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职员(外二题)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tianery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楼住着一位每天在窗口边给别人数钱的银行职员,静悄悄生活了二十多年。他妻子的母亲去世了,给他们夫妻留下一套私人产权的单位集资房。他们先把老太太的房子卖了,再把自己的房子卖掉,两股钱合在一起又添上两口子二十年的积蓄,在江边一“高尚小区”买了一间江景房。
  他搬家时很潇洒,像一位性格演员那样完全颠覆了以往的角色,他将囚牢在心中的另一个自己释放出来,于是,老邻居最后看见他的时候,他没在地面上,他骑在院子里一棵长了二十多年的老柳树上,手中握着一把闪亮的小钢锯。
  银行职员骑在一棵二十多年的柳树上,手拿一把闪亮的小钢锯。那正是一个料峭的东北早春,柳树还在沉睡,树干和枝条都黑魆魆的。一身深色衣服的银行职员骑在树干上,就像一只超现实的乌鸦。他要修剪这棵树,比照江滨公园里的大柳树,把它的树冠修剪成一柄巨大的华盖,从此让这棵柳树与小区里别的柳树区别开来,而且更美。他这么做,是因为心中有个秘密,他想把自己在这个老旧小区二十多年悄无声息的卑微的存在,于临别之际以与以往迥异的格调镌刻在邻居们的记忆之上,并让这记忆接近永恒——只要这棵树存在,这棵树美的形式存在。于是,他开始动作。
  干哈呢?过往的邻居停下来,警惕地问。
  修剪。银行职员说。你们没看到它已经长得太不像样子了么?乱糟糟、张牙舞爪的。我要把它修剪成江滨公园里那些大柳树的样子!
  哦,那挺好哇!邻居们回应之后走过去了。
  由于兴奋和激动,这只超现实的乌鸦出了一身汗,他修剪完成,笨拙地垂落下来,离开住了二十多年的小区。他在拐过墙角的时候回望了最后一眼,他似乎看到了那柄巨大的绿色华盖,以及下面三五乘凉或来来往往的人,他们即便不是每次,也总会想起他、提起他。而且,一眼望去,树和人,都生机勃勃。
  真正的春天开始了,夏天也到了,银行职员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成功地留在了邻居们的记忆里,非常牢固。只是,每次从这棵枯树旁边经过,邻居们都在心里骂他一句,从来没有漏空过一次。
  老于和张老师
  老于是个修自行车的。
  老于个头很小,精瘦,是个节俭型的人。眉毛淡到干脆让了给眉骨,五官小小的,轻描淡写地混在黝黑的肤色里,辨识率极低。邻居们倒也并不上心记他的模样,他油渍麻花的工作服就是他的标识。
  老于挺随和,自行车打气五毛钱,他从来不收邻居的。老于住三楼,楼下住着一位鳏夫,姓张,是一位退休的高三物理老师。算是老帅哥吧,身上有一股劲儿,和别人不一样。张老师不喜欢说话,喜欢骑自行车远行。老于有个女儿,长相清秀,在一家私人医院当小护士,找了一个厨师当男朋友,结婚的时候,张老师随了份子却没有参加婚礼。
  张老师随了份子,但并没有参加婚礼。他也没有出门。他在自己的家里。
  傍晚,老于包了喜糖和喜烟来敲张老师的门。房间里,张老师的电视是打开模式,也有声音,但他一眼没看,也没听。他躺在长沙发上看一本关于骑行的书。他知道敲门的是老于,可是他没有给他开门的打算。
  老于知道张老师在家里。他可能把事实当成一种信念来加以坚持,那就是一直敲下去。不过手法轻柔,聽起来一腔子诚挚,或者还有迟迟疑疑的羞怯,一点都不烦人。两个人彼此心知肚明,他们中间缺少点儿什么。至于缺少的那点儿到底是什么,老于没想,或许也想不出来。如果他要猜,也会偏向物质的方面。那自然是一个可靠的行事标准,可是不一定四海皆准。同样的问题,张老师呢?纯粹就是一选一的答案:他不想应门。
  敲门声响了很久的一阵子,终于消失了。又在极短的时间里,也就是一个男人狠命地吸完一支烟的时间吧,那个声音又从阳台方向传来了。
  张老师从沙发上起身,向阳台走去。他去阳台要经过一个小小的由客厅改装的书房,再经过厨房。客厅所有的墙壁都摆有书柜,至顶棚。光线晦暗,但书们似乎隐约反射一种不易表述的明暗对比,奇妙地延伸了上下的空间,并在顶端聚合成如大教堂穹顶似的感觉。而厨房却是明亮的。
  张老师穿过书房,穿过厨房,站在阳台上,眼睛忽的一亮。他的阳台安装了铁艺护栏,钢窗下面是掺了珍珠岩的粉色墙裙,老于双手抓着铁艺护栏,脚蹬墙裙,蜘蛛人那样伏在二楼的阳台窗子上。刚刚的,张老师投向他的那一眼还在脑子里闪亮,很漂亮地闪亮。那正是个微风荡漾的五月天,一扇钢窗向里敞开。敞开的窗子下面有一把竹子躺椅,椅子上放着一本卷了皮子的书和一只银色打火机。老于松开右手,从小格子短袖衫的胸兜里将一个红色小纱袋掏出来递给张老师,说:
  张老师你咋没去呢?
