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百年:武汉青年运动发展史上的大事件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d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是全国最早建立共青团组织的城市之一,作为团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涌现出恽代英、林育南等一批杰出青年运动领袖和先进模范人物,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武汉共青团始终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在市委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青少年思想引领、青年创新创业创优、关爱困难青少年群体、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书写了新时代武汉青年运动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
  恽代英、林育南:共擎武汉学运旗帜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余名学生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西方列强“还我青岛”。紧接着,武汉青年积极参与,5月17日,恽代英和林育南主持召开武汉学生代表大会,正式宣布成立武汉学生联合会。5月31日,林育南等在漢口召集学生代表会议,决定6月1日举行总罢课。6月1日,反动派包围了武汉各大、中学,多名学生被军警打伤,20多名学生被关押。恽代英和林育南商定,派人去工厂、商行揭露反动军阀的罪行。6月10日,武汉大小商店举行罢市。次日,武汉轮船、铁路及邮局工人也酝酿罢工。迫于社会各界压力,反动派于当月13日释放了被捕学生,武汉学生爱国运动取得胜利。
  1920年
  董必武、陈潭秋:创建武汉青年团
  董必武和陈潭秋是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人,也是武汉早期青年团的创建人。
  1920年11月7日上午9时许,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成立大会。出席会议的有18人。会议由董必武、陈潭秋、李书渠等人主持,董必武做了重要讲话。董必武说:“青年团员要投入到正在酝酿的新的运动中去,同现存的旧社会进行斗争。”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是湖北最早的青年团组织,也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团组织之一,它的建立是武汉青年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武汉青年运动的新起点。
  1927年
  共青团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5月10日至16日在武汉召开。大会代表39人,代表约3.8万名团员。大会总结了共青团在大革命高潮中的斗争经验,规定了共青团和青年运动今后的方针和任务。大会还规定学生运动今后的主要方针是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农村和军队中去。大会选出任弼时、李求实、杨善南等组成新的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任弼时在团中央全会上被选为团中央书记。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同全国人民一道,踏上了实施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这一时期的中国青年运动体现出鲜明的建设性特征。
  1954年
  “青年突击队”投入防汛抗洪战斗
  1954年夏秋,武汉遭遇特大洪水。6月下旬,15000余名青年工人首先奔赴防汛前线。一支由机关、学校青年组成的青年突击队也投入到抗洪战斗中。7月4日,团市委发出通知,号召全市青年积极参加防汛工作。同时,团市委决定在全市组织青年防汛突击队。在党、团组织领导下,全市28万名青年组成4000个青年突击队,日夜战斗在抗洪第一线。团市委抽调29名机关干部参加防汛指挥部的工作,各青年防汛突击队成立了团的临时组织,充分发挥青年的战斗性和积极性,站在防汛斗争的最前列。9月18日后,武汉关水位逐渐回落,历时百余天的防汛抗洪战斗胜利结束。为纪念武汉人民防汛斗争的伟大胜利,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在汉口一元路修建了“武汉防汛纪念碑”。毛泽东亲笔题词:“庆祝武汉人民战胜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
  1959年
  小英雄吕锡三留下不灭回忆
  少年英雄吕锡三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优秀队员,他的名字同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这些英雄的名字一样,永远闪耀着崇高的共产主义光辉。1959年6月10日中午,暴雨过后,武汉黄孝河涨水,两个小朋友不幸失足落水。吕锡三和同学挖菜回来,途经市青少年宫,当他听到两个小朋友的呼救声时,立即跳下去救人。他用尽全身力气救出其中一个小朋友,转身再去救第二个小朋友时,因水深力竭,英勇牺牲,年仅13岁。吕锡三牺牲后,团市委追认他为“优秀少先队员”,并在全市少年儿童中开展“学习吕锡三”活动。为表彰吕锡三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 1960年,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委员会在青少年宫修建了“少年英雄吕锡三”纪念碑,董必武题写了碑文。1979年,吕锡三生前所在的少先队被命名为“吕锡三中队”。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需要广大青年焕发敢闯敢试的火热激情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理性,成为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框框的排头兵。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1981年
  从“三讲三美”到“五讲四美”
