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校园“广场舞”运动的开展与推广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kjkf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场舞以其特殊的魅力和感染力影响着群体成员的价值观念、思想模式以及心理等,对于提高当代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精神文明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先对新常态下广场舞进校园进行辩证分析,对校园广场舞运动的推广切实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开展和推广校园广场舞,谈下一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广场舞 新常态 辩证看待 可行性 推广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全国上下非常注重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广场舞的活动区域及其功能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近年来,广场舞作为特殊的社会文化、广场艺术,备受人们关注,在媒体的介入下各种竞技比赛层出不穷。校园广场舞的动作有所改进,而且参与者的审美观念和能力等均有所提升,从原来单一的锻炼身体到现在的追求文化内涵和风格,实际上是普适性与文化艺术性逐渐走向统一的过程。
  一、辩证地看待校园广场舞
  如今国内广场舞可谓风靡一时,因其轻松热闹,加之简单易学,逐渐成为广大受众比较容易接受和参与其中的休闲娱乐项目。从广场舞的参与人员来看,跨度比较大,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孩童,均可参与其中,而且可以增强广场舞的独特性。随着广场舞这项运动的广泛开展,如今其“底盘”不再是广场、公园等地,学校已然成为广场舞的新领地。从实践来看,广场舞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对促进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增强学校文化艺术以及美育教育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广场舞可增强学生心肺功能,提高他们的动作协调下以及灵活性;广场舞的节奏舞姿非常的轻快,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的消极情绪能够得以发泄,心理上不再压抑和紧张,对于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广场舞属于集体舞蹈,不分年龄、性别以及人数多少,也不刻意计较舞姿的统一性,笔者之间相互配合,有利于放宽心态,消除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这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广场舞进校园有利于学校美育教育目的的实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形式,广场舞可作为现代各种学校美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广场舞的舞蹈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表意符号,基于动作、表情以及姿态变化来彰显美;其中音乐选择也非常的重要,或欢快灵动,让人心存欢喜;或古典文中,陶冶人的情操。
  二、广场舞进校园的切实可行性
  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校园广场舞运动的开展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其价值和作用层面上,具体分析如下:
  (一)广场舞的引入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阳光体育理念的实施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的学生身体各项指标明显下滑,比如肺活量、跑步以及耐力等体能指标呈现出逐年下降之势。此外,在升学压力以及日常的生活环境条件影响下,很多学生出现了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而且形势非常的严峻。对于广场舞而言,其娱乐性以及竞技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并且通过跳舞的方式及时宣泄内心的压抑情感;当心理有压力或者感到压抑时,来一场痛痛快快的广场舞,伴随着隐患跳动起来,有利于放下心理负担,增强自信和调节心理状态。同时,广场舞进校园,有利于当前新课改要求的阳光体育运动深入推进与新理念的实施。广场舞活动中,学生在优美欢快的音乐中跳动起来,随着音乐沉醉与舞蹈之中,以娱为学,以学为乐。广场舞这种新颖而富有时代感的课程是新常态下的教学中坚力量,同时对调解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阳光体育理念的根本要求和展现。
  (二)广场舞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终身体育是国家体育运动发展的终极目标,其中学校是落实这一目标实现的主体,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兴趣与爱好是每一个阶段的学生积极参与一项活动或者运动的驱动力,广场舞是时下最时髦的一种舞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即便不会成套的广场舞动作,一听到广场舞的音乐也会不南自主地跟着扭动起来。由此可见,广场舞进校园由其牢靠的群众基础,有必要将广场舞与体育运动项目融合起来,发挥其重要作用,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
  广场舞是现阶段最具影响力的舞蹈形式之一,同时也是时代潮流发展的产物,将其融入到体育课程之中,有利于凸显集体性、积极主动性。调查发现,学生们比较喜欢富有动感和激情的音乐,这与广场舞的编排音乐不谋而合,迎合了学生追逐时尚和潮流的心理特征。广场舞进校同,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三、学校开展与推广广场舞的有效策略
  广场舞进校园,应当需加强创编,结合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比如,大课间操的运动编排应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心理上和生理上应当符合基本规律。通常情况下,大课间有大约25分钟的时间,其中包括进场、退场以及主题活动等。伴随着音乐,主题活动由简入繁,而且运动量也从小变大。大课间操创编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运动场地和学生的特点进行,确保广场舞的切实可行性。
