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基于抗震措施的分析

来源 :低碳地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流市建筑设计院 广西 北流 537400
  【摘 要】地震带来的危害性很大,而这与建筑设施抗震能力缺乏也不无关系,为避免房屋建筑在地震中倒塌,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有必要强化抗震措施,以保证建筑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
  地震是一种灾害,其对于人类的生活环境危害极大,尤其是本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地震所带来的一系列危害和损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与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缺乏密切相关。基于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对其抗震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标准,为确保建筑设施符合地区抗震要求,应在了解地震发生等级的基础上,在结构设计中,就采取一定的抗震措施,确保建筑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能够保证结构稳定安全。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措施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隔震措施,能够减小地震对建筑上层部位的破坏,还可有效的保护建筑内部各种装饰物、生活用具等,减少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根据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隔震措施来看,按照建筑结构位置的不同,可将此分为四种。
  1、地基隔震
  地基隔震,也就是将建筑的缓冲层设置于建筑基础下的地基中,一旦发生地震,缓冲层能够在地基中反复地吸收地震波,同时还能反射作用力,达到减弱地震能量,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曾经以糯米为原材料,在建筑的基础部分设置缓冲层,以减轻地震对建筑的损害,而随着建筑设计的不断进步,逐渐以黏土或沙子来取代了糯米,通过在建筑基础部分交替铺上黏土和沙子,或直接设置黏土或沙子垫层。而在现在,有人研究出以沥青为原材料,在建筑基础部分充当缓冲层,具有更好的隔震效果。
  2、基础隔震
  基础隔震,指的是在建筑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设置特殊装置,减少地震波向上扩散,造成对上部建筑的损害。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基础是整个建筑的承载和荷载,基础决定上部建筑,因此在设计基础结构时,要特别注意其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基础隔震,最高可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影响的2/3,但这种抗震措施,如果应用在高层建筑中,将会增加高层建筑的自振周期,起不到减轻地震影响的作用,因此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基础隔震的主要措施有基底滑移隔震和粘弹性隔震,而隔震采用的装置主要有橡胶垫和混合隔震装置。
  3、层间隔震
  层间隔震措施,实际上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将隔震措施和抗震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手段,其主要是在建筑的原始结构层上安装隔震层,削减地震力的作用,从而降低建筑结构对地震的反应。在建筑结构设计上,采用层间隔震措施,施工较为方便,容易操作,这种方法也更多的应用于旧房改建中。当然,与基础隔震相比,层间隔震的效果不太理想,一般为0.1-0.3之间,层间隔震中所采用的装置,与基础隔震较为类似,都是橡胶垫和混合隔震装置。
  4、悬挂隔震
  悬挂隔震,就是将建筑物的大部分或者整个结构都悬挂起来,也就是常说的悬挂结构。地震力的传输,需要有介质进行传导,应用悬挂结构,在地震来临时,悬挂结构的主体受到地震作用,但由于地震的能量无法进行大面积传导,因此子体受到的地震作用将会减少,这样就能达到减轻地震损害的目的。悬挂隔震更多的应用于大型钢结构建筑中,以此来隔震。大型钢结构,在悬挂体系中,子框架是通过锁链或者吊杆悬挂于主框架上,主框架会在地震力的作用下摇摆,但地震力在向子框架传输的过程中,会削弱,无法传送到子框架。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减震措施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减震措施,主要是借助建筑物以外的构件来增加建筑物的阻力,削减地震传递给建筑结构的能量,避免建筑物受到损害。从减震措施的不同原理来看,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1、消能减震
  消能减震,即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通过增加阻力值,来减弱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程度。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特别制作的加注结构元件,来对地震波进行削减和吸收,减轻地震波对建筑主体结构的影响,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建筑结构的减震技术,应用十分广泛,既可以应用在新建建筑结构的减震设计中,也可以应用于已有建筑的抗震加固上,可以应用于钢结构建筑中,还可以应用于上层结构的隔震层中。而在消能减震所使用的加注结构元件中,主要有摩擦阻力器、粘滞阻力器、形状记忆合金阻力器、塑性阻力器等。
  2、机械减震
  机械减震,主要是指无粘结钢支撑减震体系,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科学的设计理念,应用活塞运用原理,利用建筑结构内部钢支撑和外包钢管之间的不粘结性,或者在内部钢支撑与外包钢筋、钢管混凝土上涂抹无粘结漆,形成滑移界面,内部钢支撑和外部钢管间可以相对滑动。在受到地震作用时,内外钢可以通过不断的滑动,削减地震力,减轻地震力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同时也削弱了地震力的传导效果。
  3、跷动减震
  跷动减震,是一种新型的隔震减震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应用跷动减震这一措施,主要有两种技术方法。其一,在设计时,对建筑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在竖向上不做紧固设计;其二,对于建筑结构中,主要承受地震力的柱、支撑等结构,与建筑的下部基础之间,不做紧固设计。在发生地震时,其使结构发生跷动,从而使结构的残余变形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并消除结构的残余变形,达到减轻地震力对建筑结构影响的目的。
  三、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其他措施
  1、合理选择建筑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该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这无疑也就成为了抗震措施中的一部分。对于建筑结构体系的整体功能而言,其应该有一定的整体性和联系性,但从抗震角度来看,建筑结构体系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而这具体体现在,当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时,不会因此而导致整个结构体系丧失抗震能力。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选择建筑结构体系时,应保证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内力分配功能,这能避免整体失效的情形。此外,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保证竖向的建筑結构有垂直重力传递的作用,以合理布置地震力传递途径。
  2、规则布置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采用规则的建筑设计方案,而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以降低扭转力。一般而言,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要规则布置建筑,重视建筑结构的对称性和规则性。对称性主要体现在,抗侧力主体结构之间存在着对称;而规则性主要体现在,抗侧力主轴方向上刚度相近,不出现大的落差,在平面布置的统一轴向上的抗侧力结构上,所具有的刚度也要均匀分布。此外,平面中心应与周边结构相协调,保证主体结构的“扭转刚度”,提高建筑的抗变形能力。
  3、强柱弱梁
