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住房消费的意义

来源 :中国质量万里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wpla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后,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年“扶农”政策将以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持续扩大内需的重大措施,推动建材下乡,改善大陆农村住房和改造农村危楼。预估将拉动约800亿人民币的商机。
  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第价以“三农”问题为主轴的“一号文件”,而抓住农民住房改善的问题大做文章,显然是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对于扩大内需、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国内经济结构,使中国经济尽快、率先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无疑将起到重大的历史性作用。
  旅居澳大利亚的学者孔保罗先生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观点,他认为我们正在经历中国特色的金融危机,同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相对资金过剩的“不差钱危机”正在步步逼近,一是巨大的社会保障危机——‘很差钱危机”正在折磨着中国。巨额资金的相对过剩和社会保障的严重不足不仅建成了严重浪费,更导致了社会消费滞后(或者说相对萎缩)。他开出的药方也很有见地,即“负负得正”法:用资金相对过剩危机来化解社保资金严重不足的危机。
  孔保罗先生乐观地断言:“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巨变的转折点。对15亿人实施全面援助保障,即贷款给15亿人,则数十万亿相对过剩资金可以非常合理地流动起来。因此可以预言,中国社会经济必然会进入一个超高速、安仝稳定发展的新时期,GDP总量很可能在未来10年左右超过12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一。
  聚焦农民的建房问题,无疑比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能直接刺激中国内需和经济结构转型。而1998年以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重新唤醒了国人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住房梦,不论城市纠寸,几乎人人都有改善住房的强烈愿望与需求。此时,建材下乡无疑正中老百姓的下怀。
  但如果说借钱给老百姓完善社保是望梅止渴的话,建材下乡则多少还嫌有点儿杯水车薪。有业内人士估计,“建材下乡”的需求量将是汽车和摩托车的5倍,但多位农村专家对此则持谨慎态度。我比较赞同后者的意见。相比于农民建房所需要的庞大资金来说,“建材下乡”那点财政性补贴是微乎其微的。以我国南部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来说,建一幢二层小楼至少需要8~10万元,即便建三间平房也要五六万元。所以,单纯靠建材补贴启动这部分消费,效果十分有限。
  因此,更进一步的制度创新是,要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按揭贷款建房的权利。如果他们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样,按揭百分之七八十的房屋贷款,将会在9亿农民中启动多么大的消费!在支持农村住房按揭这个问题上,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或日经济基础已经完全具备。2009年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已达78.8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总资产的90%),我们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万亿美元。正愁着这些钱没有出路呢!
  同时,这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法律创新,就是要让农民的宅基地和房屋和城市居民住宅一样享有独立产权,可以自由交易。此次中央一号文件里专门提到要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我们期待该法的修改能从速带来农民土地和房屋等独立财_产权的真正落实。
其他文献
【正】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是当今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著名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 1870—1952)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探索,提出一整套旨在促进儿童
炎性纤维性息肉是指人体血管部位的纤维组织增生,同时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的一种肿瘤,临床上大多为良性,可发生于人体消化道,常常累及胃窦[1]。其临床症状与病变的位
<正>厌学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有危害性的问题,巳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识。以往的研究大多从社会、学校、家庭等角度来探讨学生厌学形成的原因。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