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定义的“小魔女”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决定写一篇关于孙可天的印象记的时候,略显惭愧。因为我无法精确地给她一个标签,一如你所看到的这个题目,在严格意义上是矛盾的,既然是小魔女,那为什么又要说无法定义呢?
  初次见可天是在她妈妈的办公室,皮肤白皙,身材修长。你大概很难把这样一个花季少女与“魔”“魔女”这类词联系在一起,又也许之后所有的故事都在她爸妈取名字之时便埋下了伏笔。孙可天,源自毛主席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更远也可以是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可上青天揽明月”,无论是哪一种,用现在的网络语言来说,这样的气魄也是没谁了!那么有此等霸气的人还不是“魔”么?给根金箍棒就是女版孙悟空,给柄剑就是女版令狐冲。
  当然,她的“魔”并不是游手好闲、上房揭瓦那般的无法无天,更不是在校园里横在路中间对低年级同学来一句“此树是我栽,此地是我开”,而是在相对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分饰三种角色。在文学、绘画、声乐上,她用三条“腿”走路,且都走出了绚丽的风景。此刻如果你在她家,大概就会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妈,我放学回来啦。”于是顾自从书桌的抽屉里掏出一本棉麻护封,纸色米黄的笔记本,称之为“可天的手书”。翻开流苏书签所标记的地方,开始埋头书写。把这一天发生在同学身上的趣事、糗事一一付诸笔下,颇有几分冯骥才《俗世奇人》的味道。时而发笑,时而用小拇指勾着掩面的发丝,时而手托腮捕捉某个恰当的词句。这样的手书对她而言是一种放空自己的方式。她的文学素养不是体现在老师眼里的范文,而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然怎么会有全国冰心作文大赛二等奖、三次全国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一等奖等成绩呢?
  写完手书,她的嘴角露出一丝浅浅的笑,似春风吹皱的西湖水。她合上手书本,归位,开始今天的家庭作业。做语文、英语、历史这些作业当然势如破竹,但遇到数学、物理、化学时难免也有些小情绪。做完了,来一句:“妈妈,我能休息一下吗?”得到允许后便开始走另一条路——唱歌。她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握拳或摊张,一嗓子飙出来,那清亮的花腔女高音,那古典的美声唱法,那声情并茂的举手投足,有几个瞬间宛如置身于维也纳金色大厅。别以为这只是“自嗨”模式下的鬼哭狼嚎,她小学四年级就取得了浙江省声乐十级证书、初一就拿到了浙江省声乐特长生A级证书,这便是实力的证明。
  又或者是这样的情况。家里来客人了,姑姑家可爱的小萝莉妹妹又激活了她绘画的艺术细胞,于是寥寥数笔,逼真的小妹妹素描便跃然纸上。与真人相比却又不完全一样,她会眨着一只眼睛、往后抬起一条腿,充满了日本动漫的风格。每每完成一幅画作,总会收获好评一片。无论是文学、音乐、绘画的哪条路,哪一种风景,都无不萦绕着快乐的音符。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她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自乐亦乐他人。都说苦难是一笔财富,但如她这般快乐的“魔”也未必不是一種财富。我们别忘了,多少的传世经典都在玩中诞生,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比如李白的“斗酒诗百篇”。
  她是多变“小魔女”,有时她像孙大圣,有时又化身唐僧,善良有爱、悲天悯人。比如在街上遇到乞丐,总会投之以币,她绝不会去想他是不是真的乞丐,而会想他都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在这里乞讨?比如每次去上兴趣班,她都会顺带一份饮料和蛋糕给老师家的小孩,而且在不多的零花钱中宁愿自己吃相对便宜的那份。
  结束之际,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老师或者可天的爸妈成了《西游记》里的银角大王,对着卧躺在山坡上的孙可天说:“喊你一声孙大圣你敢应吗?”可天哈哈大笑:“我就是我,俺老孙就是孙大圣,应你一句又何妨?”
  一如她所言:我就是我,天下无双,执着依然!
