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中热源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xt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输液法是利用液体静化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用来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静脉输液还可用以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供给热能。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利尿消肿等。然而在整个输液过程中从液体的配制到输入,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发生输液反应。静脉输液反应所致的并发症主要有心脏负荷过重、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渗漏、坏死、血栓,但热源反应是静脉输液主要并发症之一。轻者给患者增加了必要的痛苦,重者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静脉输液护理实践也向世界接轨,静脉输液已不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向更加专业化、程序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要求静脉输液护士具有静脉输液护理方面特殊知识和技能,能够给病人提供安全、高质量的静脉输液。因此,本文就输液中的热源反应预防及处理加以探讨。
  
  输液中热源反应症状
  
  注入体内的药液中含热源达1mg/kg时就会出现热源反应。多见寒战、体温上升。一般发生在输液开始时1~2小时,也有发生在输液结束后。发热反应占输液反应的80%以上。轻者仅有寒战、体温上升1~2℃,一般短时间内消失。中度反应,体温上升较高,发冷寒战,继而出现头痛,可持续1小时。重度反应,体温还高达40℃,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热源有内源性致热源和外源性致热源。①外源性致热源:主要来自体外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病毒、细菌、内毒素等,其中革兰阳性杆菌的内毒素具有较强的致热作用。致热源可随药物输液器、操作污染、消毒不严等进入人体后引起发热反应。②内源性致热源:系机体组织内产生的致热源,平时不释放,而在外热源的作用下激活吞噬细胞,特别是白细胞释放的内源性致热源,经血液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揿,体温上升,体温上升是通过高感人系统的活动,释放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加速细胞代谢、血管收缩、停止排汗和寒战机制的作用而产生发热。临床上热源反应很多,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可引起发热源反应。
  原因分析:①发热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药物成分不纯等)引起。②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输入液或药物不纯,消毒保存不良。③橡胶管表面附着硫化物所致。④液体被细菌污染,如液体及药物制备不纯,包装、贮运不当及有效期已过等。⑤输液器消毒,清洗不彻底,灭菌不完全无菌效期已过等。⑥输液环境不清洁及无菌操作不严密,不按无菌操作程序操作,增加了液体污染的机会。⑦液体中加入药物过多,因各种药的理化性质不同相互配伍要求也不一样。所以易发生结晶、沉淀等,也会增加热源反应的发生。⑧在输液过程中,滴注速度过快,输入的液体量过多等均可能出现热源反应。⑨病人的体质及机能状态,病人对热源的反应具有差别的,如神经系统处于机制状态,对热源反应不敏感,兴奋状态时对热原反应较敏感。⑩病人年老、体弱机体抵抗力低下和对药物的耐受性差。重症病人易出现反应,内分泌皮质机能低下时也容易发生反应。
  
  预防及处理
  
   选择血管的原则:①适合中心静脉置管的范畴(PICC→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如TRN、PPN、甘露醇等。pH<4.1的药物:多巴胺等;pH>9的药物,如5-Fu等。输液疗程长,外围血管条件差的病人。②颈外静脉→贵要静脉→头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工具选择中等长度导管和套管针。刺激性弱的药物;pH值6.0~8.0药物,渗透铁<500mmol/L的药物;有刺激性中药制剂。③选择外周小血管:如指间静脉对无刺激性药物,工具采用24G套管针或5号头皮针;在输液目的能达到的前提下,以最细最短的针头为佳。
  静脉输液的注意点: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输液前要洗清双手,戴好帽子、口罩,环境要净化,定时清洁,定时消毒,限制人员流动,避免一切污染。随时进行抽样监测。②严格掌握输液指征,尽量减少静脉用药,必须输液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安排输液顺序,如需加入药物,应合理安排,以尽快达到输液目的,注意配伍禁忌。③输液前应进行三查七对,对液体、药物进行严格检查,注意有效期、颜色、纯洁度、包装是否严密,有无皮损、变质、变色、沉淀等。④严格注意器具的处理及消毒、根据致热源了解碱和氯化剂特点,对输液器具的处理及消毒,根据致热原不耐碱和氯化剂特点对输液器具应用强酸和强碱及氧化剂浸泡,以除热源,最好用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以减少发热反应的发生。⑤致热源物质主要是细菌及代谢产物,所以以防止热源反应的关键在于防止药物,器械被细菌污染。因此,严格无菌操作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⑥静脉用药,应尽量采用单一用药的方法,以防止药物作用而造成的热源反应。⑦穿针部位消毒剂待干。⑧需要24小时连续输液,应每天更换输液器。
  
  护 理
  
  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防止致热源进入体内。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耐心听病人主诉,观察病人,如有发冷寒战和发热,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
  对症处理,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按医嘱给抗过敏药或激素治疗。保留余液的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
  目前住院病人90%用于静脉输液。输液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即与致热源、药物、环境,护士无菌操作等外因有关,又与机体本身的体质机能状态、免疫功能等内因密切相关,为此护士应了解、认识、并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防止各种反应的发生,就需要更专业化的和在避免风险方面具有更高价值的具体的护理专业知识。目前,静脉输液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多理论和整体性进行综合护理的专业技术。从事静脉输液在普通注册护士的基础上,在特定专业领域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符合该专业发展的要求。
其他文献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可以解决专科层次教育“断头”教育的问题,为学生的继续深造提供更多的机会。但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践中,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现代职业
本刊讯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2004年12月30日在京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农机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会议,农业部农机鉴定总站、农机化
目的 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及抑郁状况的调查,了解社会支持对于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肿瘤化疗患者210例的社会支持和抑郁状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