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玫瑰”孙雯:足球是我另一个情人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r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役后,她经历了记者、学生、女足主教练、足协官员四个角色,每个角色她都演绎得十分精彩。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优秀女性非同寻常的足球人生……
  作为昔日中国女足国家队队长,孙雯曾是中国女足标志性人物。1999年,她率领中国女足获得女子足球世界杯亚军,一人独进7球,包揽了女足世界杯“金球奖”和“金靴奖”。2011年12月,她被国际足联评选为20世纪世界最佳女子足球运动员。2014年11月,她成为入选亚足联颁布的亚洲足球名人堂的唯一中国人。退役后,她经历了记者、学生、女足主教练、足协官员四个角色,每个角色她都演绎得十分精彩。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优秀女性非同寻常的足球人生……
  为国效力使命感最强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是天才型球员,踢球经历很顺利吧?
  孙雯(以下简称孙):我8岁开始踢球,12岁进入上海市体校。起初,我并不受教练重靓,思想上波动很大。尤其是在训练中被教练责骂的时候,我觉得很委屈。有段时间,我看到足球场就害怕,真不想再踢下去了。父母教育我:“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踢足球是你选择的路,无论如何都要对得起自己才行!’在父母的劝说下,我坚持了下来。现在想想,足球运动的魅力就在于此,今天爱死它,明天又限死它,也许只有这中大悲大喜的情绪才能使足球踢得更精彩,让那么多人喜欢这项运动。
  记:在你的足球生涯里,哪位教练对你帮助最大?
  孙:给我帮助比较大的教练很多。1988年,马良行教练开始带我,他发现了我的足球天赋,倾心血挖掘我身上的潜力。除了中间几牟他不带我以外,一直到退役我都是跟随他训练。马教练和我亦师亦友,让我在足球水平和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我对他一直心存感激。发掘我到国家队的伯乐是商瑞华指导。1990年,我进入上海女子足球队不久,商指导为第一届女子足球世界杯来选才,把我选进了国家队。第二年,他顶着各方面的压力,把18岁的我列入了首发阵容。第二场对阵丹麦队,我用进球回报了商指导的信任,也回击了外界的质疑。此后,我成了四届女子足球世界杯中每场比赛的首发队员。此外,率领女足夺得女足世界杯亚军的马元安教练更是我学习的楷模,他让我的足球生涯达到了顶峰。
  记:当时你身为女足国家队队长,披上国家队的战袍,是不是拼劲儿特足?
  孙:球员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为国效力。披上国字号战袍,踏上国际比赛的绿茵场,对我来说是一件光荣和幸福的事情。身为女足国家队队长,我身上的使命感更强,在平时的训练和正式比赛中都会拼尽全力,把自身的潜力完全挖掘出来。在国际赛场上赢球后,很多球员会身披国旗满场飞奔庆贺,我特别理解他们心中的感受,我也这样做过。
  记:你在1999年女子足球世界杯中打入了7球,获得了“金球奖”和“金靴奖”,想到过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吗?
  孙:1999年的女子足球世界杯其实就是—个惊喜。当时,我们在马元安指导的带领下,敢打敢拼,发挥了团队精神,一直走到了最后。决赛那天更让我终生难忘。在美国的玫瑰碗球场,有9万多人观战。我想,没有比这样的大场面更能让运动员感到幸福的事情了。尤其是中国女足出场时,在场的所有华人同时唱起了《玫瑰玫瑰爱你》。那样的场面让^热血沸腾。最后,虽然我们点球惜败,得了亚军,但我们顽强拼搏的精神仍赢得了世人的喝彩。
  记:在你的足球生涯中,有几次退役和复出经历,能说一下吗?
