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科多学科门诊服务模式与规范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10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超微血流显像技术(superb micro-vacular imaging,SMI)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甲状腺实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384例,共525枚结节,其中男性99例,女性285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46.63±18.56)岁。525枚结节分别应用SMI及CEUS两种检查方法,以术后组织学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二者的诊断效能。SMI
肌肉减少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病变。它不仅增加老年患者跌倒、失能的风险,还与老年患者术后不良结局有关。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最新文献就肌肉减少症的诊断、对老年患者术后的影响、围手术期临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肌少症是指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同时存在肌肉力量和/或躯体功能下降。目前全球约有5 000万人罹患肌少症,预计至2050年肌少症患者数将高达5亿。肌少症导致跌倒、残疾、生活质量差和死亡风险增加等不良结局,增加医护负担。迄今我国尚无老年人肌少症预防指南。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制订中国预防老年人肌少症核心信息中国专家共识,旨在指导我国老年人肌少症的预防。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8年8月10日,于成都市某市级医院产前检查、分娩的1例临床诊断为足月妊娠后GTN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本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同时,以"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足月妊娠后""脑转移""化疗""gestationa
镜像综合征(mirror syndrome)是指继发于胎儿水肿(HF)、胎盘水肿出现的母体水肿,母体水肿的进展与HF、胎盘水肿相关。镜像综合征罕见,其发病率目前尚未知,估算为1/(5 800~10 000)。目前已知包括同种免疫反应及非免疫性因素在内的多种病因,可能引起HF,进而导致母体镜像综合征的发生,但是该病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迄今尚未阐明。对于典型的母体镜像综合征的诊断并不困难,同时发现HF及
目的探讨旋后肩法用于肩难产产妇,对其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采用旋后肩法完成肩难产助产的2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采用耻骨联合上加压法完成肩难产助产的25例产妇纳入对照组。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获取2组产妇分娩8周后盆底肌收缩运动肌电值。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盆底sEMG检测结果进行
目的:通过分析宝石光谱成像(GSI)模式下获取的虚拟单色图像的特性,初步评估将其应用于放射治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GE公司的Revolution ES CT扫描系统对CIRS 062M电子密度模体进行扫描;对比不同能量下不同物质的CT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比较间隔26 d的两次扫描CT值;建立单色图像的CT到电子密度(ED)转换曲线。结果:在两次扫描中,不同单色能量下,高密度材料的CT值变化显著,密度小于或等于水的材料的CT值变化较小;较高密度材料(如Dense Bone 800)的CT理
肌少症与老年人衰弱、跌倒和身体机能下降关系密切.增龄、久卧制动及运动不足是肌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运动锻炼,尤其是抗阻运动是防治肌少症的重要康复手段.抗阻运动通过mTOR
肌少症和髋部骨折均为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随着近年来肌少症不断受到重视,其与老年人髋部骨折的相关性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肌少症与老年人髋部骨折相关性的流行病学证据出发,探讨肌少症作为老年人髋部骨折病因的可能机制。
目前肌少症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疾病,给我国医疗系统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尽管欧洲、北美以及亚洲肌少症工作组等国际机构已各自出台肌少症防治专家共识以应对目前肌少症防控中的严峻局面,但我国对肌少症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对老年人肌少症的危害认知不足、评估方法不统一、诊疗欠规范、地区医疗水平不均衡等诸多问题。因此,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发起,根据目前的国际规范结合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