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s1990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个人类 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历史。自从人类第一次站立,第一次举起手中的石器工具,第一次摩擦生火,第一批形象文字的出现,直到今天人类社會灿烂的文明,曾进行了无数次的创新。正如江泽民所说的那样:“无论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都需要一代人接一代人自强不息地奋斗,都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的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众所周知,学生的知识是教师在课堂上一点一滴教出来的,课堂上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仅关系一堂课的好坏。从长远来看,还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兴衰。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每一个教师努力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 、 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
  在传统教学中,一堂课,学生总是按照教师的意图去七嘴八舌地回答:“是,不是”、“对,不对”这堂课不是真正还给了学生,况且,当代的中学生在强烈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教育在统一目的,统一内容,并在统一的时空内进行,也决定他不愿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满堂灌”和“添压式”教学方法。而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苏霍姆斯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还给学生,让学生做主演,这样也并不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引进对话,包容,平等共享的关系相处。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敢问敢说,兴趣和创新欲望才能被激活起来,使学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权威
  过去教师“一桶水”去满足学生的“一杯水”还能应付自如,可是瞬息万变的今天,原来的一桶水已经逐渐老化,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师总是把自己已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鼓励学生多学课外知识,去发现新知识,也不鼓励创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这已不适应课改的要求,从而束缚了学习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策略也要随之更新。常言道:“教学,教学”就都会学生“会学”,由教师重“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创新能力转变。这样才能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提高,并鼓励学生敢于超越教师,大胆设想,挑战教材,挑战权威,从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
  三 、要注意培养学生互助作意识
  过去,在课堂上,教师总是爱唱独角戏,并要求学生集中精神,不准交头接耳,做作业时,要求独立思考,单兵作战。俩人一说话,会被教师误认为抄袭别人的作业。当然要被教师指责,这种课堂教学束缚了学生的互助合作手脚,失去了合作互助的创新的培养机会。课堂上,只有把注意培养合作互助的意识,才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吧不懂的问题通过相互讨论来解决,不知道的事情通过交流来解决,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情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上就能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意识,并能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和培养知难儿进的创新意识。
  四 、注重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意识
  自尊心,是一种自我尊重,自我爱护,并期望得到他人,包括集体与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学状态,自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信任,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实现这目的的心理学状态。自尊心与自信心相结合,就成为强大的力量,它能催人向上,不断进取,创造奇迹。自尊自信心使发明家爱迪生忍受几千次的失败,终于创造出白炽灯泡,给世界带来光明;自尊自信心使身体不足威震世界兵坛。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从众心理非常强,特别是对教师的观点不敢有任何异议,这与自尊心的心理学状态是不合道,这不利于当前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个性意识,增强勇敢地面对挑战,确立自尊心,就能充分信任自己,认为我能行,能干好,在学习和工作中分理处使自己不断发展。
  五 、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活动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向师性”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性”。学生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对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具有选择性,教师传授的知识,有的被欣然接受,有的被质疑,否定,这是完全正常的,教师不要吃惊。柏拉图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其中有关尊师的一面,也有独立思考的一面。在课堂上,教师要尊爱学生,不管是聪明的,听话的,还是迟钝的,顽皮的,都要受到教师的平等对待,相信他们都是可以教育好的,这样做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健康发展,学生在平等活动中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新的成绩。
其他文献
内蒙朝不楞铁矿北带矿床是矽卡岩型富铋多金属矿床。我们采用优先浮选铋铜矿物,其尾矿选锌,选锌尾矿再磁选选铁的浮选—磁选流程获得较好指标。铋铜混合精矿采用氧化钙抑制
好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小学数学方法和好的教学内容,怎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好的教学方法,省时、省力,能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他们既掌握知识,又增长能力,教师起着主体作用,故教师在通过有效的教学当中,要经常启发学生“爱学”,帮助他们“会学”
期刊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培养中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整体优化课堂教学。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化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也是教学过程的实体,要素与非实体要素相互作用的反应。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多结构的繁杂系统。下面仅就我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和体会。  优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构建整体性的认识
期刊
一盘檀香,一张方桌,船内灯光淡雅,船外月光洒满江面——“船长”李海燕打趣此番景象就像江南水乡,学生最喜欢在这聚餐聊天了。“开业头两天,营业额就已接近5000元。”他兴奋
教育是创新知识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如果把知识经济比喻为大树,那么教育就是这棵大树的根。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
期刊
摘要:教学技能是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教学技能在原有的内容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如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技能、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有机整合及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技能等。因此,教师在培养自身教学技能时,应适应新课程理念,将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训练互相结合,同时重视实验,自觉反思来有效培养教学技能。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学技能;培养;中学物理  1引言  随着我国实施教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血脑屏障及其紧密连接ZO-1和occludin表达量的影响,从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的角度探索本方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以改进后的Zea-Longa等人的线栓法通过阻断大鼠一侧(本实验选用右侧)大脑中动脉制造局部梗死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选用成年SD大鼠共54只,均为雄性,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语文学科最难应付的就是作文。因为初中阶段的作文已不再像小学那样单纯的写人记事了,“写作文真难!”这也许是众多学生的烦恼吧。学生对作文的这种心理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呢?孔子有句话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我觉得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然而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指导学
期刊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没有最起码的英语语言知识, 缺乏有利的语言环境的情形下。让学生运用这一语言去写作,恐怕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的事,是欲速则不达的。若要勉强学生去写作,要么马马虎虎了事,要么随手抄袭一段课文来装装门面。因此,只有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准确无误、透彻地传授给学生,并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才能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初中学生 书面表达 基本方法  近年来,无论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