  孙:1990年,因为各种原因我差点告别绿茵场了。那一次改变我命运的是马两行教练,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我。2001年,中国女足在亚洲杯上输给朝鲜后,我也考虑过退役。当时中国女足主教练马元安和我深谈了一次。为了那份足球情缘,我决定留下。2003年,女足世界杯后,我宣布退役。2005年12月,马良行指导出任中国女足主教练,他说服我重新出山。我已过了巅峰期,而且身上有伤,但为了中国女足的重建,我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还是复出了。最后,中国女足获得亚洲杯冠军后,我再次宣告退役,那时我是真的踢不动了。
  退役后经历四种人生
  记:退役后,你经历了记者、学生、主教练、足协官员等角色,你更喜欢哪个角色?
  孙:当记者是我的一个情结,因为平时我喜欢写写画画,过去一直被体育记者们采访,跟他们打交道多了,我对这个行业越来越感兴趣。后来我当了3年报社记者,算是过了把记者瘾吧。当记者那会儿我比较自由,时间都由自己安排,最怕的就是编辑突然向我催稿,这个比较难应付—些。到上海足协E班之前,我在复旦大学读过国际关系专业,学生的任务比较单纯,穿着休闲装,走在青春涌动的校园感觉非常好。平时我喜欢读书、听音乐,那段校园生活是我退役后最轻松的时光。
  记:上海女足主教练这个角色应该是你喜欢的吧?
  孙:做上海女足主教练完全是我计划外的选择。当时我在上海市体育局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工作,正着手进行—个关于青少年三大球的发展规划,而且已经完成了初步调研,结果突然受邀出任L海女足主教练,当时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不过对于扑角色我还是想尝试一下,想把自己对足球的经验和思考在训练中体现出来。当了主教练我才知道,担当这个角色是有很大难度的,和做球员的感觉完全不同。作为一名新手,我一面靠自己的足球经验带队,一面抓紧时间恶补教练员的专业知识。晚上,我经常和教练组成员—起交流,布置第二天的训练任务。如果有比赛任务,还要讨论和制订有针对性的战术安排。如果赛场上球员发挥不好,我要帮她们分析总结,指出缺点,肯定优点。球员之间闹不愉快了,我还要调解矛盾。这些工作大都是在晚上完成,弄得我成了“夜猫子”。当主教练的3年,我忙碌而充实,并深深体会到了职业教练的不易。
  记:从球员到足协官员,你感觉最不适应的是什么?
  孙:到上海市足球协会上班后,我才真切感受到双休日和长假对普通人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足协实行坐班制,我的生活变得颇有规律,不过我不太适应朝九晚五的生活节奏。冬天早E起床对我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单位规定E班时间为9点整,为了避免途中遭遇堵车之类的意外情况,每天我要提前两三个小时起床,为此,我在手机里设了五个闹钟:分别是6点整、6点一刻、6点半、6点三刻、7点25分,每天手机在我枕边都要响满5次。过去当球员的时候,我对冬天起床感到很痛苦,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对温度的反应好像也更大了,冬天早起更加痛苦。   记:你是上海市足球协会的副秘书长、足球管理中心副主任,还兼着其他多个职务,身上的担子一定很重吧?
  孙:退役后,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中国足球敞点实事,也曾有朋友推荐我去亚足联工作,月薪5000美元。一方面我觉得自己的外语水平暂时还没有达到去国际组织工作的标准,另一方面我觉得中国足球更需要扶持,于是我就选择了后者。足协官员这个角色为我提供了一个为中国足球办实事的契机,也为我提供了—个学习和积累的平台。
  足球能带给人一生的财富
  记:自国务院将足球列为学校必修课之后,国内各地纷纷开展了相关计划。作为足球^,你对此有何看法?
  孙:兴起足球热当然是件好事,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振兴中国足球的任务依然艰巨。就拿上海来说,3年前,上海市就已经成立了校园足球联盟,足球联盟的联赛也正式开战了。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首先是缺人,上海市有280多所中小学校,每所学校最低配置两名足球教师,就需要近600名足球教师。目前这个缺口还非常大,近几年也很难有大的改观。相比师资力量的匮乏,上海市目前的足球人口也很难让人乐观。我曾在微博上呼吁,先要让我看到有一万至两万名孩子在踢足球,然后再谈振兴上海足球,不然全是空谈。女足的现状更让人担忧。2007年,中国的注册女足球员大约4000人,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下降到只有2000人了。除了江苏、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等老牌女足俱乐部还能勉强维持外,很多省市已经没有女子足球卧了。
  记:你认为很多家长不愿让孩子踢足球的原因是什么?
