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中学生创作活动暨江西省第十届中学生创作活动正式启动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让青少年认识到自我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由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江西赛区组委会、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专业委员会以及江西教育传媒集团联合承办,各设区市教育局教研室协办的第十四届中国中学生创作活动暨江西省第十届中学生创作活动于2018年9月正式启动。
  上一届活动,江西初中组组委会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共收到数万篇作品。获奖情况为:1名同学获得“文学之星”提名奖,2名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300多名同学分获江西省一、二、三等奖。2018年9~12月《初中生之友》上旬刊《青春展台》、下旬刊《习作园地》栏目将会陆续刊登部分获奖作品,请同学们关注。
  一、活动概况
  中国中学生创作活动是一项全国性公益活动,由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办公室、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和中学报刊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并由全国80余家中学报刊承办。该活动已成为目前全国教育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创作活动,发展成为覆盖港澳台在内的作文盛会。
  二、本届创作活动主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易经》贲卦的象辞。
  在古人心目中,“天文”指天道及自然规律,“人文”则是指社会人伦及文化。认识自然和建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而文化更是文明的特质和精髓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文化精神与追求,但一个民族总有着最核心、最内在的文化特质,这是最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传承与发扬的。
  为此,第十四届中国中学生创作活动总主题设定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目的就在于增进青少年对伟大祖国的了解和认识,强化对美丽中国的热爱之情,从而引导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到继承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之间的必然联系,在青少年心目中树立起文化自信。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总主题需要把握这样两个关键词:“人文”和“化成”。“人文”的核心指向是文化和人文精神,“化成”的核心指向是文化交流与融合。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思考和写作:
  第一,是对文化的理解。文化涵盖了社会秩序、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节日民俗、尊老爱幼、诗词歌赋、求同存异,这些无不都是“文化”和“化成”的体现。文化并不都是“高大上”的,它就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积淀在我们的血脉之中。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充满同情甚至敬畏式的理解,是青年学子塑造自己精神格局和胸襟气魄的重要途径。
  第二,传播与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驱动力。从历史上来看,没有与域外文化的交流,就没有大唐帝国的恢宏自信;没有东亚地区广泛深入的文化传播,就没有汉字文化圈的形成。从现实来看,自改革开放到“一带一路”构想,也鲜明地体现出当代中国文化与世界交流的轨迹。在传播与交流中,不同文化发生融合从而推动文化的进步,“文化”才得以“化成”。封闭从来不能造成文化的繁盛,自大恰是文化衰亡的表现。
  第三,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们既可能水乳交融,也可能冲突碰撞。历史上的蒙元铁骑以铁血征战的方式横扫欧亚,明代郑和以宣威海外的方式七下西洋,日本的遣唐使、近代以来叩开晚清锁国之门的列强军舰和传教士、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乃至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等,这些事例的背后,实际上都体现出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产生文化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在坚守民族本位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勇于迎接文化挑战。
  第四,文化是多元的。不用说不同民族、不同文明所创造的文化之间,即使在同一文化内部,也有不同的亚文化圈。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都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90后”文化与“00后”文化,都有同有异,有冲突有融合。中国古人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和而不同”,都显示出对待文化多元性的传统智慧。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加宽广的眼光和更加博大的胸怀,以包容的姿态与协谐的理念去塑造“化成天下”的理想世界。
  就当代中学生而言,在成长的过程中实际上已浸润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世界文化的影响了。这些内源性的影响也许不会显现在表面,但每当离别之际,有人或许心中就会泛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忧伤,有人或许会回想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还有人或许会唱起《Never say never》的旋律。这种潜移默化之功早已深植内心,它在等待着一个被激活的时机而已。希望本届中国中学生创作活动就是这样一个契机。
  三、活动范围
  对象:在校初中生。
  内容:作文题共2道,同学们可以围绕主题自行选题作文。
  四、報名
  形式:1.由学校组织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以县(区)或学校为单位直接与江西组委会办公室联系参加。2.由各地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组织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以培训机构为单位直接与江西组委会办公室联系参加。
  报名方式:每个推荐单位将学生信息填入汇总表(详见附件1)后,与贴有活动徽标的作品纸质稿一同寄至组委会。同时,将作品及汇总表打包后发至电子邮箱641416112@qq.com。
