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美食家徐峥,爱上世间烟火味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zhiw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导演徐峥带着他的新片《港囧》来袭。被称为新喜剧之王的徐峥,不仅戏演得好,拍得好,还是个标准的吃货。徐峥说,他经常会想念过去的味道。拍戏也好,旅行也好,离家越久,这种想念就越鲜明。并非仅仅是出于怀旧,更确切地说,他似乎是在用味觉寻找一种归属,用食物来完成一次次细微的、对于自身以及对于外界的探索。吃这件事在徐峥身上,是隐藏在一派琐碎忙碌中的一个光点,朴素如灶台间的烟,却也温暖踏实,灼灼动人。
  
  
  
  最爱的那一碗亲情面
  徐峥对吃货的认知,是从孩童时期开始的。对于一个正宗的上海人来说,在吃上的讲究,不在贫富,在于边边角角的周到殷实,绝不因环境而敷衍将就,也不会死撑面子让肚里吃亏。
  在徐峥的记忆中,妈妈的味道就是炸土豆饼,把土豆碾碎成泥,放一点点肉末和葱花,捏成一个个小饼滑进油锅里。以前小时候吃不到西餐,星期天家里就会弄一碗罗宋汤,一个土豆饼,再加一块猪排,这就算是西餐了。在家里,说不上谁是主厨,谁有空闲谁就做饭。老爸的炒鳝丝,老妈的土豆饼,过后许多年,徐峥跟着记忆都能做出来。
  随着徐峥长大、求学、拍戏,能在家里吃顿饭成了奢望,更别说吃上爸妈做的饭菜了。大学一年级时,徐峥的父亲与癌症搏斗了一年,生命进入倒计时。有一天,父亲回光返照似的精神出奇地好,他对徐峥说,想吃葱油拌面。当时,徐峥的母亲在国外,每天守在病床前的只有徐峥和那些叔叔。几个大老爷们儿,哪儿会做拌面。难道连父亲这点愿望都实现不了?徐峥二话不说,掉头回了家。他一边给妈妈打电话,一边动起手来。葱姜切碎,八角桂皮洗净,放入锅中炒香,加入调料和高汤煮成汤汁,将煮好的面条放入汤汁搅拌,再配上绿绿的黄瓜丝和葱末。看似简单的程序,但能做得地道可不容易。第一次下厨的徐峥,更是手忙脚乱。当他把这碗葱油拌面端到病床前,父亲只是尝了一小口便咽不下去了,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是父亲吃的最后一碗饭,之后便含笑撒手人寰。
  父亲的去世,让徐峥一下变得成熟起来。他唯一感到心安的是,至少完成了父亲最后一个心愿。也是从那时候,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你最愿意做也最会做的,还是那些你爸爸妈妈会做的菜。直到现在,徐峥每次回上海,常常会在半夜去寻找一碗葱油拌面吃。
  徐峥看过一档法国的美食节目,是讲一个法国老头到世界各地找一个当地的厨师教他做菜,比如在湄公河上弄条船开着让厨师教做咖喱。那会儿徐峥刚大学毕业,一边看一边觉得:“哎呀好馋啊!好羡慕他的职业啊!”去全世界旅游,吃很多好吃的东西,喝好喝的酒……自此,旅游和美食被徐峥固执地绑在了一起。每到一个地方游玩,或者是拍戏,他一定要吃到当地特色的小吃。
  有一次去洛杉矶,他带了个吃货朋友去,每天晚上安排的精彩节目便是吃喝,好吃得叫人受不了。人家很多人从国外回来,都因水土不服要掉几两肉,徐峥的体重却是一路飙升。
  做有品位的养生达人
  2003年,徐峥娶了个地道的北京媳妇陶虹,他们便开始了京沪双城记的生活。在上海和北京都买了房,但装修风格截然不同,就像徐峥对于这两个城市的感情,有爱有恨,也同时敢爱敢恨。对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感情,但是徐峥在双城里都找到了同样让他喜欢的美食。他喜欢吃,从来不怎么考虑要注意身材,提起吃,总是津津乐道,在自己家住的上海定西路上就觅到了一堆好吃的;而在北京,各地风味大荟萃,干脆组成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上海帮,轮番在各种不同饭馆内聚会。
