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题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lintianx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很多新人都曾有这样的感受:要参加一个工作中的重要场合,非常希望能够提出一个到位的问题来展现自己的专业见解和经验。可是到了现场,大脑也许会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提什么问题好。最后,也许不得不在谷歌百度上找一个相关领域的问题,勉强提出来了事。有的人也许希望通过提问可以博得演讲者及听众的认可,然而现场问题提出时却引来尴尬,当然也无法形成相关人员与你的良好互动,更谈不上受到认可了。
  提问不是去PK
  小杨是公司这几年来招来的“最大牌”毕业生了。他出身名校,且是明星实验室的大牌导师的得意弟子,毕业后又直接进入了行业内顶尖公司的核心研究部门,公司的CTO刘总与小杨的大学导师还是至交,一切对于小杨来说都太完美了。在众人眼里,小杨找到了最合适也是最有力的起点,正是要“坐着火箭起飞”的时候。
  几个月后,一次刘总碰到小杨的部门经理老王,顺口问了一句:“老王啊,我把今年最好的毕业生都给了你的部门了。一定要把他们锻炼好啊。对了,最近小杨表现怎么样?”
  老王咽了咽口水,慢悠悠地说:“小杨啊,能力肯定是没得说。不过人刚来,还有些不适应,还在找位置的阶段。而且,新人的锋芒还没磨掉,需要些时间吧。”
  本来满心期待的刘总听到这话楞了一下,有些失望地说:“哦,年轻人嘛,肯定不能一下进入角色。不过,我相信他会很快成为主力的。”
  几天后,刘总的研究生导师苏教授来公司访问,正好也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业内前沿的进展和研究课题。公司上下对于苏教授的此次访问非常重视,特别安排了所有技术员工及领导到现场听苏教授的讲座。
  一看到讲座的题目,小杨立刻就信心爆棚了,他心想:“这和我研究生的课题相关度很大啊!这是个在领导面前表现的好机会。”
  教授的讲座进行到一半,小杨突然站起来,大声问:“苏老,您讲的这些进展都没有真正地解决困扰本领域的主要问题啊。底层特征和上层语意的鸿沟,您觉得该怎么打破呢?”
  苏教授看了一眼小杨,依然笑眯眯地说:“这个小伙子的问题不错,这个鸿沟到目前为止很难打破,但是业内的大学和公司都在努力在某些细分领域做到最好……”
  教授的话说到一半,小杨又跳起来,像机关枪一样提高了语速:“根据2004年,Bernie的论文……2008年卡耐基梅隆大学在这方面的成果……2012年MIT……现在您说的问题还是没解决啊?您觉得可以解决么?”
  教授耐心听完他的长篇大论,很和蔼地回道:“你研究得挺深入嘛。要解决这个问题,确实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那么,我们继续讲后面的内容。”
  一句话把小杨“夸”得有些更飘飘然了,他又试图跳出来挑战一下权威:“教授……”
  小杨的话刚开了个头,坐在最前面的刘总站起来说:“我们作为公司来讲,更多地是要做能解决的问题。好了,我们先听教授讲完。”
  刘总简短的一句话,像一记闷棍直接把小杨打蒙了。后面的讲座内容,小杨一个字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会后刘总走出去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失魂落魄地小杨走回部门办公室,就被部门经理老王叫到办公室。这时候的小杨已经没了任何锋芒,很沮丧地问:“我这也是为了让领导高兴啊。”
  “我知道你想在领导面前表现一下,展示自己的见解和能力。在这种场合提问题确实也可以达到这种效果,”老王很严肃地说:“但是,你的问题听着不像是去提问,更像是去PK。”
  小杨很委屈地回道:“我提的问题也没错啊!”