其他文献
魏金德,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教坛新秀,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一 修改旧作:感受细节之妙  大合唱那些事儿  ◎2016级1班 包芯语  独唱  我对我们班的合唱,起初是连一点儿自信都没有的。选的是首英文歌曲,光那拗口的单词,就给全班同学来了一个下马威!更不用说男女和声的效果,这还没分声部呢,就唱得鬼哭狼嚎似的!严重的,该是我们班的男生。  首先
期刊
他是那座很远很远的山,但是某個时刻,我们的距离又瞬间被拉近。  不少人因《背影》中那位父亲吃力的背影而动容。他那么努力,只是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也许不是每个父亲都有过如此的做法,但我相信每个父亲都怀揣着同样一颗炽热的心。我也相信作者朱自清先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机会去拥抱那个背影,去奔向那座山。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有幸地拥抱这样的背影,因为那座山有时很远很远,远到你几乎看不清。很多人也许已经活
期刊
2016年, 《疯狂动物城》红遍了孩子的心。  观众内心的欢乐,伴随着主题曲《Try Everything》,在影院喷涌而出。  影片讲述的是在一个所有动物和平共处的动物城市,兔子朱迪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完成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动物警察的故事。在这部动画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诸多人生的命题——理想与现实、失败与成功、放弃与坚持……这个故事隐藏在“小镇少女进城实现梦想”的经典故事框架之下,出
期刊
春, 甲骨文字形,从艹(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春天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蘇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曾经描绘、赞美过春天。但不同的人面对春天的景和物却有不同的抒怀手法,也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感悟。正所谓:“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让我们一起品读名篇,披文入情,发
期刊
清明,假期;风和,日丽。  遇见老家,遇见林徽因,遇见《九十九度中》,遇见芸芸众生。  ——题记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直纠结疑惑于这句佛家用语。直到这次清明节,带着林徽因的作品《九十九度中》回到老家,在老家读着《九十九度中》,在《九十九度中》读着老家的人们,读着读着,心有所悟。  平凡的人们在平淡的生活中拼搏、挣扎,他们痛苦地期待着幸福。就这样如蜉蝣般卑微而又壮烈地了结了自己碌碌的一
期刊
最近又重读龙应台的《目送》,窗外寒风凌冽,笔底深潭微澜,心中悲欣交集。  她写父亲的故去,写母亲的衰老,写孩子的成长,写兄弟的离散,写朋友的悲欢,写渴求和放手,写挣扎和释然,写那段冷到无法触碰的岁月,写痛到不忍直视的伤口,写生,写死,写到最后,都只是空,只是苍茫而又荒凉的世间最无可奈何的虚空。我看七十四篇文章,看七十四次对话,看七十四段时光,看七十四声声声啼血、字字含泪的叹息,几乎每看一下,都要移
期刊
流水万丈是世上最宏伟最壮观的事物,春初新林是世上最新鲜最有活力的事物,春风十里是世上最自然美好的事物,但是所有這一切事物在我眼里都不如你的存在。  想起曾看过的一个短片。故事根据真人事件改编,串联起五个人物故事,无情地揭开了生活冷漠的一面。想买杂志的女孩被粗暴告知,她想要的杂志不卖。女孩失落走开时的独白:“每个人都自顾不暇,没有人会在意你的感受。”开车接电话被交警拦下的小职员的独白:“每个人都小心
期刊
她不快乐。她听说做好事可以让人快乐。但是,她无好事可做。  不知有多少次站在马路边,但从未见过要过马路的老奶奶;不知有多少次候在十字路口,但从未见过找不到妈妈的小女孩;不知多少次带着两把雨伞上学,但从未见过要问她借伞的同学……  她和别人不一样,她没有朋友。她再也不带两把伞,因为她此时此刻盼望的不是借别人伞,而是和另一个人同撑一把伞,聊聊天,哪怕是聊她最不想聊的内容。  千盼万盼,她盼下雨天。一声
期刊
落花  记得当我第一次学会打水漂的时候,我仿佛是发现了新世界。石头在水面上轻盈得如同蝴蝶一般飘飞起来,溅起如童话般的一连串水花:涟漪圈圈相扣,却乐此不疲。幽蓝的天空下,一切都散发着潮乎乎的温柔的气息,阳光把湖面结结实实铺满。我恨不得昭告全天下,只因为那份简单的自豪:电影里才有的动作,你们都不会!  只是,当时那么激动的我,现在都快忘了那感觉。  如同落花,虽花瓣风韵犹存,但终是落矣。  ——“我常
期刊
那年九月,一个女孩进入我的视野:书桌前,她静静地低头阅读,红苹果一样的脸蛋上浮着粉红色的笑容。这个女孩像极了一朵绽放的百合花,沐浴着阳光,清幽淡雅。那一刻,我的心柔软得像一片湖。不错,这个女孩就是柳徐阳。  人如其名,她是個阳光女孩。她是冬日里的暖阳,热心助人的身影让人心里暖暖的;她如同夏之骄阳,散发出炽热的光彩。拉着小提琴的她,站在舞台中央,令人惊叹。平静是她,热情是她;柔弱是她,坚忍是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