  老婆陶虹也是个标准的吃货,这点和徐峥真可谓志同道合。陶虹喜欢吃零食,徐峥就在客厅里放了一大筐的零食,老婆大人随手可拿。经常在外面馆子里吃,徐峥觉得麻烦。有一次,他准备在家里大开吃戒,自己动手当厨子。话说,爱吃的人都爱摆弄几下,徐峥是个例外,除了老爸临终前给他做过那碗面之后,徐峥是不怎么下厨的。
  这天,他发狠心说,要做几道正宗的上海菜,犒劳一下老婆大人。煞有介事地进了厨房,做来做去,没有翻出什么新鲜花样,倒是把儿时父母做的那几道菜手到擒来地做了出来,也没有特意学过,根据记忆和想象便做了出来。什么炒鳝丝、炸土豆饼,还有一道是他最爱的红烧荷包蛋。把荷包蛋双面煎好,放一点点酱油,在锅里头焖一会儿,酱油碰上荷包蛋煎得有点焦黑的表皮,非常香。陶虹对他的这道荷包蛋情有独钟,赞不绝口。
  有了女儿之后,陶虹淡出娱乐圈,在家里相夫教子,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夫妻模式。偶尔徐峥下厨,还是会把这道徐式荷包蛋拿出手。这成了他的招牌菜,和俘虏母女二人的利器。
  像许多上海男人一样,心细的徐峥对家庭和家人的体贴照顾无可挑剔,他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她们吃好的。于是乎,大街小巷,国内海外,哪里有好吃的便少不了徐峥一家3口的影子。照此下去,陶虹不乐意了,女明星最看好的身材,在这些美食的攻击下成了牺牲品。陶虹开始节食、减肥。这对吃货来说可是艰巨的考验。徐峥有时候故意拿美食在陶虹面前诱惑她,没想到陶虹一旦狠下心来,还真是雷打不动。她还劝徐峥,也要适当调剂饭量。之前从不考虑肥与瘦的徐峥,终于吃出了问题。有次,他身体感到不舒服,到医院一检查,脂肪肝,高血压,这些毛病都找上门来。看来光吃得好过了嘴瘾也不行,徐峥这才开始注意养生之道。
  人家都说红酒能养生,徐峥也从之前的喝白酒改成喝红酒。他发现在喝红酒的时候,让人感觉舒适,在有情调的环境下,能让心安静下来。
  对于菜品,徐峥也一改之前大鱼大肉的豪爽做派,清粥小菜这等家常菜成了他的最爱。有荤有素,粗细粮搭配,营养全面均衡。照此方法吃了一段时间,徐峥突感身体状况改良不少,不但体重下降,浑身上下也轻松了许多。他还向朋友们推荐,要怎么吃才营养又美味。后来大家一起出去吃饭,菜单一般都在徐峥手上,吃什么都是他说了算。从一代吃货到养生达人,看来徐峥在吃货的道路上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藏在烟火味中的温暖
  别看徐峥这么爱吃,但他的手机从来不装任何美食点评之类的APP,因为他的选择很精到,自己熟悉的馆子、朋友的口碑推荐,再加上一点点好吃之徒的直觉。
  有一天徐峥突发奇想,既然自己这么爱吃,为什么不开一家喜欢的饭店呢?他喜欢吃日餐和西班牙餐,便决定开这样两家馆子。从选址到装修,还有给饭店起名字,徐峥都亲力亲为。上海的两家日本菜分别是龙海和奈良本,是他和朋友一起开的寿司店。前者在余姚路上,总共够招待10个人,正是他最喜欢的馆子的大小。年轻的寿司师傅用徐峥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很有素养”,手法细腻而有贵族气。后者则是从东京银座请来的师傅,“奈良本比较霸气,虽然是一款款的寿司,但会满足你的饕餮欲望,很合中国人的口味”。这两个馆子,就像商业性和文艺性结合得很好的片子。
  
  开了这两家馆子,徐峥还不满意,又在杭州的黄龙饭店一层,开了一家料理店。光看料理店的中文名字“真炙炉匠料理”,很难想象这是一家怎样的日本料理,而看到它的英文名“salt and fire”就一目了然了,盐与火这样简单的调料和烹饪手法,会给客人带来一道不同寻常的盛宴。食材都是捕自北海道、长崎、九州或冲绳并取道上海运至杭州的超新鲜进口海鲜,所以要求客人提前预约,以保证食材的新鲜。每天下午2点左右,工作人员开始处理当日运抵的鱼生,为晚餐做准备。根据时节变化,食材也有变化,但始终坚持选用品质最上乘的食材,如果当天没有品质最好的,那宁可不上菜也不会退而求其次。这等精良的品质,征服了很多挑剔的食客。
