方,谁的力气就大。每一次赌力的游戏,壮汉的手或多或少都会受伤,但是他们每次都乐此不疲。
  1.1.3 华容农村体育的特征
  华容县这一时期的农村体育特征明显,呈现为民间体育活动的丰富多彩,军事体育特征彰显。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新医药、新文化、新体育的推广,传统的习武活动日渐消歇,代之而兴的是各式各样的农民运动和经常性的民兵训练。1957年,全县各乡、镇组建起体育代表队。1958年秋,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选择全国植棉劳模吴道生所在地幸福公社举行首届农民运动会,有了乒乓球、排球以及武术、田径等项目比赛。农民运动员自带行李、伙食班子,踊跃参训、参赛,十分活跃。民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军事体育特征明显。“文化大革命”中,虽然正常的文、体活动受到限制,但农民对体育的热爱已经悄然萌芽。
  1.2 改革开放初期人口数量及体育活动状况
  1.2.1 改革开放初期人口数量
  1978年文化大革命之后下乡的知青开始陆续回城,同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内对外的发展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第一批经济特区被设立。大多数农民开始自耕自田,小部分人则选择外出打工。在这一背景下,农村不仅以户为单位劳作生活,还有一部分人口流出,所以在当时基本上看不到人们在一起进行体育活动,只有一群孩童聚集在一起游戏。
  1.2.2 开展的主要体育活动
  1978年1月,在北京召开了有1 400多人参加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1983年,国家体委在给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中就提出了3个“有利于”的改革原则和4个方面的改革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体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此时农村体育也相对较自由。农村家庭是根本帮孩子购不起任何体育用品的,所以小孩子们只能自己聚集在一起进行一些小游戏。例如:打波,在地面上划一条横线,在距离横线3 m左右放一块灰砖,每个人放一个铜钱或是硬币在灰砖上,然后所有人站在横线后面,依次用稍微大一点硬币用力抛出去击打灰砖上的硬币,可以击中别人的硬币,如击中硬币就属于击打人,也可以击打自己的硬币,将自己的硬币击落到灰砖后面,这样别人就很难再击中自己的硬币。   1.2.3 改革开放时期体育的特征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华容县总人数700 084人,其中男性359 872人、女性340 212人。“文化大革命”中,华容县正常文、体活动受到限制,青年、民兵们的文、体活动为“忠字舞”“战备”训练所取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体育工作、学校体育以及职工体育工作在华容县都得到了有效开展。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体育虽然在文革时期受到了影响,但是农村体育人口和农村体育都在不断地增加和发展。
  1.3 城乡一体化期间人口数量及体育活动状况
  1.3.1 城乡一体化期间人口数量
  20世纪改革开放后总结了历史城乡分化的利弊,城乡一体化思想开始萌生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在20世纪末,城乡一体化正式产生。在90年代初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流入一线城市,根据华容县县志记载,在1991—2006年的16年间,全县总迁入人口人数105 164人,总迁出人数124 320人,其中迁往省内14 031人,迁往省外20 289人。出入相抵净减19 777人。但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实行,农村经济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业余活动也变得很丰富。
  1.3.2 开展的主要体育活动
  体育运动在我国已经从过去狭小的范围渐渐转向面对全国民众。其不仅能够锻炼群众的身体,同时也能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培养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劳动人民现如今也已成为体育的主人,积极投入体育锻炼的洪流中。
  广场舞成为引领全民运动的重要体育项目,其是所有舞蹈中舞蹈人员最为之多的,因为大多数跳舞地点都是广场,也因此特点而出名,是一种集体呈现的表演形式,兼具着娱乐性和表演性,当然主要还是以娱乐为主。这种群体参与的表现形式少时以几十人为编制,多时可到百人甚至是千人,演员构成多为40岁以上60岁以下的妇女。然而伴随着广场舞的发展组成人员又添加了男士和部分小学生。2015年,由红舞联盟组织的18 431人在中信国安天下第一城跳起改编版的广场舞《小苹果》,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排舞(单场地)纪录。
  1.3.3 城乡一体化的体育特征
  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乡土特性逐渐消退,而城市时尚文化占据农村活动的主流。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让体育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整个群众群体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体育意识也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在这样一个全民运动健身的氛围中更多的人开始享受体育发展带来的成果。由政府开始带头与各个体育部门相配合,一起负责与协调共同创造全民健身体系,让更为广泛的群众参与其中,结合社会各级力量。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华容县已经常常在各个乡镇开办种类丰富的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
  2 人口结构下的体育活动特征分析
  2.1 人口结构特点
  我国人口从建国以来具有如下几大特点,第一,增长速度非常快,原因则是因为当时缺乏对人口问题上的策略;第二,农村人口比重大,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占总人数比率高,1983年农业人口为7.837亿,占世界总农业人口的62.3%;第三,城市化进程加快,80年代后伴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涌进,城市人口暴涨;第四,人口老龄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比例上升;第五,男女性别比偏高;第六,人口分布不均匀;第七,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自主性迁移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背景中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并且变迁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快速流动,流动人口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成为特殊的群体所在。在农村,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近年来,流动人口的规模是空前的。流动方向主要为农村向城市、内地向沿海,而流动原因大多都是外出务工,流入的农村人口对所迁地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为当地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不小的贡献,然而留在家乡务农的则都是老人、小孩、妇女等。
