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q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教委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上海76所全日制普通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含升学)高达98.37%,平均起薪增长至3105元。值得注意的是,中职毕业生规模连续5年下降,2013年时有3.97万名毕业,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至2.97万人,5年减少了1万人。(2018年1月8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来说,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上的不均衡、不合理,不少专业设置不尽如人意,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造成学与用脱节。这些都緣于学校热衷于办“热门专业”,而轻“冷门”有关。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的专业设置,应该是以人才为导向,市场需求为目标,才能减少需求不对称的矛盾,就业“含金量”才能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刊发杨华的文章指出:家庭、村庄和学校是农村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教育主体,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农村教育主体结构。农村中小学生正是在该结构中获得成长,而农村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和多发则与其变化相关。农村教育主体结构的变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主体的缺位,表现为农村家庭隔代撫育的“不过问”逻辑;二是村庄教育主体的缺位,表现为村庄交往中的村民相互“不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