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沈美兰:18年扫出上海落户路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x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6月13日下午两点半,沈美兰坐到了上海市杨浦区一派出所办理居民户籍的柜台前,用了18分钟就办完了落户的全部手续。去派出所办理落户上海的手续时,沈美兰身上的蓝色制服已经穿了很久,脚上的帆布鞋倒是第一次穿。她在清理一个垃圾桶时发现了那双鞋,带回家清洗干净。即将正式成为一名上海人的那天,她特意换上。
  这天是沈美兰的大日子。作为上海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海杰保洁分公司的一名环卫工,她曾无数次踩过这座大都市的柏油路面,但这一次不一样,她终于要走向“更有奔头的生活”。而她走到这里,用了18年……
   18年前,她从江苏宿迁农村来上海当环卫工
  18年前,沈美兰27岁,双脚刚刚从老家的水稻田里拔出來。她和老公一起,从老家江苏宿迁出发, 坐了七八个小时的大巴车,来到上海。那一年,老家宿迁刚由县级市改成地级市不久,上海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刚刚建成通车,第一批三峡库内移民抵达上海市崇明岛落了户,整个上海户籍人口为1321.63万人,有16.14万人是从市外迁入的。
  沈美兰成为一名环卫工人,她的老公后来学会开车,去一家物流公司做了司机,常年跑东北线路。夫妻俩是城市里最普通的农民工中的一员,也是让这座城市运转良好的螺丝钉中的一颗。沈美兰说,那时根本没想过自己能在大城市有一席之地。
  来上海时,沈美兰的儿子刚上小学。“学费都不知道哪里来,家里穷死了,炒菜的油都没有。”
  为了供儿子念书,沈美兰和丈夫在上海拼命工作,儿子不得不留在了老家。电话里,儿子总是追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等你考上初中就回去。”她答。可是等儿子上初中后再问她,沈美兰又改口说:“等你考上高中就回。”这句不断递进的答复,在儿子上高中后变成了“你考上大学就回”。但儿子没有再读下去了,高中毕业后当了兵,退伍后回原籍,在一家电商平台做售后工作。而沈美兰,则一直留在上海,打工,赚钱,让生活继续下去。
  沈美兰的工作是“上六休一”。每个工作日凌晨4点,她就需要站在负责的街道上,拿起扫帚,开始一天的工作。她每天上岗,都比规定的时间提前15分钟。刚入职时,她负责清洁的路段,如今是由4个人一起扫的。她曾因劝养狗的人注意收拾狗粪而被骂哭过,也有人一边扔垃圾一边冲着她喊:“我要不扔垃圾,你就下岗了!”
  沈美兰曾冒着雨在马路上挥动扫帚,怕天晴之后泥水被太阳一晒,板结在马路上不好扫了。就算在骑着电三轮上下班的路上,沈美兰也会随时停下,拿着手里的钳子,把绿化带里的垃圾捡出来,即使那根本不是她负责的区域。她甚至表示,“我扫的街道比自己家里还干净”。
   她从没想过落户上海的事,始终觉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凌晨4点,或许是这座城市最寂静的一刻,整条街道上,最大的声响是扫帚擦过地面的声音。当沈美兰披着薄薄的晨光挥动扫帚,将烟头、纸屑清扫到一处时,她觉得“心里很踏实”。
  每天的第一轮清扫需要在早7点之前完成,随后,早高峰的车辆和人群掀起尘埃,留下垃圾,让她之前3个小时的工作几乎前功尽弃。接下来沈美兰必须一遍遍反复清洁,直到中午12点下班。
  沈美兰负责的地段位于五角场环岛商业圈,那是上海市4个市级副中心之一,也是杨浦区“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5条发散型大道在环岛的“巨蛋”处交汇,其中向着西南方向延伸的四平路北段,就是沈美兰负责清扫的路段。
  这条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之一,穿着时尚的都市男女在地面与地下穿行,被高档的商务写字楼和大型购物中心环绕着。奢侈品门店、连锁餐厅与休闲娱乐场所拼成一个光鲜的世界,这个世界与沈美兰近在咫尺,她却从来没有真正踏入过。她和她的同事让这里保持清洁,环岛巨蛋甚至能达到“席地而坐”的卫生水准,但她从没在这里的餐厅吃过饭,也没在这里买过衣物。
  其实,沈美兰本就很少给自己买衣服,环卫工制服是她最常穿的。网购兴起之后,她也曾试着给老公买过几件大码的衣服。她给自己也买了两件,却感觉不合身,“还不如穿工作服好看呢”。
  偶尔她会捡到状况不错的鞋子,合脚的洗干净留着穿,不合脚的就送给其他同事。“有时候我感觉自己买的,还没有捡的质量好。”
  那些捡来的鞋并没有带沈美兰到过很远的地方。上海这座城市太大,她刚来到这里时,东一条西一条的道路“看着都一样”,让她眼花缭乱,从住处走到单位都让她迷路。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她不会看地图,也不会看街道边上的路牌。
  沈美兰和老公租房子住,每月五分之一的工资都拿去付了房租。两口子还遇见过一次火灾,那时他们刚来上海40多天。隔壁的火殃及到她租住的房子,几乎把一切都烧掉了。她和老公一个抱着被褥,一个抱着锅逃了出来,两人随后面面相觑。“抱着这些东西出来干吗啊,有什么用?值什么钱?”
