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慢性胰腺炎发病风险的关系

来源 :中华胰腺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359483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既往感染与慢性胰腺炎(CP)发病风险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CP患者571例,应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同期121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清HBV的5项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分析各标志物与CP发病的相关性。

结果

HBsAg阳性率在CP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和3.8%,OR=0.039,95%CI0.02~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在HBsAg阳性的所有HBV标志物(HBVM)模式中,CP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b阳性率在CP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8%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BeAg阳性率在CP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和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HBeAg阳性的HBVM模式组中,CP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b阳性率在CP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4.3%和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HBcAb阳性率在CP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1%和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HBsAb+HBeAb+HBcAb、HBsAb+HBcAb、HBeAb+HBcAb、HBcAb 4种模式中,CP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BsAb、HBeAb是胰腺炎的保护因素(P<0.05),而HBcAb是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6.931,P<0.000)。

结论

HBsAb和HBeAb是CP的保护因素,而HBcAb可看作是CP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净优)获取微量子宫内膜组织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可行性及其应用范围。方法对193例需排除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均先以净优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后行宫腔镜下全面诊刮,分别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比较两者的取材满意率及诊断符合率等。结果宫腔镜诊刮标本满意率为95.85%(185/193),8例不满意标本均为组织过少。净优取材标本满意率为82.38%(159/193),不满意标本34例
期刊
目的比较左西孟旦和米力农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左西孟旦组和米力农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强心、利尿等药物对症治疗,左西孟旦组加用左西孟旦注射液0.05~ 0.20 µg/(kg·min)持续24 h给药,米力农组加用米力农注射液0.25~ 1.00 µg/(kg·min)持续24 h给药,调整剂量维持平
目的:分析多次根管疗法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实施牙体牙髓病治疗的80例患者视为调查对象,根据其个人选择纳入一次组与多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干预对胰腺星状细胞(PSC)Smad和ERK1/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PSC细胞株LTC-14,用不同浓度LPS和不同时间干预LTC-14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Smad、ERK1/2通路相关蛋白以及α-平滑肌肌动(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0、1、5、10、20、50 mg/L LPS干预LTC-14细胞后,Smad3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
目的评价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76例(76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前后视力及黄斑中心区厚度。结果注射后视力均提高,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黄斑中心区厚度均较注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DME,在视力提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静脉肝素抗凝治疗后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变化。方法选取术后采用静脉肝素抗凝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96例(肝素组)和术后未采用肝素抗凝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87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前后CK-MB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术后第1、2、3天CK-MB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一些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提升,高血压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并且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