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电影创作中的特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es_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影视艺术发展的今天,影视作品成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不可或缺的精神产物。影视艺术成为人们追求和欣赏的艺术品。可是,有些影片却又过度追求娱乐化,以票房至上为目的创造出一些为迎合消费者口味的低级趣味的影片。这不仅脱离了现实主义在影视剧作中的地位和价值,还暴露出文化创意匮乏的缺点,也渐渐地脱离了群众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影视剧作中如何体现出现实主义存在的艺术价值和社会的真实功能,不仅为影视创作者在制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也成为了满足广大影视爱好者们对影视作品更高口味的追求和审美标准。
  关键词:现实主义;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籍冰,女,研究生,工作单位为吉林省四平市戏剧创作室,研究方向:戏剧舞台创作。
  现实主义电影作为以真实为本进行创作的电影形态,我们不仅要让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通过影片来反映到观众心中,让他们在现实主义电影中找到自我,感受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还要在创意的领域里,要展现出现实主义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我们就要让两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创作出丰富题材、多视角的艺术作品。只有把握住现实主义才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审美标准,满足广大电影爱好者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要换回人们对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支持
  一、“真实性”的创作
  在现实主义影片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是美国好莱坞式的现实主义。他们创作出一系列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如:《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国王的演讲》、《老无所依》等都是以现实主义精神为基础的优秀作品,他们的影片是以真实为基础在不违反现实主义倾向性的原则上进行创意加工和制作的。这充分反映和再现了社会的背景和事件的真实性,给观众心灵上的震撼。
  在国内以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为例,这种以真实的事件进行改编的历史被抬到银幕上来的时候,刚开始人们不能够接受它。观众会带着怀疑的目光来看待这种具有历史色彩的影片是否符合真实的安排。等到影片上映之后,那些深入人心的片段都随着大灾难的发生及人们的惊慌失措开始的。冯小刚是以唐山大地震作为背景,将影片分为了三个部分。灾难来临前的宁静、灾难发生时的痛彻心扉、灾难发生后的家园重建。他的整个影片都在为心灵寻找一个补救的机会。就如影片中的方登和方达,他们姐弟俩被同一块石板压住,在母亲抉择救谁的时候命运并没有偏向任何人。方达被母亲救起却失去了臂膀,方登被母亲抛弃后却又重拾了生命被解放军领养。在32年后他们又再一次因为地震而相聚在一起最终化解了所有的哀怨。冯小刚所安排的这种命运交错的影片中总是会出现矛盾,母亲与孩子问的矛盾、继父继母问的矛盾、女主角与男友问的矛盾、婆媳问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影片的主体,但这些矛盾并没有被激化下去而是让它顺其自然的发生和结束。这看起来是顺其自然,其实都是整部剧作的表现张力,也正是因为这些矛盾才能够激发出来的是人类中最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最打动人心。
  这种感化的创作意图使《唐山大地震》在上映之后,冯小刚的这部作品在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中有了很大的改观。他的创作不仅具有并体现出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还使得电影在传统意义上对现实主义的创作进行了一种升华。让它在一种成熟的创作环境中与商业电影并存,使这具有现实主义的作品在电影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二、具有“观察性”的设计
  深入到现实主义电影中时,我们会发现电影创作者所具有的艺术质感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灵感,他们将感觉集于一身,并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来感受艺术
  的真实程度。如果缺少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就不会再现真实,所创作出的作品就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一部影视作品如果缺少了独特的创意、可信的人物和真实改编的故事就失去了现实主义在观众心中的地位。缺少了欣赏者的影视作品也必然不会再有新的生机。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手法与商业大片是不同的,除了他们的利益价值观念不同外,他们在故事纂写方式和创作的思路上也都是依赖于现实而进行创作的。
