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用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90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用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同年6月期间的小儿腹泻患者67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另取2012年7月至同年12月期间的小儿腹泻患者67例作为实验组,加强药物的合理选用。对两组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小儿腹泻患儿在治疗后均有一定的疾病改善,但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更为良好,且住院时间更短,P<0.05。
  结论:对小儿腹泻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严谨合理的进行药物选择,从而有效改善患儿的疾病临床治疗有效率,缩短患儿治疗时间。
  关键词:小儿腹泻 治疗 药物 合理选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5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48-02
  小儿腹泻作为儿童常见疾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合理选择药物,避免药物副作用,从而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有效率,缩短患儿的腹泻时间。本文就此问题对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用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同年6月期间的小儿腹泻患者67例作为对照组,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32例,年龄段在3个月至30个月之间,平均年龄为(16.9±3.1)个月。另取2012年7月至同年12月期间的小儿腹泻患者67例作为实验组,男性患儿34例,女性患儿33例,年龄段在3个月至30个月之间,平均年龄为(18.6±2.8)个月。两组患儿的病程均小于等于3d,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发热、腹胀、食欲不振以及腹泻等临床表现,患者的大便呈黄绿色或黄色的蛋花汤样或稀水样,有不同程度的脱水情况。两组小儿腹泻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以及脱水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小儿腹泻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临床上常规采取思密达与黄连素药物联合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患儿在入院后,针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对其给予纠正酸碱平衡、补液、抗感染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其中对于年龄在3个月至1岁间的患儿采取0.5包/次的思密达药物治疗;对于年龄在1岁至3岁间的患儿采取1包/次的思密达药物治疗。在将黄连素研成粉后溶于生理盐水制成2%溶液,每次以20ml量与思密达混合制成灌肠液,温度控制在36℃至39℃间。取患儿体位为左侧卧位,将其臀部抬高10cm,使用20ml的注射器抽吸药物后与一次性肛门管链接,在使用液体石蜡油进行润滑后缓慢插入患儿肛门内10cm至15cm处。在对实验组中患儿进行疾病治疗时加强药物的合理选用。
  根据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委会的相关标准将小儿腹泻疾病的临床疗效分为以下:①显效:患儿在治疗72h内的粪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且其全身疾病症状消失;②有效:患儿在治疗72h内,粪便次数、性状以及全身疾病症状有一定的改善;③无效:患儿在治疗72h内,粪便次数、性状以及全身疾病症状无好转或恶化。
  1.3 数据处理。整理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采取均数±标准差(X±S)及例数(n、%)表示数据;采取t检验及X2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取95%为可信区间,P<0.05则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89.55%,平均住院时间为(3.2±0.45)d;而实验组中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2%,平均住院时间为(2.8±0.40)d,即两组小儿腹泻患儿在治疗后疾病均有一定的改善,但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更为良好,且住院时间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论
  小儿腹泻疾病多见于秋冬季,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发热、腹胀、食欲不振以及腹泻等。在对小儿腹泻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主要内容为纠正脱水、保护小肠粘膜、改变肠道内分泌等。而在对患儿采取药物治疗时,药物作用能够缩短患儿腹泻的时间[1],改善疾病状况,但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危害程度并不能进行较好的评估。因此在对小儿腹泻患儿进行药物选择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腹泻类型进行相应的药物选择,并且合理谨慎。
  3.1 感染性小儿腹泻。若是由于细菌引起腹泻,患儿出现腹痛、腹胀、低热以及大便次数增加,且量多混有脓血。由于细菌侵袭结肠粘膜细胞或小肠粘膜细胞,使得粘膜水肿、出血,最终出现脓血、粘液便。症状较轻的患儿大便镜检时白细胞满视野,应选择氨基苷类药物,口服。其为抗菌广谱药物,性质稳定,水溶性好[2]
  采取蒙脱石及硅酸盐制剂等药物,能够恢复肠粘膜细胞保护层,加强患儿肠道粘的屏障作用,有效阻止病原微生物攻击,维持患儿肠细胞的分泌及吸收功能,缩短腹泻时间,从而对于疾病有治疗作用。
  3.2 非感染性小儿腹泻。由于患儿的饮食不当、喂养不定时以及过早喂食脂肪食品或淀粉食物等原因而导致的小儿腹泻,应在调整和节制患儿饮食情况下给予助消化药物治疗,或可以采取微生态制剂进行肠道菌群紊乱的纠正。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恢复患儿肠道菌群紊乱的同时重建肠道屏障作用,能够减少患儿肠道内原性毒素的吸收及生成,缩短腹泻时间,有较好的疾病治疗作用。
  3.3 防脱水治疗。腹泻患儿易出现脱水情况,采取补液盐口服进行补液,其安全、简便、有效。同时对患儿的饮食进行调整,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从而有助于减轻患儿的腹泻过程,缩短病程,有助于患儿的疾病治疗。
  4 小结
