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书法·张光辉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olence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击理由
  从对颜真卿楷书、行书的追摹到对《大观帖》的细致考察,再到对怀素、黄庭坚大草的沉醉,张光辉经历了由临仿到挥洒、由精谨到率意的过程,他的创作也日渐丰满和自由起来。特别是黄山谷的行草书带给他的启发 点线的结合、空间的摆布、意与法的切换,这些都使张光辉得到了极大的自由,使他的创造力和才情得到了迸发。因此,他的笔下时见类似宋人的摇曳与萧散,时见遥接盛唐的开阔与雍容,正如汪为新先生所说,是“倾情纨素”,更是“兼功并用”。
  张光辉话语
  懂得感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家人朋友要用真心、用真情,对古人亦如是,对艺术亦如是。古人会关照现在的你,艺术会愉悦永远的你……
其他文献
2015年12月10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共同主办,北京重文堂承办的“向经典致敬 —王家新临摹历代书法经典作品展”在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  关心书法、爱好书法的有各界知名人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纷纷前往参观。这一“述而不作”、全是临摹作品的展览,不仅成为书坛一时关注的热点、焦点,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而且引起了持续、深刻的思考。  展览展出王家新十余年
期刊
王鑑(1609-1677),字玄照,后改字元照、圆照、元熠,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人称王廉州,是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被大诗人吴伟业誉为“画中九友”之一,并与王时敏颉颃,时有“二王”之誉。入清以后,王鑑又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开启了清初画坛主流画风。作为“四王”之一的王鑑。其画坛宗师的地位,在有清以来的三百余年画史流变中,从未被学界所忽视。然而遗憾的是,有关王鳢身世的诸多疑端,却—直成
期刊
魏广君把他的山水叫作“金碧山水”。而古典形态的金碧山水是在青绿山水的基础上,通过泥金复勾物象轮廓,形成交织于画面的金线。从而与作为山石主体的青绿金碧绯映。魏广君的金碧山水不是这样的。或者说。我们不能从古典山水的意义上解读广君在2008年以来创作的金碧山水。  魏广君创作的是另一种金碧山水。  这种金碧山水是以作为山石铺陈的青、绿、红色,与作为山石皴法的水墨之黑形成色彩对比。并辉映在金色的背景上。如
期刊
当下书法创作已经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学书者众,展览花样多,作品形式感强成为这个时代的特色,因此关于当下书法的讨论从未消停,目前最敏感的一个词语是“展览体”,网时有炒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声音,说明目前书法发展热度不减,也体现了书法的时代性。最近网上流传一段话:“尺幅必须大:字数一定要多,即使写大字对联,落款也一定不能使穷款,字要多、要小、要密密麻麻:行草必然以‘二王’为基调。至多杂以孙过庭、米芾及
期刊
缘分让我认识了李长三,并读到了他的《边外红尘》和《砚雨无声》,既为“红尘”总少不了精致的缅怀,总走不出惘然的过往,因为“唯美的追求往往伴随着忧伤”。既为“砚雨”,或是陌上柳色的芳华,或是飞墨染塘的潇洒,因为“笔墨的痕迹染在指上,岁月的风霜留在心里”。  如若在月夜焚香,伴青灯古佛,品读长三的诗书画,定会是别有滋味——流溢着魏晋文化人的心灵意趣。因而,参“红尘”沐“砚雨”,是一次生命的游历,是一次心
期刊
编者按:吴湖帆是近现代书画鉴藏巨擘,又是文人书画大家,其书画俊迈清秀,儒雅中和,尽得富贵之气。自2016年1月28日起至3月13日,上海博物馆举办“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展品时代跨度自唐宋及清千余年,为广大读者充分了解吴湖帆的画学追求、鉴定方法、交易渠道诸方面,以及近现代书画的市场生态,提供了切实的文本资料和图像指引。本刊上期推出 “吳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之书法部分,本期继续推出其中绘画部分,以
期刊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天弢居士、天弢道人等,明代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生于明嘉靖五年丙戌(1526)十一月初五日,卒于万历十八年庚寅(1590)十—月二十七日,卒年六十五岁。根据现存文献资料,可知王世贞一生拥有多重身份,最广为人知的是文坛领袖、史学大家、缙绅显宦、文人学者、文论家、书画史论家、书画鉴藏家、藏书家,其他诸如名门世家子弟、曲论家、园林
期刊
王时敏、王鳢、王翚、王原祁四位生活于清代前期的画家,史称“四王”。这一称谓,初见于清代画家盛大士的《溪山卧游录》:“国初画家,首推四王。吾娄东得其三,虞山居其一。”“四王”包括两代画家。王时敏和王鳢为一代,他们共同的学生王翚及王时敏之孙王原祁为第二代。以山水画为主的“四王”绘画,画风较为接近,又各有侧重,总体而言继承自宋元发展而来的文人画传统,并直接受到明末董其昌绘画思想的影响。他们通过仿古,熟练
期刊
许氏《说文》日汉兴而有草书,而作者为谁,无从知晓。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善作篇。后有崔瑗、崔寔二人,亦皆称工,杜氏杀字甚安,而书未能举。崔氏甚得笔势且书体甚浓,唯结字工巧,流于小疏。弘农张伯英者,脱去旧习,因而转精甚巧。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又草书其功邻乎篆籀,探于万象,取其元精,至于形似,最为近也,盖古人提笔作文,皆自腕下流出。  历代固有之,今人多效
期刊
中国水墨画里的规定性和偶然性的特征,要求画家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很好地完成程式化动作,还要求画家有高妙的艺术天赋才能理解和把握水墨成分里的流动感。需要有把两种以上对抗的要素融成一个艺术整体的提炼能力和审美高度。陈钰铭很早的时候练就了_一身扎实过硬的基本功,他不追名逐利,不浮躁,勤奋高产’博采众长,在自己认定的那片艺术天地里精耕细作,无怨无悔。  陈钰铭的艺术特征非常突出,“可辨识度”很强,尺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