  第二天,还是邻居帮沈美兰从废墟里捡回了身份证,让她免于回乡补办的奔波。这场火也让沈美兰只剩下一件穿在身上的单衣,没了厚衣服过冬。单位里同事凑钱捐衣给她,才帮着她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日。
  那时,她从没想过落户上海的事,始终觉得“根本不可能”。
  2005年后,沈美兰成了五角场区域的一个保洁组组长,手底下管着几十个人,给他们分配工作,也把自己在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教给新来的同事。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她最多只能当到组长了。再往上是班长,只有上海本地户籍的员工能当。
   表现突出获得“全国优秀环卫工人”等荣誉,使她拥有了落户上海的资格
  沈美兰的付出得到社会的认可,2013年,她获得了“全国优秀环卫工人” 荣誉称号;2015年,她成为“2010—2014年上海市劳动模范”。正是这些荣誉,让她拥有了落户上海的资格。
  扫帚带来的荣誉,头一次把沈美兰的希望点燃了。一条坦途似乎突然铺展在她眼前,可等她带着申请材料踏上去后才发现,这条路,仍然不是一帆风顺的。   沈美兰被两个证明挡住了。一个是由于她的老公曾改过名,这让她的几个证件名字对不上了。这件事还算好解决一些,真正叫她为难的是另一件事——她的儿子没有办理过出生证明。她需要这个来证明自己没有违背计划生育政策,她的确没违背过。每年两次,沈美兰会被老家那边催着回去体检,以确认她没有在外地偷偷怀孕。这样的催促,直到近些年她年龄大了才停止。
  沈美兰夫妻俩只有一个儿子,但没有出生证。“那时候,我们在原籍生了孩子,哪给办这个啊,只给写个条子。”沈美兰回忆。
  时隔多年,那张条子早就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补办出生证的手续进展极慢,而沈美兰很难在工作日抽出时间,回到老家盯着这件事。她用了三四年,才终于把这张出生证明办了下来。
  时间拖得太久了,沈美兰一度心灰意冷,对落户不抱什么希望了。几年间,她一边有一搭没一塔地等着老家那边的消息,也不再奢望上海这边的消息。无论如何,生活还是得继续过下去。
  直到2018年,单位领导再次找到沈美兰,问她申请材料准备得怎么样了。沈美兰这才发现,自己似乎仍然有机会成为上海人。这个机会虽然一波三折地走到她身边,却没有她想象的那么渺茫。
  成为上海人的最后一点障碍,终于被扫开了,沈美兰成了杨浦区第一个落户上海的环卫工。直到现在,她都觉得整件事像一个突如其来的梦。
  沈美兰成了同事们的榜样,同组的环卫工提到她,有的羡慕,有的佩服,有的把她当做楷模。但她的经历并没有让其他人觉得可以被复制。杨浦区共有3300名环卫工人,其中有2300名农民工,对他们而言,落户仍然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沈美兰后来听说,按照现在的政策,拥有上海户口的她,才有资格住公租房。2018年年初,沈美兰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参加了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她的一项重要提案是“逐步为农民工提供公租房等安定的住所,让5万名从事环卫工作的农民工,在上海安心工作,全心奉献后有一个安稳的晚年。”
  “我是为我们所有农民工提的,我们远离家乡,最困難的就是居住地问题。希望能为农民工租房考虑一下。”沈美兰说。
  沈美兰的家人也把她当作了榜样和骄傲,老公和儿子都说要向她学习,更加努力工作。他们也都心疼她的疲累,儿子参加工作之后,给妈妈买了一个按摩椅:“妈妈您太幸苦了,累的时候,可以按摩一下。”儿子说。这让沈美兰开心极了,蓦然发现自己缺席的18年里,儿子悄然长大了。这缺席也让她感到遗憾,每每想起,都要红了眼眶。
  现在,沈美兰准备试着把上海当做家了,她想把儿子接来,一家团聚。她也有了转正的希望,将来退休后将拥有更好的社会保障……
其他文献
许多人都习惯在洗菜前将其浸泡一段时间,以去除残留农药。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有些人会将蔬菜浸泡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其实,这一看似健康的行为,不仅不会提高清洗效果,相反还会造成一些营养素流失,而且有可能会让蔬菜越泡越脏。  浸泡时间越久越好吗  农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水溶性的,一类是脂溶性的。传统用水浸泡的方法,只能去除果蔬表面的水溶性农药,却不能除去脂溶性农药。而且,在浸泡过程中,水溶性农药的有机氯
期刊
战国时期,韩国因惧秦,遂派出水工(实为间谍)郑国入秦,献策修渠,欲利用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消耗秦国人力资财,拖垮秦国经济,致使其无力东伐。却不曾想,“疲秦计”不仅没有拖垮秦国国力,反而为其横扫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个乌龙工程就是郑国渠。身处泾河大峡谷,灌溉历史长达2000多年,一个阴谋造就惠泽万代的世界级灌溉工程,让郑国渠充满了万般神秘。怀着好奇和怀古的心理,我从咸阳市泾阳县王桥镇上然村,开始了
