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学习图景 环境中遇见课程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94822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本园近年来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我们将依托“可视化学习图景”的创设为载体,探索将环境作为教师课程实施路径和儿童学习轨迹再现的形式,环境伴随着课程的实施动态呈现,以此作为促动教师真正用心地去落实课程方案的一种机制,通过“可视化学习图景”的创设,全面地将幼儿园课程的理念、内容等直观呈现出来,以此作为课程有效性评价的依据。
  關键词:可视化;学习图景;课程环境
  当我们来到一所陌生的幼儿园,我们总是习惯用相机拍下这里的图、这里的物、这里的景,从幼儿园的环境中开始了解它。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的环境也不再是那种外在的、精美的、童趣的纯粹的环境,而是赋予了它更多积极的教育价值。而课程环境则以它直观形象的方式传递课程的愿景、记录实施课程的过程。
  我们知道,一个课程方案包含了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八大要素,几乎涵盖了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课程方案只是一个文本,在落实课程方案的过程中,如何让我们的课程看得见?我们试图从研究的角度人手,寻找推进课程实施的新思路、新方法。结合本园近年来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我们依托“可视化学习图景”的创设为载体,通过“可视化学习图景”的创设,全面地将幼儿园课程的理念、内容等直观呈现出来。
  一、可视化学习图景的内涵
  (一)概念界定
  可视化学习图景——即将课程愿景、课程环境和幼儿的学习轨迹等通过图、文、物、景等形式立体的、多维的、动态的记录和呈现出来。
  (二)“可视化学习图景”的基本特征
  1.立体的。可视化学习图景的呈现不是平面的,简单的图片和文字,而是以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架构为框架,围绕课程理念和愿景,层层展开和架构的一种环境。它的呈现方式既可通过墙面的呈现,又可通过图册、视频等视听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地呈现。
  2.多维的。可视化学习图景的内容是多维的,它包括课程愿景的渗透、课程环境的创设、课程实施路径的体现,以及幼儿学习路径的呈现等多方面内容,
  3.动态的。可视化学习图景的呈现不是固定的、一层不变的,它是以幼儿园课程发展为主轴,随着园所的发展、儿童不同阶段的学习进程不断更新、丰富和推进的一种动态的创设过程。
  二、可视化学习图景的架构
  1.多维架构。学习图景的内容围绕课程愿景——课程环境——幼儿学习轨迹三个维度架构。
  2.多元载体。学习图景应通过多元的载体来呈现。我们充分挖掘幼儿学习的空间和场地,主要有承载课程愿景的园所文化环境;呈现幼儿学习轨迹的主题墙环境、区域环境、班级环境;凸显幼儿园品牌的特色环境;渗透生活教育理念的生活环境;户外游戏环境;各类功能室活动环境等。
  三、可视化学习图景的呈现
  (一)课程愿景——“统整架构”全方位渗透
  即课程理念的渗透,在幼儿园门厅、教师办公室、会议室等正式的、代表性场所打造有幼儿园办园宗旨、课程理念的理念墙;凸显幼)L园办园特色的特色展厅、介绍幼儿园各阶段发展的园所发展史,明确育人目标的课程目标墙,向教师、幼儿和家长传递幼儿园课程理念和办学愿景,统整架构、有点到面。
  (二)课程环境——“从基础到特色”二维打造
  幼儿园课程环境创设同幼儿园课程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课程环境是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融合五大领域的内容,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营造出来的一个能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学习环境。这是一种回归自然、充满趣味和学习元素的生态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儿童能够以游戏等方式自然、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自由选择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借助教师的支持不断地超越自我,获得丰富而积极的学习体验。
  实例:基于儿童视角下特色环境的呈现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1.环境培养习惯。通过室内外运动环境的打造,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经常参与运动的习惯。