  建筑结构设计,忌讳梁柱刚度相同,而应实行强柱弱梁的设计策略,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发生坍塌。强柱弱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主要通过人为放大柱的设计弯矩,而并不放大梁,以此来提高柱的抗弯能力,而梁却不变。在受到地震力作用时,梁柱一起受力,而梁可以先于柱屈服。
  四、结语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更好的保护建筑,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就需要应用各种抗震措施。而在应用抗震措施中,应根据建筑结构类型,合理应用,以保证建筑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吴健,于峰.试论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6)
  [2]杜俊峰.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1(4)
  作者简介:陈柏材(1986.5-)男,广西北流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结构设计工作。
其他文献
湛江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也在飞速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对于公路交通设施的养护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公路交通设施中护栏的养护问题,首先从护栏的概念,功能,分类,选择等方面来进行介绍,然后介绍了一下目前我国护栏养护的现状,并最终对护栏的养护提出了一下自己的措施,希望为同工程或者是同行的人带来以下借鉴和价值。  【关键词】公路交
期刊
身份证号码:421122198812243542 广东省 河源市 517000  【摘 要】伴随现代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市政路桥工程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混凝土作为市政路桥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材料,它具备不易被破坏以及耐压程度高等优点,因此被大量的用于市政路桥的施工中。然而在进行市政路桥施工之时仍旧会有混凝上裂缝产生的情况,进而对市政路桥的正常使用产生了严重影响。在对市政路桥工程进行施工之时
期刊
广东金辉集团有限公司  【摘 要】现阶段,我国逐渐增强的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道路桥梁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提高了人们对于道路桥梁建筑质量的重视程度。在实际的市政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对现场施工的相关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充分的重视,进而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本文中,简单分析了市政道路桥梁的基本结构,描述了现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的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具体的应用,并提出了有效提高现
期刊
广东电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25000  【摘 要】在市政路桥施工过程中普通混凝土经常会出现很多裂缝,这些裂缝除了会使市政路桥工程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之外,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出现坍塌事故。当前我国的市政路桥工程施工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一种高标准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目前被广泛的运用在我国的路桥工程施工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与多年的市政路桥施工经验相结合,分析并且介绍了在市政路桥工程中钢纤维混
期刊
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40  【摘 要】市政道路施工过程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对于每个环节的有效控制非常关键。施工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投资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必须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特点、问题进行了解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问题;举措  前言  近几年
期刊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多功能高层建筑实现功能转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转换层结构设计方法就是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梁式转换层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史和应用于高层建筑中梁式转换层的设计原则。最后通过从建筑结构形式、设计的要求、受力机制三个不同的方面对梁式转换层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 高层建筑;建筑结构;梁式转换层;原理  1 引言  我国城镇化建设伴随着改
期刊
南京城建项目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6  【摘 要】在最近几年,我国的道路桥梁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在此背景下,道路桥梁事业要想得到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对道路桥梁工程中的项目管理具有足够的重视,不断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从而保障道路桥梁工程的稳步发展。本文就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方法与对策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期刊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河班多水电站进厂交通桥桥梁支座和预埋件以及桥身结构的设计和钢桁梁工厂制造标准,同时对钢桁梁制造工艺流程及其制造工序工艺措施和質量控制要点进行说明。希望能够对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钢桁梁;设计;制作;工艺  一、工程概况  黄河班多水电站为黄河干流龙羊峡以上、海拔3000m以下河段水电(调整)
期刊
广东电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25000  【摘 要】在市政整体施工规划中,市政路桥施工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市政整体施工规划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市政路桥施工质量的影响。因此,在市政路桥施工中必须要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整体稳定性。目前,越来越多的市政路桥施工企业开始关注伸缩缝的施工技术。本文对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伸缩缝施工在市政路桥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市政路桥
期刊
身份证号码:440506198304010712 广东省 河源市 517000  【摘 要】随着路桥工程施工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路桥施工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加强市政路桥施工的技术控制和质量控制,是保证路桥工程安全的必然要求,对于路桥工程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市政路桥施工的技术控制和质量控制中,应该对施工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寻找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正,同时,加强对材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