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能无所顾忌地老去吗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ShiJia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媚青”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2017年的《脱口秀大会》上,原意指“只知道讨好年轻人口味的流行文化”。比如,年长者(也包括年轻人自己)通过效仿所谓“年轻人”的言辞、行为方式和爱好,取悦社会中的青年群体,来获得更多的关注,以保证自己“不过时”。
  时至今日,从某种程度上讲,“媚青”似乎已经成为全社会各个层面对年龄增长的焦虑:娱乐圈不断将目光聚焦在更年轻的新人身上,市场越来越多地将消费需求旺盛的年轻人作为推销对象,社会舆论通过广告、影视剧和大众媒体制造早衰的焦虑感。年长不再意味着智慧,只意味着令人恐惧的中年危机和被人忽视。


  不久前,短片《后浪》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热议。“前浪”与“后浪”之间令人尴尬的代际割裂,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前浪”“后浪”的划分,本身就默许了代际间的对立。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似乎一代人只有推翻另一代人,才能在社会中安身立命。
  在中国,人们似乎已经对代际的划分习以为常。自20世纪初至今,中国电影界有着“七代导演”的说法,建筑界有“五代建筑师”的区分,艺术界也会谈到“中国五代油画家”。
  用“代”来讨论艺术领域的普遍成就和风格倾向,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但由于断代往往是以时代背景的演变为前提的,这种划分也抹除了个体间的差异。荷兰策展人琳达·拉森伍德就曾经在自己的展览中专门介绍了中国艺术界的代际划分,并表示这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按照代际来划分人生的观念。最为著名的当属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作为社群动物,“年龄段”的概念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归属感。人们也越发习惯用“代沟”这样简单的词汇,将人与人之间的互不理解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直接用年龄来定义一个人所属的群体,更多反映的是与年龄绑定的社会期望:一方面,它预设了人成长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人的选择;另一方面,则认为人的生存状态应当与其年龄相“匹配”。
  由此可见,无论是以群体所处年代为标准的代际划分,还是以个体年龄为标准的代际划分,折射出的都是个体成长与时代变迁的双重标杆在“年龄”上的体现。而所谓的“媚青”,传达的也并不只是对年轻者的迎合,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时代的求新、求快,以及简单的价值取向。


  2014年左右,随着“小鲜肉”一词的盛行,人们追捧的偶像、明星也变得越来越低龄化。
  很显然,“小鲜肉”并不仅仅意味着年轻的面容,他们是被全方位消费的。人们不再需要神坛上的艺术,也没有工夫去理解和品味艺术——他们需要的是可以快速消费且直白易读的商品。在这种商品里,无论是价值观的树立,还是情绪的表达,都不再需要深刻的内涵或含蓄的情感。
  粉丝的态度则展现了当代人在社会压力下的挣扎。没有人想当“痛苦的成年人”,人们不再需要完美的偶像去高山仰止,而需要将明星世俗化、平凡化,以此来映射自己的生活状态。年轻意味着简单、直接、心无城府,以及真实。人们对年轻明星的追捧,一方面反映出对成熟和复杂心智的恐惧,另一方面也是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童年(青春期)”心理的补偿。


  伴随审美趣味低龄化而滋生的是,日益严重的年龄焦虑——当影视剧、综艺节目里的明星们没有一丝皱纹,少有衰老的痕迹时,坐在屏幕前的人却越来越早地感受到自己的衰老。
