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才“失血”何时休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w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随着大陆各地惠台政策的密集出台,台湾正掀起新一波人才西进大陆发展的热潮。与以往相比,此次台湾人才西进呈现出行业覆盖面更广、年龄层更低的新特征,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台湾优质高中生选择放弃岛内高校就读机会,争相报考大陆高校。台湾新一波人才西进风潮引发了岛内各界的强烈关注,蔡当局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留才政策,希望通过提高薪资、改善工作环境改变台湾人才长期“出超”局面,但目前看效果不佳。客观而言,台湾人才外流与自身经济转型滞后、薪资增长停滞高度相关,也与台湾整个社会环境日趋动荡、逼仄密切相连。如果台湾不能走出蓝绿政党恶斗不休的发展困境,不能选择一条更为理性、健康的发展路径,台湾人才“失血”只会更加严重,社会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大困境。

长期呈现净流出的“失血”症状


  整体而言,人力资源是一个经济体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于台湾而言,由于自身自然资源禀赋一般,其催生“经济奇迹”的关键就在于善用人力资源优势。台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充分抓住了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契机,利用自身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经济起飞;进入八九十年代,又通过鼓励岛外高科技留学人才返台发展,相继建立新竹等科技园区,带动台湾产业向电子信息通讯等高科技产业转型。
  但进入21世纪后,随着台湾经济增长逐步降速,台湾人才开始大规模赴岛外就业。据台湾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5到2015年十年间,台湾人赴岛外工作人数由34万增长至72.4万,增加超过一倍;其年龄层逐步下降,由30岁以上人居多逐步下降至25~29岁年龄组比例最高;赴岛外就业者教育文化程度高,超过70%拥有大专以上学历,高于台湾全体劳动者平均教育水平;工作地点分居世界各地,但赴大陆比例最高,接近六成。实际情况更加严重。岛内各界普遍认为,该统计严重低估了台湾人在海外实际就业人数,台湾民众长期在大陆居住、就业人数估计早已过百万。
  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人才的双向跨境流动本极为正常。但台湾所面临的困境是人才流動的长期“出超” “失血”。一方面是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大量外流,如面板、芯片设计等高科技人才不断出走、成为其他地区企业的骨干;另一方面则是岛外优秀人才并不愿意赴台发展。依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2013年调查结果,各国或地区专业人才外移以台湾最严重,专业人才占外移人口达61.1%,居世界第一;另依英国牛津经济研究机构(Oxford Economics)全球人才预估报告,由于人才外流,同时未能吸引外来人才, 2021年台湾将成为人才最为短缺的经济体。