  就华容县而言,其农村人口流动最大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21世纪初华容县流动人口为74 280人,其中流出23518人男性和49 187人妇女。根据1990年的人口普查发现年龄段在16~60岁人数比上次人口普查少了40 762人。根据国际卫生计生委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月的调查,其调查了10个人口流动较大的典型省份,结果表示在农村的儿童群体中有超过35%的是留守儿童,其中以四川、安徽、河南的留守儿童为最多,接近44%。除此之外还有留守老人,占农村总体老人数量的31%。2015年湖南人口流出最多的是广东省,位列第一;9%的人去往湖北,排第二;6%的人去往江西,排第三;其次是广西、贵州、浙江等地。
  2.2 体育活动特征分析
  流动人口的增多既对农村人口规模造成影响,与此同时人口结构也受到了影响,也让农村的体育活动状况受到了影响。首先农村体育人口本就偏低,加上青年群体流动性强导致体育主体力量薄弱。而社会体育发展状况也要看体育人口数量。由于我国参与体育活动的农村人口比例小,并且不同年龄段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都比城鎮的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之间的差距变得更大,参与趋势呈下降特点。20世纪80年代后涌入城市的劳动力多达两亿人,其中占据主力的是青壮年,其身体素质比普通劳动力要高,站在体育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应该是农村体育发展的主力所在,然而由于长期在外根本无暇顾及农村体育的发展,导致农村体育主体力量逐渐被削弱,参与农村体育的人数也越发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养生和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农村体育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体育意识虽然在农民群众心中得到了增强,并且当下农村也具备了一些条件,然而还是不够完善,具有组织性和竞技性的赛事较少,参与热情不高。(2)相关的赛事经费非常匮乏,如此严重影响了农村体育群体活动的发展。(3)缺乏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少、质量差等无法满足体育锻炼和一些体育活动赛事开展的需要。(4)从人员上来看,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组织人员管理人员都非常欠缺。   所以农村体育的参与人员以老人、妇女和小孩为主。根据华容县县志记载,截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华容县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数的10.43%。生活质量的提高让农村老年群体对生活的观念也逐渐向城镇老人靠拢,华容县同样如此。许多老人在传统体育活动上有着非常高超的水平,比如气功、武术等杂技运动类项目。在华容县最为吸引人的是太极拳运动。如今全国各地为老年人提供越来越多的锻炼场所。
  华容县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群众向城市涌进,因此华容县农村生产建设的主要力量则是留在农村的妇女群体,她们既要一边照顾老人孩子,同时还要承担家里农活,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但是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妇女们打发业余生活的方式方法也丰富起来,比如当下在华容县最为流行的妇女体育活动便是广场舞,完全由群众自发组织的,参与者以妇女为主体。在农村,妇女们在茶余饭后集中在某一个地方进行此项活动,自带音乐,自由组织。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年龄较小却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因为他们的父母因为生活所需不得不外出工作挣钱,而他们只能和爷爷奶奶或独自待在家里。这样的群体在中国是非常庞大的,让本应该是如珍珠般重要的孩子变成了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根据华容县的官网数据表示,其下三封寺镇所附属的18个村,共有留守儿童数目835人,其中一半孩子的监护人都是其祖父母,要想与父母相聚只有等节假日的时候才可以。所以孩子们的体育活动则是较为自由和广泛的,有人调查过发现湖南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参与活动内容主要是散步、慢跑、快走、登山、舞蹈、球类活动以及有跳绳、踢毽、斗鸡、跳房子、打陀螺、滚铁环、捉迷藏、武术、民族舞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3 人口学视域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方略
  3.1 发展农村体育文化市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传统体育项目
  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开展“体育健身设施、体育健身指导、体育科普知识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增强农民的健身意识,改善农村的健身条件,培养农村居民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用科学、文明的活动占领农村体育文化市场。
  3.2 扩大农村体育人口
  现今农村人口到城市务工人员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很大的特点,因此现阶段还要重视“农民工”的体育权和体育管理问题。发展农村社区体育,不断提高农村体育人口的比例,扩大农村体育人口。
  3.3 拓宽农村体育经费来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发展战略,中央投资和国家财政的补贴应该是农村体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另外,还应广泛吸纳社会捐赠、资助、基金会资助、团体和个人会费等,以弥补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之不足。