  截止时间: 2018年12月25日。
  五、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按市、省、全国逐级评选。具体程序如下:
  第一阶段:2018年9~12月
  省级评选。所有选送的作品均须经过学校评选后,填好表格方能参评,纸质稿和电子稿一并提交。
  第二阶段:2019年1月
  由活动评委会组成评审小组,对各省选送的作品进行复评,评选出的优秀选手将获得参加全国创作活动的资格。
  第三阶段:2019年4月中旬
  取得全国创作活动资格的选手们集中至河南郑州角逐全国一等奖和“文学之星”。
  六、奖项设置
  1.本次活动江西组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奖选手可获得证书和奖品,指导老师也将获得相应证书。此外,还会评出优秀组织奖。
  2.获省级一等奖的作品还将选送至全国组委会参加复评,选手有机会参加在2019年4月中旬举行的全国创作活动。
  七、其他事项
  本届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1306室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江西三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邮编:330038
  电话:0791-86765995
  联系人:陈 易
  微信公众号:
  三友教育科技
其他文献
在漫长的暑假里,父母出门在外自是对我不放心,每天都要打好几个电话对我“嘘寒问暖”。我对此极为不满。我又不是小孩了。“丁零零……”尖锐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打断了我的演算思路。我无奈地摇摇头,拿起电话,那头又传来妈妈关切的声音:  “女儿,吃过了吗?”“嗯。”我拨弄着头发,漫不经心地回答道。  “好好利用时间,多写作业、看书,有空就练字怡情养性。”  “好了,媽妈,你就别再重复了。”我急了,解题思路就
1. Quick! Mouth to mouth! 快,口对口人工呼吸!  若有人溺水了,一旦救上岸,我们可以快喊:“Quick! Mouth to mouth!” 若自己不会,我们还可以大声问:“Anybody know CPR?”意思是“有没有人知道心肺复苏术”。这两句话大家可以学学,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  2. Watch where you’re going! 走路要看路!  如果小朋友走
近年来全国热播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里不缺少美妙的声音,但是,真正的“天籁”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最美的声音,是环卫工人扫地的声音。天冷了,他们穿着一套笨重的工作衣,在寒风的咆哮下辛勤地作业。 “熊孩子”恶意踢散他们扫好的垃圾,他们也不抱怨,只是默默地重新扫。“沙、沙、沙、沙、沙……”这是英雄城中成百上千的环卫工人用他们的扫把演奏出来的天籁!  最美的声音,是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早读时那响亮的声音。
2016年4月22日~25日,第十一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5~2016年度)全国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本届大赛,经过严格的层层筛选,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23个赛区最终有150名选手晋级决赛。在决赛中,根据选手的综合得分,评选出“文学之星”初、高中组各10名,“文学之星提名奖”初、高中组各10名,以及最佳综合素质奖、最高人气奖、最具表现力奖、最具感染力奖、最佳思辨奖5个单项奖。  
新课标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篇课文《伶官传序》有这样一个句子:“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对句中“其”字的含义课本上是这样注释的——“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笔者认为这个释义不够严谨,值得商榷:因为同样是祈使语气,“应当”和“一定”的差别却相当大。  “你应当少抽点烟,少喝点酒。”“你应当找他(她)好好谈一谈。”不难发现,作为语气副词,表示祈使语
“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又作“固步自封”。“故步”意为走老步子,“封”有限制之意。它的近义词有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因循守旧、胶柱鼓瑟等。  成语出自《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东汉文学家班彪小时跟着堂哥班嗣求学。班嗣家中藏书很多,许多人都来他家借书。班嗣虽然也修习儒学,但较喜欢老庄的学说,认为老庄学说崇尚自然淡泊,不追逐世俗看
旅人蕉是非洲沙漠里的一种野生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它长得高大、粗壮,高可达20多米,直径约50厘米。而且它的叶子也是又大又长,宛如一把打开的巨型折扇,又如孔雀开屏,非常美丽、壮观。  由于它的叶子遮天蔽日,能遮挡强烈的日光,所以旅人都爱到它下面避暑、乘凉。更为旅人喜欢的是,它能给人们提供水源,让在沙漠里旅行的人们畅饮解渴。因为它们每一片叶子的叶柄下部都储存着好几斤水,只要轻轻划开一个小口,一股新鲜、
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它的学习内容及形式、考查内容及方式一直备受关注。近几年的语文中考试题,综合实践活动试题考查的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需要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所以越来越受中考语文命题教师的青睐。  一、综合实践类试题分析  纵观龙岩市近几年来中考语文试题,综合实践活动试题的考试评价主要以本市有关乡土材料或时政事件为背景,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究来实现。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创
摘要:《祭十二郎文》是韩愈用泪水浸泡的文字,其情感之深浸透字里行间。尤其是语气助词“呜乎”多次出现,更是蕴含了对叔侄二人身世之悲的感叹,对老成突然离世的悲伤,可以说动人心魂,感人至深。  关键词:《祭十二郎文》;韩愈;语气助词;情感表达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令人不忍卒读的祭文。文中种种情感寄托于如述家常般的语言文字中,看似寻常的文字,却完全浸泡在作者的泪水长河里,几乎每一个文字都带有感情的水印。
午后,坐在窗台边听着悠扬的舒伯特《小夜曲》,喝着清香四溢的菊花茶,再捧上一本《三毛的万水千山》静静欣赏……让午后的阳光轻柔地撒在你身上,这样的生活恬静而优雅,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最重要的是人们的心境。  现实中,我与优雅、安静这类词似乎没有什么关系,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和千千万万的中学生一样,上课、下课,上学、放学,我只是茫茫人海中一个微小的存在。  就是这样一个我,一个平凡而又微不足道的我,在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