  张老师说,嗯,没去。
  张老师打开袋子,取出香烟,撕开包装弹出两支,一支给老于,一支给自己。他从椅子上拿起打火机,弓着身子,将手臂小心翼翼地送到老于的嘴边,先给老于点上,再给自己点燃。
  两个人面对面深深地吸了一口各自的烟,都微微偏了头将烟吐出去。两团烟气起初非常明显地向相反方向滚动,慢慢地四处扩散,最后融合在一起了。
  他们就这样聊了起来。竟然聊得还挺多。
  装修大师
  老王家总在装修进行时,二十年了。就是说二十年都没有完工。
  老王这个单元每层三户,每户不足五十平米使用面积。这样的小户人家都知道老王再怎么折腾也整不出一座宫殿来。那他折腾个什么劲呢?
  一个二十年漫长的工程,就算事主没有厌烦,邻居是不是崩溃了呢?
  这件事可能超过了邻居的容忍限度,一定有人质疑或者抗议。但真实的情况是:没人干预。
  二十年前刚装修时不说,就说后续这些年,楼梯间或上下左右的邻居隔墙听起来,闻起来,那工程只不过是补充或者精益求精,而且,也就是每个季度来那么一次。工期呢?有时候像一阵小微风,一会儿就消停了,最长也不过是断断续续的一个白天,实在不能划归扰民。这不是问题,真不是问题,而问题是,二十年老王没有让装修工程完结。就算老王有这样的另类爱好吧,又能怎么样呢?如果这个都不能包容,真就枉做了邻居了。   不过,二十年持续进行一个小户型的房屋装修,的确不同寻常,甚至匪夷所思。所以左边的邻居,听到电钻、锤子的声音会想,天啦,你的墙还有空地儿?如果是油漆味道传出来,邻居的妻子吸了下鼻子对丈夫说,有点甜,环保的耶!
  右边的邻居不理会,她对这些外来的声音和气味都不理会。不是她听不到闻不到,而是不理会。她天生就是一个对一般事情都没有评价的人。
  这个女人独身,三十多岁,长得不美,但是有一种迷人的神秘气质。有这种气质的女人,都比较高冷,不爱笑,也不爱说话。因此她整个人就成了一个谜了,暗地里,她的一切都被人琢磨。现代邻里之间的关系也仅仅是见面点个头打个招呼,这个女人把这些都省略了。邻居们见了她,虽然也不说话,但迎面而来时,他们会抓住机会,尽量隐蔽地多看她几眼,然后,按着自己的揣度描绘她是个怎样的人。
  这一切都和这个女人毫不相干,因为她不理会。她是京剧团的编剧,有一份沉甸甸的工作,不过,她也不拒绝轻巧的外快。公检法税务工商这样的单位过春节时都要铺排一个盛大的文艺晚会,她应邀给他们写喜剧小品,每个一千元。她的小品总是让导演演员和观众感到——过瘾,这是他们的原话。后来一些金融保险行业和注重企业文化的公司也慕名找她了,他们见她第一面的时候,总是吃一惊,想不到擅长制造笑声的她会是一个冷峻的人。
  这一天她在家里写一个小品,一场幽默讽刺的闹剧,就像人生随处可见的那样。幽默和讽刺是一对孪生兄弟,這是个秘密。在她看来,没有讽刺的幽默,不会让人很爽。而讽刺刺透幽默的黑幕,才是有趣的。她穿着睡衣靠在床头,手提电脑放在屈起的腿上。她的写作进展非常顺利,手在键盘上是流畅的。她在括号里写上说明性的文字:老王的电钻响起来了。句号刚刚落下,“突——”就像为她的文字配音,王家新一轮的装修工程开始了。电钻响起的位置正是她头上方的墙角,似乎与以往不同,仿佛终于下定了一个决心,电钻的声音尖利果断,在她的耳根处宣誓得毫不含混。她挑了下眉毛,下床,去厨房,冲一杯速溶咖啡,没回卧室,而是站到阳台上去,一边喝咖啡,一边沉思地看着楼下一段热闹的街道。她的耳朵一直听着屋中的动静,戛然息止那一刻一发生,她便放下咖啡杯回卧室。一进卧室就看到墙上垂挂下来一条麻绳似的灰迹。顺着这条灰迹追踪到顶端墙角处,一个水龙头嘴大小的洞独眼般瞪在那里!那正是刚才她在床上写作时听到电钻声音的位置。床上落了少许灰尘和水泥墙皮、红砖碎屑,她没有动,拉过手提电脑,把此刻忽然袭来的灵感快速记录下来。当她写道:门铃响了——“叮咚”“叮咚”……这时候她的房门真的响了,铃声大作,她停下来想了想,敲了下回车,放下电脑去应门。