  老王听了不知该笑还是该生气:“是没错,这问题目前整个学术界和工业界都解决不了,大家都清楚的,还用你来问?在这种场合,你提这种问题,简直就是来踢场子的。提这种问题其实一点水平都没有。”
  听了这话,小杨像泄了气的皮球,很无奈地说:“领导,我错了。”
  老王补充道:“还有,你平时和部门里面的人开会和交流也有这个问题。就像刘总说的,我们的目标是解决能解决的问题,提升产品,为公司创造价值。你的价值不是在日常交流中通过提各种尖锐问题PK得来的,而是通过对公司实实在在的贡献获取的。当吵架王,只能招人烦啊,最终你很难在部门立足的。”
  走出老王的办公室,小杨已经快虚脱了,回到工作中,他还得继续面对自己一直以来PK挖下的“大坑”……
  提问时的心态是提问者自身最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在职场中,新人提出的问题还是需要以建设性问题为主,这样更容易使自己在积极和平的氛围中,得到满意的答案。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办公室政治或者公司间的利益会左右问题的针对性,这种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应对了。
  不“走心”的提问惹尴尬
  小黄在办公室里是个默默无闻的新人。自从毕业之后,她每天就是默默地做自己的工作,别人也似乎看不到她的存在。看到和自己一起进来的新人已经和大家都很熟了,小黄心里真是着急啊。
  无奈之下,小黄找到自己的师姐取经:“我该怎么办啊,现在和隐形人一样。”
  师姐给建议说:“很简单,你要在合适的场合首先让大家认识你。”
  “什么场合合适呢?”小黄想不出来。
  “很多啊!”师姐补充道:“你们公司隔三差五都会请业内专家来做讲座,你们公司的主要领导啊大牛啊都会参加。在这种场合,你问几个高水平的问题,你看大家是不是都会重视你?”
  在师姐处取得了“真经”,小黄一直在等待这样的一个机会。没多久,正好有一个业内名人来公司进行交流。小黄听到消息后,很早就开始对相关领域进行调研,准备了几个自认为最专业的问题,憋足了劲要“让大家认识我”。
  由于是第一次在这种场合提问,小黄非常紧张。在会上,她把问题写在小纸条上,一遍一遍地看,默念问题的内容,小纸条已经被小黄捏得湿哒哒的了。专家讲的精彩内容,小黄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满脑子想的都是她那几个问题。   专家讲完了,小黄鼓足勇气第一个举手:“您好,非常感谢您的精彩演讲。我首先想问一个问题……”
  当她把问题阐述完毕后,她旁边投来的不是赞许和佩服的目光,而是惊愕的眼神。专家顿一顿,回她说:“哦,这个问题,其实我之前有所提及。大概情况是……由于时间关系就不详细回顾了。”
  一记闷棍打得小黄有些手足无措,不过她还是没失去分寸,横下心接着问:“我还有一个问题……”
  当问出第二个问题后,有人已经笑出来了。坐在旁边的同事提醒她说:“刚刚人家刚说过这个事情啦,还讲了个非常精彩的笑话。你怎么把笑话又重现了,是来配合搞笑的么?”
  台上的专家也很无奈地说:“你的问题很好,我们下来再交流一下吧。还有别的问题么?”
  小黄灰溜溜地从会场逃出来,正好碰到自己的组长,眼泪一下子就掉出来了。组长安慰她说:“没关系,年轻人嘛,有点儿挫折也很正常。”
  “我没想到会是这样,本想提几个有意思的问题的。”小黄很遗憾地哭道。
  “你的问题准备得不错,而且在这种场合主动提问题,主动交流也是值得赞许的。不过,”组长想了想说,“你提问题的时候没走心。对方讲得什么都没听,就直接提问题,很容易提得很乌龙的,对人家也显得不尊重。”
  提问是一种互动的方式,显然要根据对方的反馈来构造自己的问题,这样才算是“走心”。只有“走心”的交流和互动才有可能得到对方的认可和大家的赞同,这样才能达到提问题的目的。
  问题太大难回答
  小孙一进公司,师傅老张就教育她说:“小孙啊,不管在什么部门做新人,有一点是相同的,就要是多提问,有不懂的就问,这也能让人家看到你的进步和长处。在产品部门尤其要多提问,这样才能把产品做得精益求精。”甩下这句话,老张就去出差了,小孙也开始了她的新人之旅。
  半个多月后老张出差回来,在茶水间碰到了同事老郑,顺便问了句:“我那个徒弟小孙这几天怎么样啊?”