  孙: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足球是—项对抗激烈的运动,家长怕孩子受伤是—个主要原因。另外,很多家长认为踢足球会影响孩子学习。这一点我并不赞同,我从小学开始踢足球外学的足球队友们,绝大多数没有走上专业足球运动员的道路,但在各行各业都干得非常出色,而且小伴们感情深厚,隔三岔五就会在—起聚一聚。上海曹扬二中开展女子足球运动已经有22年的历史了,先后输送了13名国家队队员、16名国青队队员和33名国少队队员。曹扬二中的王洋校长给我讲过—件事。他去德国访问时,到一所大学拜访一名物理系教授,教授得意地拿出—张照片给他看。原来,教授竟然代表德国参加过足球世界杯。
  记:也就是说,很多家长在让孩子踢足球上有认识方面的误区?
  孙:是,踢足球是为了什么?是成为球星还是获得名利,还是为了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现在很多省市把足球列入中招体育考试项目,每次看到孩子们为了通过体育考试而苦练,我都非常担心。一方面,突击训练对身体会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苦练只会磨灭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在我看来,让孩子通过足球感受到运动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记:除了足球,业余时间你喜欢做些什么?
  孙:业余时间我只想做个平凡的女人。我喜欢看书、看电视。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我也喜欢打扮自己。平时我也会买口红、眼影,不过经常忘记用。
  记:能说说自己的另一半吗?感觉你在这方面很低调。
  孙:我老公是体育圈外人士,目前在美国工作。他很少看体育比赛,他只现场看过一场姚明在火箭队时的比赛。我俩是经^牵线相识的,感觉挺投缘。认识后,我们经常在网上交流沟通,感觉彼此适合,就趁他回国休假时把结婚证领了。我老公很低调,他觉得结婚完全是两个人的私事,所以不需要秀给别人看。在这一点上,我俩意见一致。因此,我们没有拍婚纱照,没有摆酒席,就连蜜月旅行都省了。结婚后,虽然我们聚少离多,但我的生活很充实。足球就是我的另一个“情人”,有它相伴,我并不感到孤单。
  张宁据《妇女生活》汀兰/文 整理
其他文献
30年前,他以力挽狂澜和独木擎天的气势,引领国人踏进激情燃烧的围棋岁月。连续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近乎神奇的表现和坚持不懈,让他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骄傲,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体育运动的范畴。7月23日下午,中日围棋擂台赛30周年纪念活动在上海举行,战胜癌症的63岁的“棋圣”为围棋爱好者们讲述了当年的擂台风云和赤子之情。  为备战,戒酒又戒牌  花白的头发,瘦削的身材,63岁的聂卫平精神隽铄,丝毫看不出
期刊
陆川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导演,多次斩获国际国内大奖,是公认的青年才俊。2015年3月26日,陆川与央视美女主播胡蝶组建家庭,这是他的第二次婚姻,小陆川12岁的胡蝶则系初婚。两人相爱时,曾遭到胡家父母的坚决反对。一对有情人最终冲破阻力,让婚姻在疼痛中开出花朵……  戈壁黄沙见证困境爱情  2014年5月,陆川赴北京海淀区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做义工,与胡蝶不期而遇。陆川是享誉海内外的青年导演,执导的《寻枪》
期刊
1958年,一个叫渡边淳一的日本青年从札幌医科大学毕业了,他在一家矿工医院敞了一名外科医生。在世人的眼中,这是一份收入稳定而又体面的工作,可渡边淳一的内心里却十分纠结。  在大学里,他十分羡慕文学院的“文学青年”,经常为自己无缘坐在学校的图书馆中全力读文学,而只能啃—些枯燥的理化教材而愤愤不平。  成为一名医生后,他的工作十分繁忙,在他的内心深处,那个始终牵动着他的文学梦已经离他越来越远。一天,他
期刊