  门开了一半,老王想象的情景一样也没有发生。那女人看着他,在等他开口。老王事先想好的各种应对全派不上用场,女人没有抢白他骂他抱怨他,更没有让他去卧室看他造成的损失。她在等他开口。就在这一刻,老王慌张了,不知所措。
  我……老王说。
  没事。女人说。
  那……
  不必。
  我……
  我说了,不必。女人说。
  女人的眼睛在老王的脸上慢慢扫了一圈,老王觉得一把剪刀沿着那条线剪过,面皮陡然滑落,他下意识地举起右手,做出一个承接的动作。门关上了。
  她重新回到卧室,没有理睬那些灰尘和碎屑,她上了床,靠在床头上,把笔记本放在屈起的腿上,她写道:老王爬上梯子,把眼睛靠到圆洞上去。她又打了一对括号,在括号里填上说明性的文字:他的脑袋摆出各种夸张的样子,可是洞口太高,离天棚不足两寸,小于他的脑门尺寸,眼睛最终无法贴近洞口。
  她把小品全部写完,浏览了一遍,又把之前拟的小品题目删掉,敲上“装修大师”。她看着这四个字笑了,伸直了双腿,电脑还在她的腿上,那些字在灰蓝色的屏幕里还只是一行行的字。她又笑了笑。她知道她还有一个小工程,买几块钱的水泥,把那个洞堵上。她还知道——
  老王的装修工程结束了。
  本辑责任编辑:练建安 杨 斌
其他文献
1  什么从低处升至高处,飞花逐水  什么从高处落到低处,舍身断肠  我的有情有义有声有色的浏阳  繁盛的灯火,嘹亮旷世的绝响  烟火越盛,乡愁越浓,浏阳啊  红袍、腰肢和烈焰,我也要拥有  ——裁纸、扯筒、上筒、钻孔、插引  轧引颈、结鞭成封……  这样的花炮工艺浸透浏阳风骨  这样的盛大绽放尽展浏乡姿态  2  没有亲人在身旁  再灿烂的烟花都是寂寞  没有故乡的呼唤  再快乐的爆竹都是惆怅 
等待是用各有所属的时间,互相换取。  这座城市的雨似乎还不想停止,雨季、空位与零碎的脚步使得下午像是读不完的长篇小说。时间仿若被延滞成没有尽头的虚线,所有的细节变得相当清晰,行人与行李在转运站的大厅上陆续走过。等车的时间里,周遭的事物按部就班进行,雨声是待续情节。  自从k离去后,我就很少说话。k是个善于安排的人,相信生活就像是一部作品,所有的台词与行为,必定暗喻或接续了过往与之后的所要发生的事,
围棋古称“木野狐”,因为棋盘木制,意即它像狐狸精一样迷人。历史上著名的围棋迷可也真不少。  第一个见之正史的名人棋迷是曹操,陈寿的《三国志》曾记他和当时的名棋手王九真对局。“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也是大棋迷,他看人下棋,可以把棋局搞乱,再摆出来,一子不差。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覆局”。但现在的覆局是有记录的,王粲只凭记忆覆局,记忆力可谓惊人!  晋朝士大夫尚清谈,尤嗜围棋,以王导、谢安为首的“王谢世
水找到土:信任与信仰  水找到最纯净的瓷土。是光渗入嬰孩弹性的皮肤  神的孩子睁开琥珀形成前、幼兽那么无辜的眼睛  看见命运从松树上,滴下一滴透亮的松脂  一种纯粹的、懵懂的、蕴含无限能量的可能  就此凝结,糅合,展开,成形  仿佛华夏文明的开源,也经历了某些原初的混沌  混沌之后,有人试探地伸出双手,与柔软之物、坚硬之物、有形之物、无形之物  进行谦卑地求索,或孤勇地开辟,最后久久地抱在一起  