  2016年5月4日,据联合国官网显示,联合国大会将“青年”定义为年龄介于15岁至24岁之间的群体。这一消息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的讨论。“90后”(也包括一部分“00后”)仿佛集体进入“中年危机”,即使当时最大的“90后”也不过26岁。
  美国社会学家塔科特·帕森斯曾谈到,青年的焦虑感来自社会地位的边缘化。当二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开始自称“老阿姨”,三十出头的男人被吐槽“油腻”时,年龄焦虑折射出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早衰。
  一方面,社会阶层的固化、同龄人之间竞争的加剧、行业门槛的不断提高、来自上一辈人的压力,都导致了年轻人的迷茫和焦虑。“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雷磊在文章《宽松的一代》中谈到,与父辈相比,年轻一代得到的物质条件更优厚,接收的信息更为丰富,这使得他们看起来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学业、职业、婚恋、生子等“人生大事”,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焦虑与迷茫,而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在“佛系”“丧文化”背后,是一种放弃抵抗和抵抗无用的悲观。年轻人的年龄焦虑不只是对衰老本身的恐惧,更是一种“青年气质”的丧失,一种对“努力奋斗可以改变命运”的质疑。
  另一方面,焦虑本身也来自观念的灌输。全社会对年龄相关的流行词汇的讨论,通过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形成了一种声势浩大的舆论倾向。
  在《仿像与模拟》中,让·鲍德里亚谈到后现代媒体与现实的混淆,媒体不再作为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通过复杂的媒介手段,构成独立的现实,并反向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换句话说,“害怕年老”的言论,正在反过来影响人们真实的自我认知心态乃至行为方式。


  许知远曾在《洞见》上谈道:“只有一个非常愚蠢的时代才会整天崇拜青春,因为没有更丰富和复杂的理解,所以把一切标签停留在语言上。”
  现在,年轻人能听到的、来自年长者的警示之言越来越少(即使听到也未必认同),赞誉和同化则被不断强化。对新鲜事物的认可取代了过去那些怀疑的声音,人们想看到更多更新的、更年轻的面孔,对经过时间沉淀的、难以迅速理解的東西愈发失去了耐心。
  年龄焦虑可以被克服吗?“媚青”现象和低龄化的审美是否会持续下去?这也许不仅仅是观念的问题。正如当代社会不会因为个别人的怀旧而回到前工业时代,碎片化、脸谱化的审美和求新、求异的趋势也是这一时代的必然产物。
  “年轻崇拜”并不真正来自年轻人,它所倡导的自我认知、社会舆论、审美倾向和市场需求,也并非真的关注每个年轻人,更不关注深刻或者永恒。在一个恐惧衰老的时代,每个年轻人——或者说,每个曾经年轻过的人——只能创造“当下”的价值,也只能存在于转瞬即逝的“此刻”。
  (凡 客摘自微信公众号“NOWNESS现在”,王 青图)
其他文献
社交新闻网站Reddit有一个栏目叫作“意外的文艺复兴(Accidental Renaissance)”,用户在这里分享一些无意中拍出了文艺复兴风格的生活照片。其中的一些具有浓郁的艺术性和古典韵味。人群中的马1941年的火车站欣赏地鐵上的“蒙娜丽莎”浆洗的女子通勤路上广场公园的友谊布鲁塞尔集市到达希腊莱斯博斯岛的难民
期刊
汽车的引擎构造,包含许多管路与零件,它们都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厚度与大小等规格。这些管路与零件组合好之后,如果尺寸、规格、比例符合工程师设定的标准,用小锤子轻轻一敲的声音,一定也符合工学上的比例之美。  听音乐会时,音乐家在舞台上的第一个动作一定是调音。调音的用意与制作乐器和汽车引擎一样:大家的标准必须一致,一起演奏时才能产生“和谐”的声音。  你仔细听汽车引擎发出来的声音,它具有比例和谐之美。当
期刊