  4 结语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运动日益兴盛,华容县掀起农民体育运动热潮。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体育也阔步向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体育工作被列为“建设文明村、组”的重要内容。华容县18个乡、镇先后兴办单项或多项农民体育运动会。除了各种球赛、田径等项目,还新设与农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竞赛项目,影响甚大。华容县全民健身计划指导委员会于1995年成立,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农村体育设施、组织管理社会功能化等都得到逐渐完善。而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方向也将向格局化、和谐化发展。华容县本地人民也越来越认识到农村体育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有重要作用,体育运动功能出现了锻炼与娱乐并存的局面。
  在华容县农村人口大量流出、人口结构不平衡的情况下,必须要着力于增加该县农村体育人口的比例,大力改善该县农村体育的现状。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民收入也得到了增加,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此情况下可以预料在不远的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認识到体育和健身的重要作用,自发积极地投入体育运动中。对华容县而言,体育则会帮助农民调节生活节奏,帮助增强身体素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陈曙,何培森.湖南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参与现状的回归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4):46-50.
  [2]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公布——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2.11亿[J].领导决策信息,2010(26):26.
  [3] 罗湘林.农村体育的结构类型与发展模式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17-20,26.
其他文献
2009年度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招商银行2009年度中国企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为社会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改革。体育课程对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旨在探究目前高职体育训练课实施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与广大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  关键词:高职 体育课程 体系构建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c)-0117-02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
40份精液分别采用上游法与PureSperm离心法进行优选,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及彗星试验评价优选后的精子质量。两种方法优选后,精子活率、活力、轨迹速度等运动参数及精子
摘 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武术发展的探究,发现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需要提高传统武术在国际以及国内的影响力从而达到促进传统武术发展的目标。该文认为在全球化日益紧密的国际上应该发展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特色,强调传统武术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可以从学校教育和健身活动这两大方面发展传统武术,使传统武术的知名度越来越大,进而使得传统武术能够更加积极快速的发展。  关
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但万变不能离其宗。只要你抓住根本,然后坚持去做。
王新宇:选人和识人是人力资源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因为这项工作每天都会进行,更加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不打无准备的仗    时勘: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认为所有的岗位都有其符合的素质和基础条件,企业要挑选合适的人才,就需要按照以往成功的经验,首先建立一个胜任素质模型,而不是无的放矢地找寻所谓“合适的人才”。  此外,一个员工是否在招聘后很快融入这个群体,关键还在于他是否能适应企业原有的文化氛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的的背景,对我国体育产业转型与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互联网 ”背景下,正确分析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成为了关键。研究以Liking Fit为例,探索“互联网 ”新背景下,健身行业的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认为:健身的“肤浅化与快餐化,落后健身场馆的倒闭、改造、升级,容易被现代技术控制甚至奴役是健身行业发展的瓶颈。应从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进一步满
铜锣湾集团董事长陈智,被朋友们戏称为“空中飞人”。  “我可能是中国考察过城市最多的企业家了。”面对《中外管理》,陈智解释道:“现在机会很多,只要机会好,我都要亲身去了解一下各个城市的文化,有时候甚至在街头站五六个小时,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群。这么勤力地去跑,是希望将来做全国性战略的时候,能准确判断我们的突破口在哪里。”  几年前,铜锣湾集团曾用三年时间就在全国开出了近60家Shopingmall(大
fantasyjie在本刊管理论坛提问:现在很流行搞职业生涯规划,但是我们自己做可能在各个方面的素质都不够:知识结构单一、社会阅历浅薄、假想压力带来的心态浮躁等等,都不能很好地来
人们的成功得益于某些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却又易于阻碍人们达到事业的顶峰。本书列举了20个会削弱领导能力的不良行为习惯。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包括:过分看重胜负、不懂得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