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视的鼓励性评价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q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后发现:鼓励组的学生进步最大;表扬组的次之;批评组的开始进步,然后陡然下降;不表扬、不批评组的学生成绩最差。上述研究表明,教学中实施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取得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看来我们一贯信奉的“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训,应该在英语教学中改一改了。因为你的苦心学生是不会理解的,学生从你的“忠言”中听不到合理的评价,发现不了自己的闪光点,得不到努力的动力。天长日久,学生也认可了你对他们的评价,即一个“差”字。所以,学生需要鼓励,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鼓励性评价的概念
  鼓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鼓励性评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鼓励性评价反映了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评价不是面对一部分学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的。
  1.2鼓励性评价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教师要从学生所处的学习主体地位出发,制定教学策略、原则和方法。
  1.3鼓励性评价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原则。教师通过这一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个性化和社会化。
  1.4鼓励性评价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渗透性原则。教师从素质教育出发,进行渗透教育,包括渗透内容的全面性、启发性和激励性。
  2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鼓励性评价的必要性
  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内在要求和搞好学习的良好愿望。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失意时,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如果他遭到的是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讽刺,他就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原来心中积极的自我形象就会退化,对教师及其所授课程的依恋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几次挫折后,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厌学情绪会日益加重,所以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此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从老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满意的手势……可以得到鼓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群体也能对个体学生取得的成绩做出积极的反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抓住一切机会,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鼓励,不断给学生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就能够使其积极进取,不断提高。
  3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鼓励性评价
  3.1给学生创造得到表扬和受到鼓励的机会。对一些得到表扬机会不多或没有得到表扬机会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提供了“显山露水”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受到表扬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能够增强他们努力的信心。
  3.2寻找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评价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加以鼓励和表扬。坚持这一评价方式很重要,尤其是对学困生。我们一些教师平时就不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一丑遮百好”,再加上他们之中有些学生本身的确有较多的缺点,要表扬他们具有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积累每个学生的可供表扬和肯定的事例,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及时进行鼓励。
  3.3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言出于心,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尊重每个学生,就会创造出各种生动的赞赏性或鼓励性的语言。这些话就像“兴奋剂”,使学生精神振奋,学习信心高涨,如同一股暖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情,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课堂气氛热烈。
  3.3.1多用鼓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多用鼓励的语言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气氛,以达到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欢乐。如,在教学中可用“Allright,said it slowly.”,“You think again,I believe you cando it.”,“Can you repeat it agajn?”这些尊重、期盼的语言,渗透着老师浓浓的爱,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树立信心,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成功的强烈愿望,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3.3.2妙用身体语言鼓励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人际距离和自身动作等)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对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调节课堂氛围,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等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口头语相比,体态语的词汇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常常对学生的各种行为会起到某种暗示作用。正如有的学生常犯错误,自尊心又很强,如果老师能用信任的眼光注视他,他可能会很快地振作精神,从头做起;如果教师用轻视的眼光看他,他就有可能沉沦颓废下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在课堂组织与管理中,可以多一些示范、参考和期待等积极的体态行为去影响学生,耐心细致地鼓励他们去完成学习任务。
  3.4扩大评价内容的范围。我们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注重书面考试的结果性评价,而学困生在这方面是个弱项,如果我们仍旧用考试成绩来评价他们,那么这些学困生将会“永无出头之日”了,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必须扩大评价内容的范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进入我们鼓励性评价的范围之内,特别是学困生。往往多才多艺的人很多,他们中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写会画,还有的善于辞令。书写、表演、口语会话等方面的能力,只凭一张试卷是无法反映出来的,而这些能力又是生活中运用得到的。我们把这些能力作为评价的内容,扩大了评价范围,为我们实施鼓励性评价提供了材料,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受表扬的机会,从而提高了评价的效果。