苏格拉底死前和朋友的最后一次谈话,极准确地说明了希腊人是怎样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并取得了精神与理智之间的平衡。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和来送行的朋友们谈起了灵魂的不朽。在那样的时刻,寻求安慰或者鼓励,丧失冷静的思考和判断其实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苏格拉底身上的希腊品质没有使他失去冷静。他是这样说的:  此刻我很清楚,我没有一个追求知识的人应有的品性;像平常人一样,我只不过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一个固执己
期刊
有效的方法是這样的——第一,对于一定的内容,你要在学习时间安排上留出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  这个间隔学习法的根据是人脑的“记忆曲线”。隔一段时间回想前面学过的,然后再学习新的,这个方法最有利于记忆。  第二,你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  比如同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一遍,这是视觉;回家自己精读课本,这是读写;下一堂课再动手操作一下。像这样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同一
期刊
在進入小镇的唯一隧道入口前,大巴车等候了将近一个小时。想一睹小镇风采的游客实在太多了,旅游大巴和私家车纷至沓来,隧道不得不采取交替单向限行。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车上的一位资深驴友和导游争论起来:一方说这是世界最美小镇,另一方称这是欧洲最美小镇……好不容易进入了小镇,放眼望去,八九成的游客都是东亚人,鲜有欧洲游客。他们麇集湖边那十几米的水岸地带,心怀默契地交替拍摄着最美小镇的打卡照——群山环抱之中有
期刊
米哈伊走出门,心绪烦乱。他沿着台伯河岸向南走,从马莫拉塔街方向出城。古城边缘有座奇特的小山丘叫泰斯塔西奥,米哈伊走上山去。泰斯塔西奥的含义是“碎陶片山”,因为整座山丘由碎陶片堆砌而成,在古罗马时代,这里曾是酒市。用双耳陶罐封装的西班牙酒被运到这里。酒分装入皮囊里,双耳陶罐被砸碎后堆砌于此,最后形成了这座山丘。  米哈伊恍惚中抓起几块泛红的陶片,放进裤兜。  这都是文物。米哈伊想,货真价实的罗马帝国
期刊
梅子涵是苇子沟的名医,这是苇子沟人公认的。  梅家是赫赫有名的中医世家。关于梅家的来历有很多版本,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梅子涵的祖父梅春鹤早年是宫里医术高超的御医,后来无意中被牵扯进宫里的一场突发事件,不仅丢了差使,还险些丢了性命,就一狠心跑到东北的苇子沟。  梅子涵自幼聪颖,勤奋好学,白天从塾师攻读经书,晚上随祖父、父亲学医。他对医学有着特殊的爱好,在弱冠时就已通读了《本草纲目》《千金方》《内经》
期刊
广东十年爱情故事  让这天空将你我相连/怀念你/走了云的天空还任性/是否它相信下一次的相遇/就算最后一无所有也无所畏惧  作曲:广东雨神 作词:广东雨神 歌手:广东雨神  现在是北京时间7点28分,我家的傻丫头还在睡觉。听着她睡觉的呼吸声,特别安稳,很庆幸我能做到让她有安全感。我在努力,不让她受伤、难过、委屈,但是老惹她生气,嘿嘿……不知道我还能活多久——胃癌晚期嘛。我爱她,真的很爱很爱很爱她,所
期刊
读《水浒传》,读着读着,会恍惚:以为自己在读《西游记》。  比如这样的场景:  宋江深夜一人在清风山上走,被一条绊脚索绊倒,随后走出十四五个伏路小喽啰来,把宋江捉住,一条麻索缚了解上山来。  押到山寨里,小喽啰把宋江捆成粽子似的,绑在将军柱上。小喽啰说道:“等大王酒醒时,剖这牛子心肝做醒酒汤,我们大家吃块新鲜肉。”  到二三更天气,大王起来了,锦毛虎燕顺。燕顺一看绑着个人,道:“正好!快去与我请得
期刊
1.营地中有4个人。因为名单上有4个名字,野餐布上有4副餐具。  2.他们几天前就到了,因为帐篷边上都结了蜘蛛网。  3.他们是乘船来的,注意树边的桨。  4.附近有村庄,可以看到地上有鸡在乱跑。  5.是南风。帐篷上有个小旗子暗示了风的方向。可以通过树木枝叶的疏密判断南北。如果身处北半球,那么朝南方向的枝叶生长更旺盛。  6.是早上。利用已辨别出的南北方向来确定对应的東西方向,并利用地上的阴影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