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铁军精神宣传工作会议在上饶召开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5日上午,新四军铁军精神宣传工作会议在江西省上饶市召开。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原第一副会长、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徐承云中将,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中共江苏省委原常委、省纪委原书记弘强,中共江西省委原常委、江西省军区原司令员郝敬民,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解放军理工大学原政委毋瞩远,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原南京军区装备部副部长徐红,中共上饶市委书记马承祖,中共上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晓胜、市委秘书长杨建林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清葆主持。
  上饶市委书记马承祖首先致辞。他简要介绍了上饶市市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为弘扬好铁军精神,上饶市成立了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建设了方志敏干部学院,打造了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方志敏纪念馆等一批精品红色景点。马承祖表示,新四军“听党指挥、跟党举旗”的信念坚定如铁,“令行禁止、秋毫无犯”的纪律严明如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担当果敢如铁,这些都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上饶市将以此次会议为新的契机,进一步深化史料研究,加强学术交流,始终做铁军精神的坚定传承者、忠实弘扬者、自觉践行者,努力把铁军精神转化为坚定信仰、转化为忠诚担当、转化为干事激情,绝不辜负上饶这块红土圣地。同时,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帮助上饶更好地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让铁军精神引导更多的人、教育更多的人、鼓舞更多的人、激励更多的人,从而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坚定不移地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徐承云同志在会上作《新四军与新中国》主题报告。他说,在隆重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无数革命先烈为新中国诞生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建立的历史功勋。新四军作为中国共产黨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既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历史贡献,同样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和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报告从六个方面论述了新四军与新中国的关系: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转折,新四军部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接收部分中心城市为新中国奠定重要基础,新四军为新中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栋梁之才,新四军传承部队为保卫建设新中国再立新功,铁军精神永远是建设新中国的精神财富(徐承云同志的报告本刊第11页另发)。
  会上,与会的省、市新四军研究会代表作了交流发言(见本刊21—26页)。
其他文献
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自2017年9月换届以来,在第八届理事会和曾求腾会长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摆在首位。努力提升政治站位。一是认真组织学习,领会精神,武装头脑。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坚持集中组织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论述,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联系思想实际进行讨论,认真理解,吃透精神,用以指导研究
期刊
阿英,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  夏衍曾经这样评价,抗战时期,剧本写得多的,一个是郭沫若,第二个就是钱杏邨。钱杏邨,是阿英的笔名。  见到阿英的女儿钱璎,是在她的苏州居所。  钱璎说,我参加新四军,是跟着父亲从上海到苏北的。阿英,原名钱德富,安徽芜湖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他和蒋光慈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我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新流月报》《时代文艺》等进步刊
期刊
攻打孝感城  徐 红  槍挑满天星,  挥师夜袭城。  破门擒梦枕,  隔水阻援兵。  炬火冲天起,  军威动地生。  清乡成笑柄,  江汉论输赢。
期刊
抗日战争胜利后,苏浙军区部队奉命北撤,同时留下少数党政军领导干部在原地坚持斗争。全面内战爆发后,他们在上级的领导下,重建革命武装。经过近3年的艰苦奋斗,除恢复了四明、会稽两块抗日时期的老根据地外,还向南、向西开辟了广阔的新地区,基本上实现和浙南、浙西根据地打成一片的目标,建立了四明(含三北)、会稽(路东)、台属(州)、金萧(路西)、路南、东海等6个地区级党的工委及其武装,主力发展到6300余人,在
期刊
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   1935年的七八月间,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翻过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不久,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因指挥红军长途征战,日夜操劳,加上生活异常艰苦,不幸患了肝脓肿。他的身体非常虚弱,不停地咳嗽,越来越消瘦。部队从卓克基向毛儿盖行进途中,他是在担架上度过的。   毛儿盖会议后,党中央决定红军分左右两路军北上,周恩来与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毛泽东、张闻天等均在右路。
期刊
1 行走在革命老区盐阜大地上,一种英雄情结,总是让我们沉浸而不能自拔;一个个英雄壮举,总是让我们的眼里噙满泪水;一代代英雄輩出,总是让我们止住匆忙的脚步;一段段感人故事,总是让我们的心绪无法平静……   眼前的高光明,身高1.76米,体重100公斤,高大而宽阔的体型,显得壮实而威武。他的表情总是很严肃,脸上少有笑意,两道目光智慧而犀利,眉宇间透出一股浩然正气。   因为有见义勇为壮举,高光明
期刊
新四军的文艺工作者,在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对动员群众,鼓舞军民,瓦解敌人,配合军事斗争,促成新中国的诞生起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由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所属的“前线”“抗敌”“拂晓”“淮南大众”等剧团,于1955年组成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后改名为前线文工团、前线话剧团、前线歌舞团。这些文艺团体的主要骨干都是原新四军的文艺工作者。这些从硝烟中走出来的文艺战士,
期刊
海畔山矗白云边,  望中一岛渺如弦。  波静海面平胜镜,  一苇航之轻若燕。  眼中风景壁上字,  猎猎战旗记当年。  涛飞红霞战士血,  火沸碧水龙播迁。  百战为补金瓯缺,  肯教图外一寸悬?  此中无限英雄魂,  长随日月行经天。  我来拜墓谒高塔,  心潮欲與海潮连。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乐清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
期刊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1),蘇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2)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4)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期刊
1940年,黄克诚率领八路军五纵队进驻盐阜地区,其中一部住在东坎,这支队伍后来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   1941年初,东坎西庵高小学生顾桂忠被挑选到三师八旅政治部宣传队当上一名宣传队员。入伍后,顾桂忠与战友们一起,深入部队,在战斗间隙唱歌、说快板、演小节目等进行战地宣传,鼓舞战士们的斗志,每到宿营地还写标语,开展抗日宣传,活跃部队生活。由于表现突出,当年5月,年仅17岁的顾桂忠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