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南昌市部分高校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频率、锻炼的时间段,锻炼的时间及体育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和消费结构的原因及解决的一些方法。
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南昌市部分高校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频率、锻炼的时间段,锻炼的时间及体育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和消费结构的原因及解决的一些方法。
体育意识,这里指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性诸方面发展功能的认识,还包括对体育消费结构的认识和选择。体育消费结构,这里指在一定的体育意识引导下,以实现自身体育价值观为目的,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以经济投入为基本消费手段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体育情感上的投人活动的比例。体育消费结构和体育锻炼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协调好体育消费结构和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笔者通过对高校在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和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分析,力求了解更多的信息,寻找更积极的因素,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主动的体育消费行为,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其形成“终身体育思想”,为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与需求。调查结果显示:高校80%的学生对花钱买健康这一观点表示赞同。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有益于增强体质,有利于健康。但还有15%的学生体育意识比较模糊,认为自己处于身體状况最佳阶段,精力旺盛,身无大病,不愿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更不愿多花钱投入健身活动中去。另外有30%的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体育消费、锻炼场所,以及体育项目多样化。从这点来看应引起学校的重视,体育锻炼市场化己迫在眉睫。
(二)高校学生可支配的月生活费情况。月生活费开支平均300元以下的占15.15%,300-500元的占41.61%,500-1000元的占31.6%,1000元以上的占11.62%。调查数据说明:由于大多数学生可支配的生活费并不高,而且也不能全部投资到体育锻炼上,从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体育锻炼的频率。
(三)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方向。用于购买运动服62.86%,购买运动器材22.64%,参与或观看运动项目实物消费34.50%,投资体育彩票、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等19.8%。
(四)影响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认为受经济条件限制的占75.98%,学习忙、闲的占37.27%,受场地数量限制的占13.77%,受兴趣影响的占30.63%。
二、建议与对策
(一)社会相关职能部门应扩大体育消费的环境,营造体育消费的氛围,增强学生体育锻炼促进健康的观念。经常组织各类体育活动、赛事,通过协会、俱乐部的形式,制造影响,促进学生群体性体育消费,从而使更多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二)高校应不断完善体育管理制度,教育并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让学生在个人健康与运动休闲方面有适当的投资。学校应营造与校园环境相吻合的体育氛围,增加高校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体育场所采取免费开放和有偿开放的结合的方式,使大学生能更多的参加体育锻炼,引导他们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观,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结构,正确地进行体育消费。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投身体育锻炼。
(三)引导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及其结构的调整。由于高校学生80%来自工薪家庭,因此在校学生的体育消费,应该以经济和实惠为主。使高校体育多元化,并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建立单项体育俱乐部的模式,如开设学生比较喜欢的项目:篮球、网球、乒乓球、体育舞蹈、桥牌、羽毛球、健身操、太极拳等形式的俱乐部,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向着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健康投资。体育消费不仅能促进体育锻炼,而且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市场潜力。
(四)要培养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消费结构。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中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辅导机制,尚未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结构。由于体育锻炼受到场地、器材、设施、项目、服装等条件的限制,而这些条件都离不开经济基础,所以体育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将直接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并导致各类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的逐渐衰退,制约了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组织形式的的多样化,同时也降低了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所以只有建立正确的体育消费结构,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五)加强高校学生体育意识的教育,并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强化体育意识的教育与宣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终生体育观,并运用其指导健身行为。同时在教学安排上实现以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主,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力。把偶尔参加体育锻炼和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群体开发出来,切实保障和增加体育人口数量。
(六)引导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场所更加合理化。从科学锻炼身体的角度讲,中午和晚上是不宜剧烈运动的。还有,目前大部分学生仍然趋向球类运动场馆,应正确引导大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锻炼内容应倾向于娱乐性、休闲性和时间性,提倡健康手段多元化、锻炼方式多样化,学校应该加大配套器材设施的建设以及活动场所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需要、不同层次、不同消费的学生,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来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未来的社会趋势,体育将逐渐走向社会化,主要以俱乐部的形式存在。