7月19日,南充市南部县河东镇一处拆迁安置房里,49岁的陈文珍显得有些沧桑……陈文珍,这个川东农村妇女唯一一次出远门,是随公公一同前往新疆料理前夫黄绍华的后事。那一年,她29岁,一个8岁女孩的母亲。“当时接到消息,我脑子里一片空白,觉得天都快塌下来了。”陈文珍说,黄家5个子女中,黄绍华是唯一男丁,排行老二,姐姐已出嫁,而公公黄国财当时已年过七旬,丈夫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时间回到1986年10月,
期刊
《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的热播,网友们评周杰伦是“综艺咖”,此话一点不假。近几年,周杰伦的佳作少了,但他一直没被冷落。此次首秀导师,周董尽显段子手本色,冷笑话不断,萌翻众人。这些均说明己为人父且艺术气质良好的周杰伦,对音乐、生活均充满了激情。音乐不像文字,不像语言,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但其内心的情调是首住的。有激情才有才情,才使他从一个草根小哥晋升到大神,事业家庭双丰收,可谓人生之大赢家。玩音乐、玩
期刊
6月里的成都溽热无风。成都图书馆“道德讲堂”的落地扇呼啦呼啦地转着,房间里坐得满满的。  下午两点半,人们等待的清瘦老人终于出现了,他穿着浅蓝色条纹衫、灰色裤子,腰带如同其他老人一样系得老高。这位老人就是流沙河。  众人向85岁的流沙河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次他讲“唐诗三百首”,两个小时,他讲了五首诗,分别是刘禹锡的《蜀先主庙》、张籍的《没蕃故人》、白居易的《草》、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和李商
期刊
《我的母亲》是胡适创作的一篇记叙文,写于1930年,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回忆。胡适的母亲名叫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胡适幼年丧父,母亲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在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之后,于46岁时死去。她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合辛茹苦,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儿子读书;她处处为儿子着想,但又从不溺爱儿子;
期刊
记忆中的什刹海人民游泳场  说起什刹海周边的孩子们一年之中最主要的游戏,自然要数游泳和滑冰了。在20世纪50年代的寒暑假中,这两项活动也是我们胡同里的孩子们的最大乐趣。  那年月一到暑期,酷暑难耐,周边的孩子们便纷纷跳入长满荷叶、菱角的什刹海中打扑通、游狗刨。水中荷叶杂草丛生,常发生孩子溺水事故,也是周边家长老家儿最头疼的事儿。记得1950年,就在北京刚解放一年多,在前海西小海处,北京市政府就开始
期刊
空调房间里负离子甚少,缺乏负离子时,6小时后空气氧含量下降13%。  空调房温度较低,应多吃一些能温通经脉的食物,还应多喝温凉白开水。  炎炎夏日。“数伏”天的酷热让许多人喜欢贪凉,特别是更愿意躲在空调房里或电风扇旁。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风湿免疫专业博士董宏生告诉您:炎炎夏日如何正确使用空调和电扇.如何避免不当使用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长时间开空调负离子少  董宏生指出:
期刊
父女太疯狂。“问题爸爸”鼓励法培养女儿  1996年10月,范姜国一出生在吉林扶余,身为父亲的东子(原名范景宇)正在西安工作。接到喜讯,东子彻夜难眠,趴在床上给家里写信:“爸爸会尽最大努力给你快乐,让你幸福、健康地成长!”  范姜国一在父母的疼爱下成长着,5岁那年,她写了第一张留言条:“爸爸妈妈:我下lou玩去了,别dan心!”文字下面还画着两个车轱辘,旁边站着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一行小字“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