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基层新闻“活鱼”

来源 :记者观察·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mwing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层是最容易抓新闻“活鱼”的地方,而通讯员的写作不如专业记者,往往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新闻采写经验。只要掌握好新闻的采訪和写作的方法,通讯员也能写出经典的新闻作品。本文从笔者的新闻经验出发,从选题、采访、写作、审核四个环节,分析新闻写作要注意的问题,详述写好新闻作品的方式方法。
  鲜活的新闻很多都出自基层,基层的故事是最接地气的,而通讯员的新闻写作弱于专业记者,往往是采写经验不够。基层通讯员如果掌握了新闻的采访和写作要领,也能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笔者原来是报社的记者,现在在一家大学的后勤部门工作。疫情期间,笔者为单位写了几十篇新闻稿,上稿率和转载率都很高。笔者从实践经验出发,从选题、采访、写作、审核四个环节论述通讯员该如何写好新闻作品。
  作为新闻作品,选题是第一个要考虑的事情。选题好,则新闻作品上稿率高,容易受到关注。
  选题的选择,要“以社会题材为主”“以时政热点为主”。比如2020年,新冠疫情就是最大的时政热点,抗“疫”就是最典型的社会题材。所以,基层的抗“疫”故事就是很好的选题。深挖抗“疫”题材,能写出众多有深度的新闻报道。
  选题要注重及时性。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一天晚上因大风刮倒了树木,后勤员工连夜锯树、清理道路上倒伏的树木。第二天,笔者将其写为新闻稿,很快发表并被转载。
  选题可以呈系列。比如抗“疫”,这是个大选题,所以,可以写系列文章,比如校医院的防疫物资储备、学生返校时学校的抗“疫”措施、学生及老师志愿者加入抗“疫”大军,等等。抗“疫”是大话题,可写的内容很多。
  多写深度报道。“深度报道类的新闻是对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整合的一种新闻报道,即使新闻事件复杂混乱,新闻深度报道都能选择出最有代表性以及最有深度报道价值的题材进行分析和预测。”在资讯爆炸的现在,写好深度报道,对于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增加上稿率和转载率具有重要意义。而要写好深度报道,就要掌握大量资料,做好多方采访,掌握写作技巧,并坚持让采访对象审核稿件。
  第一,“采访要海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新闻的“米”就来源于采访,只有拿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新闻才能写得生动。
  采访要尽量穷尽采访对象。当然,采访对象可以无数,但是,在一个选题内,可以采访的代表不同部门的人数,是可数的。采访全部人员做不到,但是,在能采访的范围内,尽量采访到更多的采访对象,事情才能了解得全面,新闻才能写得生动,也更趋近于真实。
  笔者的采访时间和写作时间比大约为5∶1,即如果写作要用两个小时,则采访要用10个小时。大量的采访,是写好新闻作品的必备条件。
  第二,运用多种方式采访。采访的形式可以多样,比如现场采访、电话采访和网络采访等。
  现场采访,即和采访对象面对面采访。在采访之前,要做点功课,粗略了解采访对象的情况,和采访对象见面后,不仅要提问,还要注意观察,观察周边环境,观察采访对象的表情和动作等。在采访时,可以录音。但是,即使录音,也需要现场记录。因为整理采访资料时,整理采访记录要比整理录音快得多。
  电话采访,方便快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采访大量采访对象。但是,电话采访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和动作,所以,需要问得细致,这样才能采访到细节,为新闻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网络采访包括Email采访、QQ采访、微信采访等。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采访方便、快捷、灵活、经济。笔者喜欢用微信语音通话采访,采访后,让采访对象提供相关图片。
  不同的采访方式可以灵活运用,一切以新闻需要为准绳,选取采访方式。一般,如果对一个人物做专访,一般采用现场采访的方式;如果要采访一个事件涉及的多个部门或多人,一般采用电话采访和网络采访的方式,更方便、快捷。
  第三,采访中如何提问。采访可以先搜集资料设置采访提纲。也可以先提出一个开放式问题,让采访对象畅所欲言,然后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再提出自己好奇的问题。第二种方式相对灵活一些。如果对一些问题需要有确定的回答,可以提封闭式问题。对比较木讷的采访对象,可以多提封闭式问题,引导采访对象多说、多讲。
  首先,资料的处理。当整理采访记录,查看相关文件时,要从中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划出来后,多看几遍,做到心中熟悉。
  其次,写作时要注意框架。如果资料比较多,可以将资料分类,给每个类别拟一个小标题,然后用一条线索将几大部分串起来,写成通讯。如果内容不多,就可以直接整体写作,但是,要注意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保证行文顺畅、主次清晰。
