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果干脱水加工工艺

来源 :浙江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shel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确定蓝莓果干加工过程合适的脱水工艺,将蓝莓经筛选、清洗、热烫前处理后,先用果葡糖浆溶液渗透预脱水,再利用热泵-热风联合干燥技术,优化确定蓝莓果干脱水加工工艺:45℃热泵干燥脱水至果干水分含量30%,再转化为60℃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15%,水分活度(Aw)0.65以下。该技术可为蓝莓果干生产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其他文献
为筛选微咸水灌溉下砂质土设施温室番茄适宜品种低,以当地常规番茄种植品种金鹏10号为对照,开展微咸水灌溉下设施温室砂质土栽培番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株高以对照最高,茎粗和叶片数均以金鹏M6088最大,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以丹霞最高,单株结果数以沈048和丹霞较高,单果重以金鹏10号和1704凯特较高;最终产量以1704凯特、哈特斯顿和丹霞较高,667 m 2产量为7656、7066和6986 kg,分别比对照高28.2%、18.3%和17.0%。综上分析,1704凯特番茄表现较优,适合在微咸水灌溉下砂
为了解安吉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区土壤环境质量,为绿色农产品产地的评价、认定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示范区118组表层土壤中的Cu、Cr、Cd、Hg、As和Pb元素进行检测,分析区域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对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除Hg含量水平较低外,其他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均高于浙江省土壤背景值,其中重金属元素Cd和As含量异常最为明显,平均值分别为浙江省土壤背景值的3.06倍和2.83倍;研究区域土壤总体情况良好,清洁水平和轻微污染水平的土壤占总体的88.
为明确高剂量送嫁药处理对甬优水稻大田前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效果及使用安全性,对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福戈)、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甲维盐)、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高效植物油助剂(怀农特)4种杀虫剂及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阿米妙收)、40%三环唑悬浮剂、40%稻瘟灵乳油(富士1号)3种杀菌剂的高剂量送嫁药处理对甬优水稻大田前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叶瘟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效进行研究,并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通过大面积化学防控试验比较水稻绿色防控下的化学防效,结果表明,3个化学防控区域病虫害发生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区,其中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20%四唑虫酰胺悬浮剂等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好,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好,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防治纹枯病效果好,且3个防控区域天敌蜘蛛的种群数量与空白对照区无显著性差异。在四(2)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绿色防控的作用极其有限,不能完全取代化学防治,选择低毒高效长效的化学农药对农药减量意义重大。
为摸清草地贪夜蛾在本地区的发生规律,本试验于2020年4月10日至11月20日在连云港东辛农场通过高空测报灯与性诱剂2种方式在7个时间段内诱集到草地贪夜蛾雄虫,8月26—29日、9月4—7日期间内诱集数量最多;通过大田定点调查共发现5个幼虫为害段,其中为害率最高的为8月14—19日和9月8—23日2个时间段,为害高峰日为害率分别达到16.0%、21.5%;大田药剂防治试验表明,药后1 d、3 d、7 d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7种配方防效在88.4%~95.6%,其中双酰胺类持效性较好;14%氯虫·高
苏州市2016—2018年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项目330个,评定面积1323.09 hm2,新增耕地面积1301.98 hm2。本文介绍不同地类补充耕地的方式,土壤养分数据分析表明,不同地类补充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不均衡;就不同类型补充耕地土壤养分不均衡的特点提出后续培肥对策,坑塘水面补充耕地需要增施磷肥,河流水面补充耕地需要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设施农用地补充耕地需通过农艺措施进一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提升地力水平。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净化功能的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具有抗冲击性能强、外部能源需求低、碳中和潜力大、易于操作和维护等特点。介绍4种传统类型人工湿地的特点、污染物处理性能与存在的短板;针对传统人工湿地存在的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不稳定等突出共性问题,从优化湿地填料、创新湿地构型、调整运行策略等角度提出了人工湿地的强化措施,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为了探索斜纹夜蛾性诱捕器的最佳使用效果,对诱捕器的3种集虫装置(瓶型、网袋型、塑料袋型)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瓶型集虫装置效果最好,每个日均诱捕量为31.4头;泉州地区塑料袋型装置效果最好,日均诱捕量为54.7头。虫情动态分析可知,北京和泉州两地斜纹夜蛾的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9月上中旬和10月上中旬。
研究羊栖菜多糖热水浸提的工艺,从料液比、Na 2CO 3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浸提次数5个方面对多糖得率进行单因素试验,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羊栖菜多糖得率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Na 2CO 3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羊栖菜多糖浸提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Na 2CO 3浓度1.0%、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3 h、浸提次数2次,此条件下多糖得率达25.6%。
进行4种杀虫剂防治单季稻稻飞虱主害代四(2)代白背飞虱和六(4)代褐飞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呋虫胺水溶性粒剂450 g·hm-2、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 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 g·hm-23种处理对四(2)代白背飞虱以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 g·hm-2的速效性与持效性较好,药后4~27 d校正防效达71.0%~84.7%;其次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 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