  4在实施鼓励性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切合实际,因材施教。由于不同学生生活背景和社会文化氛围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同。尽管不同的学生使用相同的课本,学习相同的知识,要使其达到同一层次的目标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活动、习惯和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强求某一种方法。学英语并没有死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因此,对学生的鼓励方法要根据其独特性和差距性而论。
  4.2把握尺度,避免夸张。鼓励性评价是为了达到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而对学生进行的正面的心理暗示。无论是语言鼓励还是体态用语,都要把握正确的尺度,切忌过分夸张,以免造成学生的骄傲心理,从而不利于提高学生素质。鼓励性评价可以用,也应该用,但是需要把握尺度,避免过分夸张,以防起到反作用。
  4.3掌握分寸,避免滥用。鼓励性评价作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方法,其对象是某段时期内的个别学生,如果对于所有的学生在一堂课中都使用鼓励性评价,那么效果就值得怀疑了。所以,在鼓励性评价的使用过程中,还需注意把握好分寸,不能滥用,造成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表现得怎么样都不加区分地一味鼓励,这样会使学生认为评价没有意义,或者老师判断能力有问题,从而失去了鼓励性评价提出和实施的意义。
  鼓励性评价是培养、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赞扬,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多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并在失败面前不气馁。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创设和实施多种鼓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目标更好更快地达成,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作文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语文知识积累到什么程度,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作文可以得以体现。然而,现实教学中,许多学生非常害怕写作文,无法感悟写作的真谛,为了促进作文教学由搜肠刮肚到“我手写我口”,使学生将作文当作倾诉心声的载体,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妨采取如下三步教学法,则能起到妙笔生花之效果。  1摘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生要达到文从字顺地进行
期刊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语言精炼,含意深邃,韵味无穷,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诗词在我国文学体裁中是最美丽的。诗词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新课标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捕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牢牢把握的、从根本上讲,古诗词教学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搞好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呢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我在参加学区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听了不少课,亲身经历了成功或失败的尝试。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实效,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期刊
作文难,作文难,一提起作文心就烦。这既是学生们的一大心病,也是让老师头痛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个教学难题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平地这个坚实的基础,一切的高楼大厦将成为海市蜃楼、玉帝的宫廷,成了虚幻世界。我们的作文也离不开身边的人、事、景、物这些坚实的写作基础。如果离开这一基础,写起文章来就等于无米之炊,画
期刊
新课改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处在第一线的教师应怎样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是当前的一个主要话题。我想通过自己亲身体验的一堂课,来谈谈对新课改背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点反思。  那次是上“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一课,我是通过求Sn=1+2+22+……+2n-1这一实例,来讲解如何用“错位相减法”推导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  师:记Sn=1+2+22+……+2n-1①  2
期刊
【摘 要】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阅读和习作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对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弊端、方法、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 规律    1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弊端所在  1.1热衷于识字教学方法的挖掘、更新,追求更多更快地识字,而不顾儿童的实际心理发展和能力现状,或者对儿童识字提出过高的要求,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
期刊
有人说,小学生的作文就像白开水一样没“味道”,甚至像是从橘皮里榨出来的汁一样“涩”。问及学生时,他们坦言:“老师,不是我们不想写,而是实在不知道写些什么……”翻翻他们的作文本。也不难看出来,有的学生一篇文章“换汤不换药”地写了好几遍,有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有的学生记“流水账”,没有中心,不分主次;有的学生是根本没话写;还有的干脆抄范文。总之,只要让作文交了,“工”就完事。而对这一问题,教师要采用一些
期刊
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所以,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一个朔造美的艺术家。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充分调动各种艺术因素,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学生能在这种艺术氛围的熏陶中,尽情遨游于语文这座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去深刻领会文学作品内容的丰富精深、结构的精巧多变、形象的生动传神、情感的跌宕起伏、
期刊
兴趣是作文最大的内驱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上,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作文教学中的赏识性批改,能促使学生相信自我、赏识自我、挖掘自我、超越自我,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与信念,将“要我写”的尴尬局面扭转为“我要写”。赏识性批改是以温馨的语气、探讨的口吻、欣赏的眼光去滋润一颗颗写作幼苗,让它们在赏识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期刊
1走进生活,捕捉孩子的心灵  在习作训练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积极引导学生挖掘写作之源。让学生通过看、听、经历和感受,引导其进入生活领域寻找习作素材,为学生的作文练习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教师可与学生家长联系,转变其观念,让家长把孩子带进多彩的生活之中,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学校可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借助各种形式让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了解人生百态,品尝到生活的酸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