  第三,写作时要注意真实性原则。新闻一定要真实,这是新闻的命脉,绝不能写虚假新闻。
  第四,写新闻时,注意细节描写,避免“报告腔”。“有的语言不简洁,套用总结汇报材料,如‘一是……、二是……、三是……’,‘强调一个×字,突出一个×字……’,实际上,这是不受欢迎的‘八股’文章。”总结、报告等文件可以给新闻报道提供素材,但是,“报告腔”是新闻的大忌。避免“报告腔”最好的办法,就是朴实地描写新闻事实,描写新闻细节。只有丰富的细节才能让新闻生动、感人。
  第五,标题要锤炼。“首先,主标题要言简意赅……其次,要注重标题的视觉化……第三,标题要通俗化、朴实化。”锤炼标题不是一时之功,每次写文章,标题都要多加思考,直到所起的标题自己满意为止。
  第六,开头要有新闻由头。有的新闻作品,内容主体不是最近发生的,那么,怎么体现新闻性呢?有两种比较常见的办法,一是在开头找到最近的新闻事件作为新闻由头,这样,可以用新闻由头带出时效性不强的新闻主体。如果实在找不到新闻由头,也可以引用新闻人物语言的形式作为开头,这样,可以让新闻主体能够以符合新闻及时性的方式展现出来。
  通讯员在写稿子的时候,通讯员和采访对象在面对同一事情上,理解会有偏差。“即使认真地采访,如果采访者先入为主的成分太多,谈了很长时间,也不一定能够真实地表达被采访者的本意,因而产生误解,因为人际交流中存在认识、社会经历等多方面的差距。”解决这种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讯员写完稿子,发给所有采访对象审稿。这是必要的。“这是一种解决由于代际差异造成可能误读的方法,且这也是记者的一项职业道德要求。”
  笔者常用的方法是,将初稿微信发给所有采访对象,让他们修改时标上彩色。这样可以综合处理。但是,回来的稿子也会有些问题,比如大家的修改不一致,有的新闻事实有冲突等。对有冲突的新闻事实,要打电话核实。修改风格不一样的地方,自己润色弥补。
  新闻界著名教授陈力丹说:“首先,不要在细节上出纰漏,这是应该且可以做到的;第二步,尽可能防止误解,让尽可能真实的事实和人物呈现给读者。”陈力丹自己就经历过很多次记者采访成文后不让他审稿,结果大量细节不实的事情。所以,即使是成熟的记者,也要注意新闻稿的审核。
  新闻稿的审核,看似耽误时间,但是,实际上是避免新闻差错最方便的解决办法。为什么新闻会出差错?因为对于一句话,说的人和听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再写成文章,难免出现理解问题,让采访对象审核,是避免差错的最好办法。如果怕耽误时间,可以给被采访者规定时间,如果被采访者实在没空,可以打电话,针对被采访者的内容,念稿审核。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基层蕴藏着最鲜活、生动的新闻资源。”基层生动感人的新闻“活鱼”很多,只要我们深入挖掘,基层完全可以成为新闻宣传的“富矿”,写出特色,写出风格。
其他文献
摘要:在如今媒体融合的浪潮中,移动优先和短视频优先无疑成为了媒体互相结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概念。将短视频制作融入日常新闻推广,打造短视频新闻,将传统媒体推广和新闻形式与新媒体短视频的制作方式相结合,将改变报纸等传统纸质新闻的推广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短视频;新闻宣传;新视角  一、短视频新闻的优势  短视频的固有特点和新闻宣传的传播特色相吻合。当前媒体生态下的短视频,一般是指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3
期刊
摘要: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第二党总支第二党支部是以远程教育专职教师为核心的教师党支部,针对本部门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支部探索出了“三会一课”制度台历式管理模式。本文从“‘三会一课’制度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会一课’台历式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办法”“‘三会一课’台历式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等三个方面介绍了该模式的使用情况,以供兄弟院校的基层教师党支部参考交流。  关键词:远程教育;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
期刊
摘要:集体记忆作为社会心理学、政治社会学范畴的理论,它的实践往往更需要媒介的介入、记者的报道。“新闻的天性”使得记者可以嗅到一些尚且处于萌芽状态的好故事,并通过叙述和报道让其成为集体记忆的可能。所以,作为记者应该重视跨学科领域的研习,运用一些学术理论更好地指导新闻报道,拓宽新闻视野和选题的范围、格局。  关键词:叙事;報道;集体记忆塑造  一、南京长江大桥集体记忆与报道困境  (一)集体记忆中的媒
期刊