  (一)面向全体师生,合理选择音乐
  在广场舞编创过程中,应当讲究创新,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保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比如,某校十年前创编的团体操,当时全市范围内的学校都在抓学生行为规范教育,队列、队形是评估德育工作水平的主要参考指标,要求队列整齐划一,切忌出现双人体操,全校师生精神风貌积极向上。而2008年大课间操以奥运为主题,以五环作为队列变化的标杆,自由体操、五环放松操彰显了时代个性。后来的江南stvle可谓风靡全球,大课间骑马舞成为重点。同时,还要合理选择音乐,讲究多元化,节奏分明、积极向上。音乐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和变化,以当下最为时尚的音乐为首选。比如,展现民族风的《最炫民族风》《策马奔腾》以及《套马杆》等;时尚风主要《你不来我不老》、《瞄着你就爱》等;可爱风主要有《不怕不怕》以及《啪啦啪啦》等。对于不断涌现的广场舞“神曲”,学校应当与时俱进,建立最新广场舞音乐库,并且根据时代发展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使学生能够产生新鲜感,有利于激发他们参与其中。
  (二)采用分段教学模式,提高动作与配乐的协调性
  新常态下的校园廣场舞运动开展与推广过程中,将编排好的广场舞动作要领交给学生,并使其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全套动作,实属不易,同时也是广场舞创编的重点和难点。在此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年龄、性别以及动作难易度等。比如,每天上午大课间的25分钟时间可以有效利用起来,体育老师组织全校师生在操场上讲解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指导并纠正错误动作。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对学习能力差,动作不规范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帮助。为了让全体师生能够尽快熟悉编舞音乐,课间活动时可以播放这些音乐,以此来促进师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节奏,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所有的音乐,可将这些音乐在课间活动时间播放,让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旋律,从而提高舞蹈动作与音乐之间的协调性。
  (三)注重课间时间的有效利用
  学校各班级应当充分利用好体育教学实践,对错误广场舞动作进行及时纠正,然后利用大课间全校集中训练。每一次教学后责任老师应当及时碰头和沟通交流,准确反馈信息。当全体师生都学会口令和动作以后,再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做,多次重复练习以后,就独立完成动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常态下的广场舞进校园,有利于展示学生时尚、上进的精神面貌。实践中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校园广场舞应当照顾各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和身体特点,针对性地编排舞蹈课程,同时还要缜密考虑如何通过广场舞来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以此米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道德和情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運用文献数据法,对中小学武术操的开展进行探讨,阐述武术操在中国大陆中小学开展现状,对武术操推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为未来持续的发展武术操运动,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中小学 武术操 推广  一、前言  2010年9月,由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编制并颁布《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在中小学学校推广和普及,旨在培养学生练习武术操的兴趣,增加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自我防身能力,同时能够起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良好,服务贸易稳步发展,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
燃料燃烧过程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人体健康,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管理控制是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以85台小型燃油锅炉(≤10.5 MW)燃料特性
摘要依据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结合自己多年训练实践的感悟,对武术套路训练的一些训练理念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与同行们共商榷,在转变训练观念、提高训练能力和效果方面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武术 训练 问题研究  一、对于非训练因素的重新认识  在以往的训练中我们更加关注训练本身特有因素,而对于非训练因素对运动员水平提高的认识不够,研究认为,非训练因素对训练水平的提高有非常重要作用。例如:早餐吃自然
目的:判断YDM- 1 牙科电子麻醉仪是否通过中枢发挥镇痛作用.方法:电刺激猫尖牙和下牙槽神经干,观察二腹肌肌电的变化.结果:YDM- 1 牙科电子麻醉仪可以同时抑制电刺激牙齿和下牙
摘要在高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但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模式,往往忽略培养大学生的体能素质,从而影响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在“三位一体”的模式下,高校体育文化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创新,但因高校各个工作部门的相互不配合,大学生对于体育文化认知较少导致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不断落后,影响了我国人才的全面发展,本文就以上提出的的问题构建出解决方案,以此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