  老郑喝了口水说:“其他都还好,就是提问题没头没脑的,有时候把部门老大搞得也挺莫名其妙。”
  “哦?”老张有些担心:“她做了啥事了?”
  “一会开部门会议,你就知道了。”老郑摆摆手走开了。
  部门的产品设计头脑风暴会上,大家一起讨论一项新应用的用户体验设计。小孙也蛮积极的,站起来提问说:“根据苹果的主张,用户体验设计应该遵循5个原则,有用性、革新性、优雅性……咱们这个产品设计是怎么遵循这5个原则的?”
  大家听了这个问题,齐刷刷地看着设计师小李。小李清了清嗓子,刚准备做答,部门老大接过话来反问小孙:“哦?你有什么具体的问题或者看法?”
  小孙没听到答案反而招来了领导的反问,感到非常意外,头上的汗也渗出来了。她想了想,小声说:“有用性就是……革新性就是……”
  没等小孙说完,领导就打断她了:“现在可能没时间讨论高大上的理论,先说你对这个产品设计的看法吧。”
  “这个嘛……”小孙语塞了,大脑一片空白。会议室里的空气凝固了几分钟,大家又继续开始讨论了。
  会后,小孙有些受伤,看到师父老张回来了,主动找他来取经。还没等小孙开口,老张先问她说:“你的问题是从哪里找来的?”
  “百度上搜索来的,”小孙小声说:“我确实也按照您的要求提问题了。可是大家似乎对我的问题都不感兴趣。”
  老张笑笑说:“嗯,你提问题的态度和出发点都没问题,是应该值得鼓励的。但是,如果你提的问题你自己驾驭不了,最终很难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为什么要提可以驾驭的问题呢?”小孙不解地问。
  老张继续说:“在提问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思想和语言上的互动的。如果你的问题只是你听来的或者搜索来的,不是你亲身实践来的,你怎么和对方互动?就像刚才开会那样,你问了那么一个高大上的问题,自己完全不理解,也不知道和会议主题的关系,对方很难回答你的。你那个问题,可以讲一个学期的课程了。毕竟办公室和学校不同,很难像学校老师那样给你单向辅导啊。”
  小孙似乎明白点儿什么了,接着问:“什么是我能驾驭的问题呢?”
  “不管你通过提问学习提高,还是要通过提问展示自己,你都需要在这个问题相关的方面有一定的学习和实践,”老张回道:“在工作中,提问题是启动思维互动的一个过程,只有你在这方面有第一手的经验(hands-on experience),你才会有信心和经验与对方形成良性互动。当然我知道你希望能提出一些更专业的问题来,这方面你急不得啊。”
  新人提问题时,需要对问题本身有一些认知和实践,至少能“把控”针对该问题的讨论的基本走向。如果还像在学校里那样抛出很开放的课本问题,在办公室里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毕竟,职场中的绝大部分场合都是在围绕商业或者技术实践进行,需要良好的双方或者多方互动。在这种情形下,不能被驾驭的问题就算得到了对方的重视和兴趣,提问者也很难给出良好的反馈,从而使得提问变得意义不大了。
  责任编辑:方丹敏
其他文献
我是2013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摄影专业毕业的,大四上学期,也就是2013年1月,我就结束了课程,开始了找工作的生涯。当时自己缺乏经验和历练,就觉得传媒大学牌子比较响亮,于是第一轮简历投的都是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卫视这样的大单位,而且还信心满满。但几场面试下来,就把我所有的锐气都磨掉了,人家这样的大单位要求实在是高,六级成绩、研究生学历、党员身份等等都是限制条件,突然发现自己还差好远呢!但那时再考研已经来
6月27日,“第24届中国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初评活动在798北京中服会议室拉开帷幕。经过专家评委的多轮筛选和审定,最后共有80组参赛选手的设计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下一轮竞争更加激烈的分区赛。  “第24届中国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服装协会、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共同协办。本届大赛将年度设计主题确定为新·设