  炭烤金吉鱼、炭烤牛油果、鸡肉汉堡,是徐峥最喜欢的料理,也是他每次到店的必点。另一个原因,娱乐圈明星都知道,这家店的老板是著名演员、导演徐峥。直到孙俪在微博上@徐峥,夸他日料店里的员工餐都不同凡响,并开玩笑说要求去打工时,娱乐圈外的大众食客才知道,徐峥原来是这家日本料理的股东和老板。
  饭店开得风生水起,徐峥又有想法了,什么时候拍部有关美食的电影该多好。他将这主意同朋友宁浩和黄渤一讲,两人都大赞。但听徐峥描述电影里的美食场面,绝对是件考验意志力的事儿。他的描述中有很多手势、拟声词,兴奋处眼睛冒光,啧啧连声,有时精彩过实际效果。“这两天看《纸牌屋》,政客主角跑到老黑人的店里去吃肋排,很小很破的餐馆,他说我是某某地方出身的,吃肋排可以让我回到过去——这一笔写得……太好了。一个政治戏,用这一笔给这人留了一个念想。”他从鼻子中笑出声来,“我们的电视剧里没有吃,就是扒拉饭,没有浸透到生活里头去,吃这件事儿里头,往大了说就是包含着对生命的感受啊。”
  徐峥这厢讲得津津有味,那两个听客早就控制不住馋虫,一边咽着口水,一边顾不上刚刚还信誓旦旦要减肥的决心,拉了徐峥便去海吃猛喝。吃完喝完,两人还大加抱怨,徐峥这是在迫害他们,扰乱他们的养生大计。
  吃货的精神是从小培养的,从一个吃货到美食电影导演,需要修炼几十年。徐峥在这修炼的过程中,却寻找到许多的快乐。哪怕是厨房中散发出来的烟火味,都能让他品出这人生与众不同的幸福温暖。
  编辑 / 杨世莹
其他文献
2017年8月2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了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署名文章。文中称,政府领导现在来企业视察,一杯清茶就解决问题。  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宗庆后曾在4年间3次问鼎中国内地富豪榜首富。身为民营企业家的他曾指责腐败有损党的形象,损害党在群众中的支持度。  宗庆后:约500人递交入党申请书  宗庆后的署名文章标题为《民营企业是从严治党受益者》。文中称,近年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民营
这几天,网上的关于深圳四胞胎新闻火了。但是,引起网民热议关注的并不是那四个多才多艺的孩子,而是他们的奇葩父亲以及他们的家庭教育。  其实,“深圳四胞胎”很早以前就算是出名了。他们的母亲在“自然受孕”的情况下,41岁的高龄生下了四胞胎,当时这样的新闻就引过一时轰动。  后来一位深圳戏曲协会的老师还收了这四胞胎为徒,培养才艺。长大后的四胞胎也经常出现在各大电视节目里,成了“小童星”。  这本来是个好事
她出身平凡,却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成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她曾是出色的小提琴手,又一口气念完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硕士。几近全才的她却突然半路出道学摄影,如今已是张曼玉、王力宏、姚晨等大牌明星的“御用”摄影师。不过她从不相信奇迹,在她看来,实现梦想,全凭一份敢想、敢做的勇气。  郁闷的青春  她和作家林海音同名。爸爸因为喜欢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便给她取了这个名字。  虽然出生于福州的平凡家庭,但林海