期刊
教养,是父母送给孩子受益终身的礼物。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后,家长一味护短,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性。  记得女儿刚上幼儿园不久,一天回家后,我发现她的脖子上有一道伤痕,说是被班里一个叫果果的男孩抓伤的。妻子很生气,第二天一早拉着我去幼儿园。刚进办公室,一对家长便恼羞成怒地冲上前,质问道:“你们是王佳佳的父母吧?你家孩子昨天把我儿子打了,你说咋办吧!”  我说:“您好,我正是为此事来的。但现在还
期刊
在位于福建东海之滨的海坛海峡上,有座不起眼、面积约0.65平方公里的小岛——长屿岛。这里是一个著名的“风口”,狂风巨浪时不时阻碍交通,造成停水停电,与世隔绝。  王开佺和林珠金夫妇,是长屿岛小学仅有的两位老师。2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在岛上坚守,将人生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海岛教育事业。   坚守:夫妻俩一年365天都生活在校园  “我们在这里!”王开佺摊开了一张福建省地图,手指定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地
期刊
一边是治病救人的公众赞誉,一边是“后继无人”的普遍担忧,乡村医生这个群体,在“是农、是医还是商”的身份尴尬中,已经走过60多年。偏偏也就是这一群体,过去几十年一直扮演着我国基层农村数亿人口“健康守门人”的角色——无论他们的编制、待遇、技能,还是传承,都处在变与不变之中。  穿上白大褂,乡村医生有荣誉,有自豪,也有为难;脱下工作服,他们是父母,是子女,也是街坊邻居。“当乡村医生,身份不变,收入不多,
期刊
小时候,姥姥常说:“想吃葵花籽呀,那得等它的花枯了,背面发了黄。”姥姥的话,我和哥哥从来都是当作了耳旁风。为了让向日葵尽早成熟,我们偷偷把花都揪掉,用手抠里边的籽吃,因此也碰掉许多附在花饼上毛茸茸的东西。姥姥就会说,让你们心急,等着吧,会有你们好吃的。果然,葵花在成熟后,受了伤的葵花饼上结的籽全是空壳。长大后,回忆起那些事还时常乐,笑过之后不免让人想起什么。  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这些无不是因
期刊
如果做一个问卷调查,问一个人一生中有没有什么后悔的事情?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有。而我就是那百分之九十九里的其中一个。毋庸讳言,在我过去的30来年里,有着许多让我现在想来深感后悔的事情。  我后悔没有趁着年轻多去几个地方,多领略几处祖国的大好河山;后悔曾经为人处世太过孤僻,裹藏了自己,伤害了别人;后悔没有多花点时间陪伴家人,还常常惹他们生气。若要一一罗列,类似的悔事还有许多。  汉
期刊
人总是在让自己吃亏的事上显得小心眼,又总在无关紧要的事上显得很大度。   也就是说,在没有利益纷争的地方,人们舒展,理性,有节制;在利益丛生的地方,识短,器小,看不开。在胸襟上,劝别人时,总是要对方心怀全世界,轮到自己这里,却成了去你的全世界。  要求别人的时候,全是道理。轮到自己,就成了蛮不讲理。  在理想国,我们应该是有情怀的人。但在现实里,却是有情绪的人。情怀是天真的,情绪是世俗的。天下事
期刊
刘杰曾任地质部副部长、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是寻找原子弹材料、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指挥者之一。已经退休的《文匯报》记者郑重, 1981年12月曾采访刘杰,听刘杰讲述我国原子弹计划是如何制订出来的。本文是郑重根据这次采访实录整理。  毛主席下定决心要搞原子弹  1952年夏天,中国开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已经提到要不要搞原子弹及核武器的事了。周恩来总理的军事秘书要制订计划,就去中科院找竺可桢。竺可桢说
期刊
《歌唱祖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它是上世纪50年代初,我的父親王莘作词作曲的。  1949年,时任天津音乐工作团团长的父亲参加了北京开国大典,他在观礼台上很激动。当父亲看到游行队伍喊着口号通过天安门广场前时,他不禁想到,如果大伙儿能唱着一首歌通过天安门广场该有多好。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创作这样一首歌。  从那开始,父亲每隔两三天就要写一首,一共写了100多首,其中正式发表的有6首,主要发表在《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