除了媒体偶尔报道卡普的奇葩行为,或泰尔在公开演讲里自豪地提起,  Palantir很不风光。Palantir绝不缺钱,它帮泰尔把身家翻了一倍,  也帮卡普加入了硅谷的“十亿美元”土豪俱乐部,  连实习生薪资每月也在7000美元以上。  作为世界三大权威排名,2015-2016《QS世界大学排名》的结果是基于过去5年全球100多个国家顶尖的76,798名学者和44,226名用人单位的同行评议,以及对
2014年7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后,“史上最严体测标准”的惊叹出现在网络上。随之有恐惧:“秋天,让人绝望的是体测。”“可怕的体测 is coming……”有心冻:“体测新规,不合格者毕不了业!”“体测你能得几分?不达优良不能评优。”  对体测的抱怨是没有弄懂它:它的具体规定,它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采访,我们发现,“史上最严体测标准”只是戏
上学读课本,并不是我这里所指的“书式生活”。我所说的,是发自内心的对书籍和阅读的热爱。也许你还记得儿时总是缠着听父母读故事、少时一本好书在小伙伴中竞相传阅的兴奋和喜悦。或许,我们已许久没有这种纯粹的快乐了。不过有不少书记录下了这种快乐。  书的两个生命  《读书年代——带上所有的书回巴黎》,作者安妮?弗朗索瓦,巴黎人。一无文凭,二无头衔,默默无闻,曾先后就职于多家出版社,在阅读中度过了三十年的职业
2015年清华大学成立104周年校庆期间活动不断,校庆当天100个实验室向校友及社会开放,其中机器人实验室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参观者不禁赞叹有这么酷的机器人团队……为了了解更多,随后我们采访了清华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的导师赵明国。  Robocup冠军10年前就拿了  年轻的赵明国发动自动化系的同学组建了机器人足球队,即清华大学“火神队”。2004年,火神队带着实验室买的Sony公司的机器狗参加了国内
在笔者走访的多位高校学生中,对学分问题的看法主要分为了两类:  一类对学分并不在意,认为按部就班地修课就能毕业;  另一类则认为国内学分太多,束缚了他们自主研究或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  不关心vs隐形的紧箍咒  “我们的课都是规定好的,只要按要求上完就可以了。”华南师范大学国学班毕业的汤伊就表示自己不清楚大学里修了多少学分,每个学期系里开什么课程她就上什么课程,跟着大部队走就好。“比起学分,我们更
我爱好略显繁杂,对篮球,却情有独钟。自从初中在电视上看到了篮球明星科比?布莱恩特,看到他的执着勤奋,我认识到了“科比精神”,重新审视自己对于篮球热爱的定义。对于篮球的热爱一开始总会剑走偏锋,从一开始做一个没有心机、吵闹不停的脑残粉,后来在越来越多的比赛中认识了篮球战术,在各大体育论坛中钻研球队分析做数据控,知道了什么叫做“大鸟条款”,认识了斯特恩(NBA总裁)……  后来,读新闻专业的我,把驻洛杉
发现地铁不当用词  两年前,陈晓阳做了一件默默无闻又令自己非常满意的事情:写信给南京市长信箱,建议取消南京地铁广播里“举报”一词的使用,后来这条建议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采纳。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晓阳独自乘坐地铁,正当地铁平稳行驶时,一则地铁广播却引起了他的注意。只听广播中的女声说:“……禁止在地铁内乞讨,若发现乞讨人员,请拨打XX电话进行举报。”当时地铁内的陈晓阳内心一个激灵,“举报?这个词儿实
荷兰设计工作室 Studio Lorier设计的聪明盆栽,一缺水,花盆就自动倾斜,提醒主人该浇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