他只是个跑龙套的,常常充当各类影视剧的“背景板”。没有台词、没有戏码,观众也不关注,他依旧走在这条没有鲜花和掌声的道路上,终于迎来属于“路人甲”的春天。  大学毕业时,他到一家医院中医科实习。第一位病人,是位身患肺癌的老大爷。一个星期后,老大爷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生命突然消逝,对他打击很大。他突然觉得医生身上的责任很大,大到他难以承受。就在这个当口,他看到一本励志书:“年轻人要跟着激情的方向,跟着心
2017年7月1日,北京炎热。下午三点,《摇摇晃晃的人间》百城首映式在北三环外的一家影院举行。放映前,余秀华在影厅外等待,时不时有观众上前合影或者签名,身着波点露肩连衣裙的她面露笑意。  片名取自女诗人余秀华的同名诗集。余秀华身上附着了太多标签,脑瘫女诗人、农妇诗人、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她统统不接受。导演范俭力图剥离种种标签,还原一个“对爱情强烈而又无望地渴望”的诗人,“我们要看到她的诗歌背后
以下六种不良的理财习惯千万要当心,因为一旦养成可能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极度悲催。  1.靠借款度日  网上购物打“白条”,信用卡每月透支轻松过万,各种无抵押贷款等。如今“借款”的形式多种多样,手续也越来越简单。起初并不起眼,但往往随着日积月累,最终入不敷出酿成可怕的后果。平时可以尝试使用记账软件,养成理性的消费习惯,追踪管理自己的负债。  2.开支远远大于收入  如果你大手大脚地花费只是为了摆谱,让
和齐昊恋爱时,我已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我和齐昊的大学都不是太有名,工作也都一般,我只是一家杂志社的小编辑,每个月的工资够养活自己,余钱并不多,他的工资也不高。好在,我们有爱情,所以尽管我们租住着城中村的小房子,却也是满满的快乐。  而这样的简单快乐,在我们恋爱两年半之后被打破,我意外怀孕了。想着要给孩子一个好点的成长环境,我们打算先买房。看了很多的楼盘,最后在三环外买了一套小两居,首付的钱还跟同学借
牛皮纸裹着的一叠存折  因罹患癌症,87岁的卢永根自觉时日无多,与夫人徐雪宾商量,决定捐出所有积蓄。  3月的一天,盧永根在夫人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大胜看到卢永根用颤巍巍的手掏出牛皮纸包裹着的一叠存折时,忍不住热泪盈眶。  卢永根家里的摆设
从草莽出身到官至副部级,30多年来,卢恩光终究没能将自己与真实的过去切割。  今年5月25日,司法部原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卢恩光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中纪委通报称:盧恩光年龄、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全面造假,长期欺瞒组织;金钱开道,一路拉关系买官和谋取荣誉,从一名私营企业主一步步变身为副部级干部;亦官亦商,控制经营多家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为企业谋取利益;对抗组织审查。  一周之后,最高人
如果问眼下最火的影视剧是什么,很多人会脱口而出:《伪装者》和《琅琊榜》。而这两部热播剧中的男一号明台、梅长苏,都由演员胡歌饰演。胡歌以无可挑剔的演技、让无数女粉丝公然“舔屏”的高人气,成为2015年度当之无愧的男神代表。  然而事实是,胡歌前不久已过完33岁生日,早已不再是小鲜肉的年纪;一场惨烈车祸后刻在他眼角眉梢的狰狞疤痕,也让他谈不上英俊倜傥。在这个演员更新换代堪称飞速、小鲜肉横行的刷脸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