  再如《秋菊打官司》中,张艺谋导演用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的形象作为片中主角,在1992這个特殊的年代里进行一场官司的争夺赛。在影片中秋菊她争论的并不是什么高额的赔偿,而是一个简单的说法。她对于村长打人的不满一定要追究到底,从乡公安局告到了市公安局的这些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观众的眼中得到了认可。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像秋菊这样的民被官欺的典型案例,那么在权势的面前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不仅仅是一种态度的问题也成为了这部影片的主旨。而秋菊这个人物的设计就代表了社会的最底层的人,影片中的真实性也就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导演对人物形象的设计可谓是一种真实细腻的表现,在剧本中导演将人物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对秋菊的这种坚持真理永不放弃的性格设计、对村长坚守干部原则不认错盲目守旧的设计等,这些人物的形象特点都是按照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阶层的现状来进行设计的。他们的结合赋予剧本一种个性化的色彩,真实地再现时代的氛围以及人生的哲理。除了导演在人物的合理设计上,影片也采用了写实手法将农村的生活形象作为一大的社会背景,使整个影片有一种朴素和真实的感受。导演同时将秋菊这种不辞余力的上告原因一点点分解出来,引导观众对影片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过程。在叙事方法上,导演更注重它的趣味性。比如在秋菊与小姑一同来到大城市坐车被骗的情节以及写状纸行骗的老头等这都描写出农村人到大地方的初来乍到所表现出的生畏。他们的出现也逐渐地体现出秋菊在影片中思想意识的转变以及社会大背景下的时代发展。
  在寻找现实主义电影的创意来源时,一定要立足于真实客观的事实。要关注大多数生活在我们周围角落里的草根贫民,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世俗百态。要采用恰当的叙事手法来展现现实主义的风格、类型。制作者要有现实主义的教化精神、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现实主义的客观态度,来按照现实主义原则对电影进行的加工制作。
  三、现实主义的“感染力”
  在2009年10月彭家兄弟导演的《走路上学》荣获了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等多种奖项。《走路上学》这部影片是彭家兄弟在云南根据真人真事来拍摄的一部具有感染力的佳作。它被称为“青少年的心灵鸡汤”。整部影片都是按照现实主义风格清新自然地进行表述的,影片主要描写了云南怒江边上生活的小姐弟俩,每天不得不靠滑溜索到对面上学的故事。将小姐弟俩的日常生活状况以真实的手法表现出来,透露出在贫穷的生活中,孩子们对上学的渴望。整个剧情从孩子们的心灵出发,将温暖传递并感染着所有的观看者,让他们在心灵上得到共鸣。《走路上学》它作为公益性的电影出现,不同于任何一部商业电影。整部影片都反映了中国在现实社会中的人生苦难状况,通过这种苦难表现了人们的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这种励志的现实主义作品注入了一股浓厚的人文关怀,
  作为一股精神的力量感染着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这也体现出来现实主义电影它需要灵魂,需要一种心灵的传递性。在当今的社会里,现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只有通过观察和了解才能够挖掘出这种扑朔迷离的联系。当我们展现现实的时候,它的这种关系会在不经意之间透露出来,我们通过影视的途径让它来向社会传达一种具有时代性的精神。感染力成为了人们欣赏现实主义电影一种传感器,向人们灌输着一种精神上的信仰。
其他文献
目的将16S rDNA测序技术用于结膜囊菌群的研究,揭示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菌群的分布和多样性,观察白内障术前结膜囊菌群动态变化,以探讨白内障术前抗生素使用的必要性。方法
摘要:《海南鸡饭》电影中塑造了一些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本文通过对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及观念的碰撞,试图探讨其中所隐含的女性主义伦理问题。  关键词:人物形象;海南鸡饭;女性电影  温柔、善良、顺从、妥协等一直是女性的标签,不仅抓牢了女性的自由,更是在长久的岁月里成为女性的自我意识。然而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这种一直存在于女性身上的标签逐渐坍塌,在各种以女性为主要表现的电影中“女性意识”成为女
摘要:本文试图在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构想框架下,将当代电影纳入文化诗学的研究范畴。影像时代,纸质文学被边缘化,文学的精神与生命力却转移到了电影艺术中。电影虽不是文学,却具有与纸质文学一样的文学精神与生命力,具有文学具有的审美品格。  关键词:“现实性品格”;“审美性品格”;电影艺术;文学精神与生命力  一、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构想  “文化诗学”在国内学术界是一种显学。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
摘要:19世纪甘肃拉卜愣寺著名学者林.格桑拉西嘉措,将《罗摩衍那》改变成戏剧,篇名全称《罗摩衍那之戏剧修辞技乐琵琶弦妙音》,从此《罗摩衍那》不仅成了甘肃拉卜楞地区重大宗教节日期间演出的主要剧目之一,同时开创了藏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戏剧体裁的罗摩衍那。作者根据藏族传统戏剧理论,通过主人公罗摩的人物行动,体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中观”思想。  关键词:传统戏剧体;《罗摩衍那》;中观思想;  作者简介:仁欠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