台湾人才长期“失血”的四大原因


  人才流动受诸多因素影响,而经济诱因则是其中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台湾人才大量选择赴岛外发展,直接原因便是台湾薪资增长长期停滞、职业发展空间受限。据台湾统计部门最新统计,2017年台湾受雇者平均每月实质薪资收入为54116元新台币,与1999年的每月52629元新台币相比,近20年大致上涨不到2000元新台币,扣除通货膨胀等因素,实际收入还呈现衰退状况。台湾青年工作起薪状况同样非常糟糕,相关调查显示,1999年台湾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约为900美元,2016年也仅为925美元,扣除通货膨胀等因素,实际收入并未增长。而根据台湾财政部门在2017年发布的“薪资研究报告”,台湾民众的低薪状况相当严重,总数的1/4月实质收入在2.2万~2.3万元新台币之间。除薪资增长停滞外,高薪职位少、职业天花板效应明显也是台湾人才纷纷出走的关键因素。“薪资研究报告”指出,台湾年薪超过百万的职位七成集中在半导体、电子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及银行、券商等金融服务业等少数行业,但这些行业每年释出的就业职位极为有限,大量吸纳就业的生活服务业如住宿、餐饮业等每月月薪仅为2.5万元新台币左右。
  深入研究发现,台湾薪资增长停滞、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背后存在四大深层原因:
  (一)发展路径被“台独”意识形态绑架,整体经济未能实现顺利转型。进入21世纪后,台湾经济增长逐步降速,陷入长期低速增长的“闷经济”状态,这与台湾整体发展路径被“台独”路线“带偏”密切相关。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台湾曾提出要打造成“亚太运营中心”,意在发挥台湾地理枢纽优势,通过整合两岸资源实现台湾经济发展转型。但李登辉坚持“台独”意识形态挂帅,推动“戒急用忍”政策,反对与大陆经济深度整合,致使台湾失去主动引领两岸经济整合发展的良机,随后台高科技产业在市场驱动下,大量西进外移发展,台产业出现“空心化”危机。2010年两岸签署ECFA,意在推进两岸经济制度化一体化发展,台湾如能抓住这次机会,让自身具有相对优势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等)与大陆市场深度融合,台湾经济将在两岸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环境下获得更大发展机会,台湾人才也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有研究者指出,台湾可以成为两岸服务业研发与人才培训基地。但“反服贸运动”直接导致两岸服贸协议长期卡关,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中止。蔡当局上台后,两岸关系更陷入僵持对抗状态,台湾经济面临内部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对外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艰困的双重困境,民众对发展前景普遍持悲观态度。
  (二)产业转型升级滞后,服务业未能获得充分发展。台湾人均GDP已超过两万美元,进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化时代。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台湾服务业以内需市场为主,整体生产力、出口竞争力不足,特别是高附加值的金融、影视文创、商业服务业、跨境电商等服务产业长期投入不足、发展严重滞后。台湾电子通信产业虽然起步早、整体水平高,但主要集中在硬件制造领域,虽然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如鸿海、台积电、联发科等,但在互联网科技服务领域却没有领军企业,没有涌现出诸如中国大陆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美国FAAG(Facebook、苹果、亚马逊、谷歌)这样的巨头企业。由于台湾服务业GDP、就业人口占总体GDP及就业人口比例分别约为70%和60%,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偏低、薪资水平不高是造成台湾经济发展及低薪困境的重要原因。   (三)分配体制趋于恶化,薪资增长乏力。一是提供绝大多数就业岗位的台湾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以股市为例,台湾股市从2017年8月开始冲上万点高位,但股市资金集中化趋势严重,台积电、大立光等前100家明星企业(台股上市企业超过1600家)吸收近八成的股市资金,其他上市企业则面临资金不足困境,而台湾本地企业新上市數量更创下十年新低。二是劳资关系更趋紧张。据台湾相关部门统计,台湾劳动者报酬占GDP比率从1995年开始连续20年下滑,2015年已下降至43.9%,低于日本、美国与韩国(分别为51%、54%、44.4%)。蔡英文当局连番修改“劳基法”,引发劳资双方更加对立。三是军公教年金改革加速台湾高等教育人才出走。台湾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公立高校难以为优秀人才提供优渥待遇,致使台湾公立高校难以吸引国际一流人才。蔡当局强推的年金改革大幅削减公教人员退休待遇,不少高校教师退休金减少了三成,进一步加剧了台湾高教人才流失。
  (四)社会抗争运动此起彼伏,台湾经济社会发展失去良善环境。蔡当局上台以来,刻意纵容“反服贸运动”等反体制、反秩序行为,并以民粹主义挂帅,强推充满政治算计的各类社会经济改革,引发朝野激烈对抗和各类社会团体的激烈反弹。各种游行、抗议此起彼伏,社会显得动荡不安,两岸关系的恶化僵持甚至紧张对立更加剧了外界的不安全感。同时,蔡当局无力解决岛内外工商界反复强调的“五缺”问题(缺水、缺电、缺地、缺工、缺人才),特别是难以解决各界高度关注的能源供应问题,致使岛内外民间资本投资意愿低下、新设公司规模大幅缩小,优质就业机会进一步减少。越来越多台湾人觉得看不到未来,不得不选择出走。