  2.环境暗示规则。在运动活动中游戏的玩法、材料的取放有一定的规则,我们将规则隐藏在环境中(如:材料架、早操器械、飞车营场地、车辆摆放等),通过环境传递规则,让幼儿能自觉遵守远比教师反复说教效果好。
  3.环境满足不同需要。在创设运动环境时,我们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需要。如(长廊投篮架的高低设计、皮球和篮球的投放、攀爬架与桶的结合、竹竿区、不同大小的滚筒、隧道的高低搭建、车辆的不同种类等。)环境的创设既面向全体、照顾到个体差异,有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4.环境支持孩子的表达。多元的运动环境满足幼儿多元化的发展,在“阳光体育”课程背景下,孩子们在身体获得锻炼的同时,创造能力、社会性等方面在此过程中得以培养。于是,在孩子们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老师们不仅关注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关注孩子们在运动中的多元发展。将孩子们在运动中的发现、感悟和乐趣以“运动故事”的形式记录和呈现在楼梯、走廊等墙面,以支持孩子们在运动中的表达与表现。
  5.环境激发幼儿的成长。班级“运动明星”评选区,运动明星的评选标准均由孩子们制定,在大家公认的标准下每一位孩子为能成为班级的“运动明星”而努力;幼儿园大厅的荣誉展示区:从国家级荣誉“奥运柱”、到幼儿园省市级荣誉展示区、到园内团体、单项比赛冠军区、到擂台赛冠军展示区,从国家级运动员到身边小伙伴,环境激发着孩子们积极向上、竞争和拼搏的体育精神,并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自我和他人的认同。
  (三)学习轨迹——“多途记录”立体呈现
  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活动的呈现常常通过主题墙、区域活动等墙面区块进行平面的展示。而可视化课程图景立体的特性不仅仅在平面的呈现上,而需要挖掘多种记录儿童学习轨迹的途径,如图册、课程故事、活动视频等,视听结合呈现。   l.“墙面记录”有序呈现。
  在主题实施的过程中,班级主题墙、区域活动环境是记录和呈现幼儿学习轨迹的最直观展示区。我们主要分三个阶段有序呈现,即“三阶段”是立足于幼儿的学习发展规律,随着主题的行进,通过“感知体验”、“探究发现”、“表达表现”这三个阶段的推进,在墙面上预设这三个阶段的板块。结合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环境的创设,动态呈现儿童每个阶段参与学习、架构知识经验的过程。
  2.“线上故事”视听呈现。
  课程故事是一种文学载体,通过课程故事,向大家展示故事不断展开的“场景”与“情节”,“场景”指的是课程故事发生的环境。它还原了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的学习过程,记录了教师思考课程问题、寻求课程实施出路、谋划课程实施策略、实施课程设计的探究过程。我们利用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将园内、班内教师实施课程过程中生发的课程故事以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编辑成文,在线上推送,更好地推广幼儿园课程及文化特色,同时也建立了网络教育资源库,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以及教学效果,支持教师更好地研发课程、实施课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3.“手册记录”完整呈现。
  我们所说的“手册记录”有两种,一种是在各类功能室的“手册记录”,该手册主要记录活动区的名称、功能、活动规则,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动态记录幼儿在活动区的活动。
  还有一种是对每个主题的审议、活动内容、课程故事、活动照片、环境照片等进行完整梳理,组合成册,我们把它叫做“主题资料册”,该资料册是老师们实施主题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施的最直接呈现。
  且行且思:在可视化图景的创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幼儿为本——儿童是环境更新的参与者幼儿是构建课程、实施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将环境还给幼儿,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使幼儿在真正属于他们的环境中,充满自信地参与活动,这样我们的课程才真正具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廖莹.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规划与创设[J].福建教育,2016(29):79-80.
  [2]王淑君,劉晓洁.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形式与途径Ⅱ[J].学前教育研究,2011(05):67-69.
