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态度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88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做写实摄影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在理论层面上很难确立一个优秀与不优秀的标准或者摄影家与非摄影家的区别,这点上摄影与书法创作面临几乎同样的问题——门槛太低。所以我们在面对写字与书法、拍照与摄影这两组既可以重合又存在区别的两对问题上,常常分不清界限。我们在评判一件“作品”或“作者”是否成立的立场上往往只能借助的依据:学历、职称、职务,甚至是材料和设备。书法和摄影的创作标准也往往受困于此。这两个圈子参与的人太多,参与的人也太杂,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圈子”一词本是中性,仅仅是范围的意思,但大家都愿意加个“混”字去使用,这个词就逐渐坏了下去。书法与摄影好比圈子与江湖,都在失去其本来的词意,也有了太多杂质。
  对于书法与摄影,从艺术而非技术的层面进行考虑,我认为书法的终极目标和承载应该是一个人的修养与知识,这其中包含一个人的文学、文字功底,一个人别于他人的个性,以及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与个人涵养,可以统称为内修。比较而言,写实摄影的终极目标与承载应该体现出一个人的认知与态度,这其中包含一个人的社会认知、历史认知与个人担当,亦可称为外修。
  2006年至今我认识岳凯兄整整十年,其给予我的认知是丰富而有深度的,如我所见其在绘画、书法、文物修复、文物鉴定、工艺雕刻、摄影、文献研究等多个方向都有着自己的建树。对于一个未至而立之年的年轻人,岳凯的知识与生活阅历是极其富足的,以至于很难用一些词、一句话、一件作品或者一件事去概括与归类这个人。谈及上文的“内外兼修”岳凯确实受之无愧,其在知识结构的多样性及学术与史料钻研的韧性上皆属于同龄人中少见的。
  展览名为“行行观境”,我想作者的本意应该跟作品有关。“行行”在视觉上代表了镜头的深度,在视野上则代表镜头的广度。这是岳凯个人的摄影作品展,确切的说也是一本带有人文关怀的写实摄影集。岳凯之文开篇引用了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的名句: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我在这句话中看见了岳凯之于摄影的态度——一种拍摄者对于被摄对象的人文关照,而这种“近”之于岳凯往往是用知识结构与研究方法为支撑的。对于此我更愿意表达一种非技术与非视觉的人文赞同。
其他文献
上海万里城示范居住区开发建设历时15年,竣工面积逾250万m2。在住宅设计与开发建设中,中环集团始终坚持质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的理念,在住宅、环境、景观设计和施工质量
从宏观方面看,2011年,中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迅速,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与此同时,日益凸显的环境资源问题和节能减排压力迫使传统能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