重回理性务实发展道路是关键


  面对台湾人才“失血”状况,蔡当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试图扭转困境:如推出“完善台湾留才环境方案”,从“签证”、工作、居留、金融、税务、保险及国际生活七个方面推出相应改革措施:包括加速推出了“境外专业人才延揽及雇佣法”,意在改变台湾人才“高出低进”状况;针对岛内民众则推出若干短期政策以提高薪资,如提高基本工资、对公教人员加薪3%、鼓励企业加薪、调高个人所得税扣除额度;蔡当局还极力声称将加速落实解决“五缺问题”以排除投资障碍,增加投资,加速产业升级,降低工薪阶层负担,提升人力素质等,以实现提高全民薪资。面对大陆提出的“惠台31条”措施,蔡当局更直接提出“四大方向,八大策略”,包括推出提高科研项目主持人补助、缩短台企上市审查时间等措施,意在反制、对冲大陆对台湾人才的吸引力度。
  目前,蔡当局各项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实施已有一段时间,客观而言效果不彰。一方面,台湾人才的不断出走是台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的集中反映,蔡当局采取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急就章式政策难以改变台湾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仅以加薪为例,蔡当局希望通过给公教人员加薪3%带动企业普遍加薪,但此举并未获得岛内工商界积极响应,工商界人士普遍强调是否加薪应是企业根据经营状况自主选择,台当局无权干涉,且当前台企所面临的急迫问题是外部发展环境糟糕、整体营业状况不佳,“劳基法”改革更加重了台大量中小企业的负担,根本无力承担加薪。
  另一方面,蔡当局依旧不愿正视两岸关系对于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仍旧死抱“疏远大陆”的对外发展路线不肯更改。蔡当局上台后,面对台工商界反复呼吁改善两岸关系、促进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刻意回避、置之不理;在制定吸引人才方案时,承诺愿意为延揽境外人士提供各项优厚待遇,但对于吸引大陆人才赴台发展根本未置一词;面对台湾高中生就读大陆风潮时,蔡当局甚至气急败坏祭出情治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刻意关切”的办法。但这却未能阻挡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竞相西进大陆发展。
  客观而言,人才流动本质是一种“用脚投票”的理性行为,越来越多的台湾人选择离开台湾赴岛外、特别是大陆发展,实质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更看好大陆的发展前景。从市场层面上看,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力薪资的不断提升已对台湾社会形成强大吸引,而大陆惠台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则进一步扫清了台湾各类专业人才在大陆发展的各类障碍,使得台湾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大陆、进而形成“老人留得住,新人不断来”的良性循环。
  对于台湾而言,台湾已先后错过了两次与大陆经济有效整合、进而实现自身经济转型升级的良机。当前,台湾要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更难以绕开大陆。大陆不断扩大的内需市场、日趋完善的市场秩序以及与台湾同文同种的文化优势远非“新南向国家”可比。对于蔡当局而言,尽速调整两岸政策,正面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两岸实现资本、人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其摆脱经济发展困境、扭转人才大量外流的最佳选择。如果蔡当局一味死抱“疏远大陆”的对外经济路线拒不调整,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对台吸纳能力的愈益增强,台湾人才流失现象只会更加严重,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将更为黯淡。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
其他文献
随着夏季结束,流感频发季节即将到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近日发出警告,敦促人们尽快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  据该中心统计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全美有180名儿童死于流感,其中大约有五分之四的儿童没有接種流感疫苗。有卫生官员预估,去年因流感导致住院治疗的人数超过70万。该中心希望在今年的流感季节到来之前,人们可以尽快接种流感疫苗,不要让如此糟糕的现象再次发生。  根据该中心近期发布的一份公报,建议非六
2001年和200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曾称文部省)两度审定通过了由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这本严重歪曲历史的中学教科书被审定合格,引起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不满。  战后教科书的“国定”与审定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虽效仿西方确立了近代教育制度,却在思想上加强了“忠君爱国”的教育, “皇国观念”和忠君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各地方政府加强了贯彻这些思想的教育
5月22~26日,非洲开发银行年会首次在印度召开,会址选在印度总理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此次年会有54个非洲国家和27个域外成员国约3000名代表出席,这是继2015年印非峰会后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印度对非主场外交。年会期间,印度更高调宣扬与日本联手推出的“亚非增长走廊”计划,对冲中国“一带一路”的意味浓厚,引发国内外媒体普遍关注。    印度不断强化对非外交  近年来,印度政府不断加大对非洲外交
6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  习近平指出,建设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足球运动,给予有力的、持续性的支持。中国现代足球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与足球强国相比差距还很大。足球运动的真谛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人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近年来,我们集中力量制定足球改革和发展总体方案,坚
【英】《简氏防务周刊》2017年5月31日  美国国务院外国军事援助赠款项目的初衷是通过为购买美国军事装备提供资金的方式,密切美与相关国家关系。在特朗普政府于5月23日公布的预算请求中,该项目将遭到大幅削减,预计将有51个国家失去美特别援助。  总体上看,该项目在2018年预算将缩减为51亿美元。只有以色列、埃及、约旦和巴基斯坦仍将继续获得资助。以色列将获得31亿美元资助,埃及将获得13亿,约旦3
【印度】《瞭望》2016年12月19日  2016年11月8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了“废钞令”,决定停止流通旧版500和1000卢比钞票,这对严重依赖现金交易的印度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却也使印度踏上了通向无现金社会的快车道。根据印度国家支付公司提供的数据,印度银行卡日均交易量从废钞前的25万次飙升至150万次,官方统一支付平台的日均交易量更是翻了五倍。印度已在国家转型委员会下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电子支
在夏纳G20召开之前,欧盟各国领袖们先期“聚”了一下,以解决燃眉之急的欧债危机与欧元危机,为G20峰会协调政策。  岂料,一直“面和”的欧盟领袖,却传出吵架的传闻。据英国《卫报》等媒体报道,法国总统萨科齐和他的亲密盟友英国首相卡梅伦闹翻了,在10月23日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萨科齐怒斥后者对欧元指手划脚,并把“闭嘴”、“厌恶”等脏话直接抛向他。  萨科齐对卡梅卡怒吼道:“我们厌恶你批评我们,告诉我们做
2016年12月17日,发明针对鲠喉引发窒息的“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美国外科医生海姆立克因心脏病发作的并发症病逝于辛辛那提,享年96岁。  海姆立克1943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医学院,1972年任职辛辛那提犹太医院时,听闻美国每年有数千人死于窒息,希望研究新急救方法。他随后带领团队进行实验,于1974年成功发明“海姆立克急救法”。施行“海姆立克急救法”时,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其中一只手繞着胸肚之间,另
为了深入探讨当今国际安全形势对中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影响,2016年12月17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举办了“第16届国家安全论坛暨2016国际安全形势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与会的40余位专家学者就大国战略与全球安全、地区安全的动荡与缓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应对、中国国家安全挑战与维护等专题进行研讨。会议观点简要综述如下。  大国战略与全球安全  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正毅用哲学思辨
7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驻阿美军维持在约8400人,直至其总统任期结束的2017年,这比之前的驻军计划多了近3000人。同时,美国对阿政策还进行了其他方面的调整。但是,此番政策调整并非易事,面临美国内外多方掣肘,很难一帆风顺。  涉及多个方面  美国此轮调整对阿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  一是调整驻军方案。根据原有计划,驻阿美军将在今年底由之前的9800人减至5500人。但自6月以来,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