摘要:选秀节目在2020年火遍荧屏,《乘风破浪的姐姐》更是凭借年龄30+的女艺人参赛备受瞩目,本文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入手,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分析选秀类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的传播策略,为选秀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5W模式;选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传播策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1984年,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一篇
期刊
摘要:开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新闻报道,为新闻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稿件质量如何,是否“接地气”是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报道的立意和高度。  关键词:脱贫攻坚;小切口大主题;小问号大看点  开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新闻报道,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同时也为新闻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2019年以来,泸州日报社在做好日常脱贫报道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开展“再走长征路”“赤
期刊
摘要: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下,全国上下的媒体都迎来了一场大考。在经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后,我们应更多思考的是面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时,如何彰显媒体之责,做到及时发声、正面发声、有效发声,对事件进行立体、全面的展示,不仅关注事件本身,更要积极引导、团结民众按照政府要求配合应对,共渡难关。本文结合笔者所在的亳州广播电视台的做法就公共突发事件之下媒体如何发声进行探析。  关键词:媒体应对;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视频新闻直播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将视频直播用于新闻制作和传播的优势,最后提出了在融媒体时代的基础上,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创新新闻传播的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创新路径;视频直播  一、融媒时代的“互联网+”技术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管理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技术革新与融合的速度不断加快。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消费者终端的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信息处理和机器智能的迅捷发展,提出文摘类报刊编辑应保持审美心胸、引发受众审美感兴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结合深度报道文摘过程中对于文字的动态即时的考察,进一步探讨什么是好的文摘。文摘作为一项自觉的审美活动,如何做到宜厚不宜重,宜精不宜简,不断发掘文摘审美重构之精髓,为文摘的守正创新提供更多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审美活动;审美感兴;美感的钝化;文摘  一、文摘作为一项自觉的审美活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探究融合环境下党媒情感传播的策略,分析党媒情感传播模式兴起的动因,阐述融合环境下党媒情感传播模式带来的影响,可以更进一步推动党媒情感传播模式可持续发展与变革。  关键词:融合环境;党媒情感传播模式;策略;动因;影响  融合环境下的党媒情感传播模式,主要借助于新媒体时代党媒独有的互联网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等实现转型升级。相较于其他传统的传播模式,情感模式不但有助于从整体上强化党媒的社会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洛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以下简称“洛阳广电融媒”)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洛阳广电旗下所属30余个新媒体平台统一行动,全方位、大体量、高频次、多渠道,融合报道国家省市重要防控举措、发布疫情权威信息、传播防控科普知识及服务信息、挖掘身边典型人物和故事、制播公益宣传片、创作公益歌曲,暖热心、增信心、聚民心,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大局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