(作者单位:江西蓝天学院体育部)
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南昌市部分高校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频率、锻炼的时间段,锻炼的时间及体育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和消费结构的原因及解决的一些方法。
体育意识,这里指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性诸方面发展功能的认识,还包括对体育消费结构的认识和选择。体育消费结构,这里指在一定的体育意识引导下,以实现自身体育价值观为目的,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以经济投入为基本消费手段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体育情感上的投人活动的比例。体育消费结构和体育锻炼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协调好体育消费结构和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笔者通过对高校在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和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分析,力求了解更多的信息,寻找更积极的因素,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主动的体育消费行为,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其形成“终身体育思想”,为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与需求。调查结果显示:高校80%的学生对花钱买健康这一观点表示赞同。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有益于增强体质,有利于健康。但还有15%的学生体育意识比较模糊,认为自己处于身體状况最佳阶段,精力旺盛,身无大病,不愿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更不愿多花钱投入健身活动中去。另外有30%的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体育消费、锻炼场所,以及体育项目多样化。从这点来看应引起学校的重视,体育锻炼市场化己迫在眉睫。
(二)高校学生可支配的月生活费情况。月生活费开支平均300元以下的占15.15%,300-500元的占41.61%,500-1000元的占31.6%,1000元以上的占11.62%。调查数据说明:由于大多数学生可支配的生活费并不高,而且也不能全部投资到体育锻炼上,从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体育锻炼的频率。
(三)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方向。用于购买运动服62.86%,购买运动器材22.64%,参与或观看运动项目实物消费34.50%,投资体育彩票、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等19.8%。
(四)影响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认为受经济条件限制的占75.98%,学习忙、闲的占37.27%,受场地数量限制的占13.77%,受兴趣影响的占30.63%。
二、建议与对策
(一)社会相关职能部门应扩大体育消费的环境,营造体育消费的氛围,增强学生体育锻炼促进健康的观念。经常组织各类体育活动、赛事,通过协会、俱乐部的形式,制造影响,促进学生群体性体育消费,从而使更多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二)高校应不断完善体育管理制度,教育并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让学生在个人健康与运动休闲方面有适当的投资。学校应营造与校园环境相吻合的体育氛围,增加高校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体育场所采取免费开放和有偿开放的结合的方式,使大学生能更多的参加体育锻炼,引导他们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观,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结构,正确地进行体育消费。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投身体育锻炼。
(三)引导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及其结构的调整。由于高校学生80%来自工薪家庭,因此在校学生的体育消费,应该以经济和实惠为主。使高校体育多元化,并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建立单项体育俱乐部的模式,如开设学生比较喜欢的项目:篮球、网球、乒乓球、体育舞蹈、桥牌、羽毛球、健身操、太极拳等形式的俱乐部,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向着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健康投资。体育消费不仅能促进体育锻炼,而且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市场潜力。
(四)要培养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消费结构。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中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辅导机制,尚未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结构。由于体育锻炼受到场地、器材、设施、项目、服装等条件的限制,而这些条件都离不开经济基础,所以体育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将直接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并导致各类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的逐渐衰退,制约了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组织形式的的多样化,同时也降低了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所以只有建立正确的体育消费结构,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五)加强高校学生体育意识的教育,并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强化体育意识的教育与宣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终生体育观,并运用其指导健身行为。同时在教学安排上实现以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主,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力。把偶尔参加体育锻炼和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群体开发出来,切实保障和增加体育人口数量。
(六)引导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场所更加合理化。从科学锻炼身体的角度讲,中午和晚上是不宜剧烈运动的。还有,目前大部分学生仍然趋向球类运动场馆,应正确引导大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锻炼内容应倾向于娱乐性、休闲性和时间性,提倡健康手段多元化、锻炼方式多样化,学校应该加大配套器材设施的建设以及活动场所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需要、不同层次、不同消费的学生,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来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未来的社会趋势,体育将逐渐走向社会化,主要以俱乐部的形式存在。
(作者单位:江西蓝天学院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