  综上所述,在对小儿腹泻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在了解患者疾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调整后,可根据患者具体疾病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药物使用,并且严谨合理的进行药物选择,同时注意对患儿的脱水情况给予及时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患儿的疾病临床治疗有效率,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有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荣连,赵云,何江等.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用[J].中国药业,2010,19(8):62-63
  [2] 唐春梅.小儿腹泻药物的合理选用与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2):19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比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5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28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且P>0.0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治疗后15天内有5
期刊
摘要:目的:对利托君治疗胎膜早破型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在我院治疗的160例胎膜早破型先兆早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0例患者,给予利托君进行治疗;对照组80例患者,给予25%硫酸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宫缩消失时间、保胎成功率、孕龄延长时间、妊娠至35周人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在宫缩消失时间、保胎成功率、孕龄延长时间、妊娠至35周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ATN)和肋间臂神经(ICBN)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自我院2008年-2011年收治接受乳腺癌手术患者共4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乳腺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保留ATN和ICBN的改良乳腺癌手术。对比2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对比术后转发,2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丙泊酚、舒芬太尼、咪达唑仑复合麻醉在门诊妇产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三甲医院2010年8月-2011年1月接收的800例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孕妇,根据使用麻醉剂种类的不同将孕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实验组则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咪达唑仑复合进行术前麻醉。  结果:使用麻醉药物的镇静时间、麻醉效果
期刊
摘要:文章首先对PCT做了简要的概述及PCT的测定,最后详细介绍了PCT的临床应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降钙素原 感染性疾病 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9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81-02  PCT是细菌感染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的很好的检测指标。用与严重细菌感染和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方法:选取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通过CT检查后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肿瘤内有囊性和实性结构,实性结构通过CT扫描后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分布,造影后门静脉期和动脉期分别呈明显强化和轻度强化,通过增强囊性结构的扫描后均呈低密度分布;有6例患者的肿瘤具有相似的囊实性比例结构,有3例以囊性结构为主,1例以实性结构为主,绝大多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对两组患儿予以相同的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进行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儿中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在总有效率的对比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X2=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及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就诊的400例乳腺肿块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手术前的一周内分别接受超声弹性成像(UE)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探讨其准确性。  结果:400例就诊的女性患者中,确立为乳腺癌的患者为30例,10例为良性患者,20例为恶性患者。经回顾分析手术前的诊断方法,确立核磁共振成像检测遗漏
期刊
摘要:目的:对影响心脏骤停院前救治效果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院前救治整体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对心脏骤停病人采用心肺复苏术急救,调查形成的50份病例资料,并将其按照急救反应时间、有无旁观者干预、有无点除颤以及采用的呼吸方式进行分类,研究上述因素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  结果:参考院前心肺复苏条件对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发现患者在是否有旁观者参与、是否利用电击除振、呼救反映时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具有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B组患者给予氨磺必利治疗。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的差异。  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发现,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