  [3]唐敏.幼儿园环境教育目标、方法与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Ⅱ[J].学前教育研究,2010(07):57-5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随之诞生,初中阶段英语课程的学习对每一名同学都至关重要,智慧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本文着重分析初中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现状以及初中英语智慧课堂视听说教学的具体策略以及方法,希望提高初中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智慧课堂;初中英语;视听说  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开创以来
期刊
面对疫情导致的延迟开学,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积极应对。我们学校也对此组织并开展了“停课不停学,居家学习我能行”的线上教学活动。在近三个月的线上教学中,我对网络技术操作从最初的忐忑、生疏、紧张到中期的逐步适应、慢慢摸索,再到现在的熟练自如,让我领悟到终生学习的意义,特殊教育方式下,不仅仅考验的是学生,其实更考验了老师,这段期间对我来说是收获满满。  一、答疑课堂形式的变换  线上语文课程的学习,以录播
期刊
摘要:那天上午第二节课上课铃声一响,我就大踏步向五年级教室走去。刚走到门边,一眼就看见讲台边围着一些同学,他们都在七嘴八舌地争论着:“乒乓球浮在水面上怎么排水?”“可以用手指接着它浸没在水中。”“不行,不行……”见孩子们正争得起劲,一个个都认为自己有理。我连忙走过去,原来装着水的量杯中浮着一个乒乓球。孩子们正在为怎样才能测出乒乓球的体积而争得面红耳赤呢!我思索片刻,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教学契机,何不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语文老师难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提高。文化知识的累积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之外不断地累积,进而才能实现。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增加知识量必须要提高阅读量,阅读是小学生接触课堂之外知识的主要途径。本文叙述了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同时展开分析了如何拓展课外阅读量的对策。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
期刊
Abstract : Trying to make cenain of three major questions about existence in the light of three phases of Existentialism , this paper aimsat revealing the identity crisis of the two protagonists as we
期刊
摘要:听是语言学习的输入口,没有听的有效输入,会大大阻碍英语的学习。或者将英语的学习畸形化。因为听不好、听不准,孩子们就不敢开口,说就成了老大难。语言不说则无了动力,语言学习成了死水一潭。不重视听,是“哑巴英语”的起源点;不重视听,语言学习不会有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课堂;听力教学;重要性;实用性  在课程标准中,听力教学的分级目标均被列在其分级目标阐述的首位。可见听力这一能力培养的先行性和
期刊
2011年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提到“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而乡土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是新课改对乡土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出的新要求。很多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教学中尝试着去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想通过发挥乡土资源“近、熟、亲”的优势,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目的,但是实际成效却不尽人意。以下是对
期刊
摘要:课堂环节的设计,要根据课文特点,找到恰当的突破口;课前收集学生的提问,因学定教;学习文言文,既要引导学生积累重点字词,又要引导学生充分领略文章之美;重视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习过程由浅入深,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因学定教;言文并重;创设情境;核心素养  9日刚刚结束的“县教学能手评选”课堂大赛,精彩纷呈。笔者领略老师们“同课异构”智慧风采的同时,也对“课堂环节的设计”这一问题进行
期刊
摘要: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的学生都经历了为时不短的居家生活,多数学生都习惯了居家放飞自我的学习模式,而相对于学校的有规律的、有学习氛围的学习模式则有些不适应,因而在自己的心理就会产生结点。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久违的校园生活,使学生的心理结点得以解除,恢复正常的校园生活。通过师生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再加上领导们的精准指导,师生们终于重返校园开启了久违的校园生活。校园里终于打破了宁静,恢复
期刊
摘要:在发展开封朱仙镇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应着眼于新形势,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样才符合当前的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融合旅游产业和传统文化,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解决当前的发展难题。本文研究了新形势下传统文化融合开封朱仙镇旅游产业的思路。  关键词:开封朱仙镇;旅游产业;传统文化  在旅游产业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不断丰富人们旅游的精神文化需求。利用精神产品来丰富旅游产业,用音乐文化、工艺文化、体育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