深沉的杜罗河经过数百公里的流淌,蜿蜒曲折,不急不徐,最终在波尔图汇入浩瀚澎湃的大西洋。这最后的交融既使河水找到了永恒的归宿,也为波尔图这座城市塑造出了多面的性格——海的汹涌壮阔,河的宁静从容……  最早听说波尔图,是源于这里的波特酒。第一次喝波特酒,还是四年前在中餐館打工的时候。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我给自己倒了一杯叫作“Porto”的红葡萄酒。谁知,那鲜红浓艳的颜色,香馥缤纷的气息,还有那甜美柔润
胆 量  小时候我的胆子很小,晚上去邻居家听人讲鬼故事,吓得不敢回家。  硬着头皮回家,路上有点风吹草动,觉得是鬼,身上会起一层鸡皮疙瘩。  读小学的时,晚上要去学校上晚自习,知道路边有坟地,经过的时候生怕遇着鬼,走路时脚步不敢放重,可脚步越轻心里越害怕,因此走着走着忍不住朝着学校的方向飞跑起来。  十一二岁时我做了个至今记得非常清楚的恶梦,我梦见一个硕大的光头,像鬼。惊叫一声醒来,出了一身冷汗。
请金庸先生到武夷山,是我与浙大书记张浚生多年的约定。时空流转,职务几变,但我们对先生的敬重依然如故,2008年9月25日,先生终于携夫人成行。  武夷山似乎与金庸先生有着前世缘分。中央电视台改编的先生作品《碧血剑》《鹿鼎记》《倚天屠龙记》《侠客行》等电视剧,都是张纪中导演在此拍成的。先生武夷之旅确实置身江湖之外。乘竹筏,游九曲,指点三三秀水,六六奇峰;品岩茶,听故事,观看山中云卷云舒;访书院,进寿
雨下得很低  所有云层都压在头上  折弯我屈服我  整天整天  狗群一直吠  整条街的路灯又坏了  我摸黑沿着记忆乱走  升空的是梦是想  落下都是脏水  采破一顆颗清脆粉碎的  希望不是蜗牛  是一棵树吗  你是一棵树吗?  一棵  拥有自己的盆栽  那种安心  正确的时候  淋一点水花  正确的时候  对阳光开花  正确的时候  开门  种子就向外爬  向外爬的种子要像猫  像猫从容和撒娇  
一  乔娜家新搬的房子是都铎式的,就在哈林湖边。哈林湖不大,东和北,山连着山,是宾州西北部一个二三十平方英里的小湖。湖区树木繁茂,古树参天,从直升机上往下看,那一座座风格不同的房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栅栏、游泳池,还有那些伸到湖中的木板桥和依在湖岸的船只,几乎都被树木遮蔽得只这里那里现出一隅,成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一块块拼图。这情形不难推断,即便遇到薄雾,在空中肯定是什么也看不清的。  这地方一派
1  眼前是一枚无字印章,梯形,上面雕了一条螭,盘绕着弧形的身体,长尾与分张的左臂相连,整体成了圆形。螭头被回卷的尾端托着,微微上仰,右臂搁在腰间。这是我多年前初玩古玉时购买的印章,大概是第二件藏品。还记得我在两个印章之间犹豫不决,另一个也是雕了一条螭,黑漆漆,章底有字。那时我看过的古玉不够二十件,不懂分真假,也不懂欣赏,两个印章的价钱一样,我很茫然。当我拿起一块扁扁的玉佩和无字印章比对着看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