  1980年,团市委向市委、市政府建议,在全市开展以青少年为重点,广大人民群众都参加的,以“讲礼貌,语言美;讲秩序,行为美;讲卫生,环境美”为中心内容的“三讲三美”文明礼貌活动。
  1981年2月,团中央在综合武汉等地“三讲三美”等工作实践探索基础上,系统提出“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联合全国总工会等9个单位,共同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联合倡议》。
  1981年7月,团中央向全团批转团市委总结的《在“五讲四美”活动中抓好职业道德教育》的经验,强调“武汉经验‘帮助青年打好思想基础,使青年获得道德修养的内动力’是正确的,是推动‘五讲四美’活动走向经常化、具体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措施……各地要研究、试行。”   1997年
  青年文明号“东亭经验”全国推广
  1996年,共青团中央决定开展“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活动,在北京、上海、武汉等10个城市先行试点。试点过程中,武汉武昌区水果湖街东亭小区“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活动,成为其中最突出和最优秀的代表。
  1997年5月22日,新华社内参介绍了武汉东亭小区“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活动情况,随后全国各大新闻媒體纷纷聚焦报道。
  1997年8月18日至19日,团中央在武汉召开全国“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活动现场会。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100个大中城市团的负责人与会参观学习东亭经验。
  2004年8月,武昌水果湖街被全国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授予“十年全国青年文明号活动突出贡献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青年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史进程,学习成长,奋斗奉献,放飞梦想。
  2016年
  青少年寒暑假社区托管: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团市委、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指导中心通过实施青少年寒暑假社区托管项目,解决双职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托管难题,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共开办市级青少年寒暑假社区托管室677间,区级托管室111间,开展公益项目4万余项,服务青少年90余万人次。托管中,持续深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健康文明新风,带领青少年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实。自2016年起,“建设青少年寒暑假日间托管室”接连3次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日渐成为武汉共青团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有力抓手。
  2018年
  “青年大学习”:构筑青年一代精神支柱
  2018年,团市委根据团中央、团省委安排部署,深入推进“青年大学习”。确立武汉青年之家等3个团属阵地带动全市1000多个青少年空间充分发挥团属阵地引导青年进行政治学习的功能,推动学习活动到基层、广覆盖、常态化。组建以团干部、青年理论专家、青年典型、“新青年下乡”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队伍173支,结合“乡村振兴”“武汉军运会”等工作载体,深入基层一线、青少年聚集区开展宣讲活动。
  2018年至今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2018年以来,团市委将大学生公寓团建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领域,聚焦留汉大学生从学校迈入社会第一步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务、探索培育社群文化、搭建参与基层治理平台。团市委从阵地建设入手,通过单独建团、联合建团、辖区覆盖的方式,为大学生建设活动空间。青年们的组织归属感和被点燃的工作生活热情,使得公寓内部的团组织内在活力开始萌发,青年们互帮互助、自我服务。
  2018年和2019年,团市委连续两年开展武汉市“出彩青春”公益创投大赛,进一步扩大了共青团组织在武汉市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的有效覆盖,提升了广大青少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
其他文献
江苏省徐州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人口体量大、流动性强等客观原因,存在4 万余名农村留守儿童、残疾青少年、贫困家庭青少年等困境青少年群体。这部分群体能否健康成长成才事关新时代人民群众生活高质量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及进一步发展。如何适应青少年聚集方式的变化?作为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徐州共青团组织既大有可为,也必然要有大作为
期刊
近两年来,团台州市委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李克强总理在台州调研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市委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的部署,以青年众创空间联盟为抓手,深入实施共青团“三服务”行动,通过整合台州市本地创业资源,打通政策、资金、阵地、人才、导师等创业要素,构建起创新创业生态圈。搭建孵化阵地,推动运营模式创新  建立台州市青年众创空间联盟,由从事孵化教育、投资、培训、创咖、创媒等服务的机
期刊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干部是共青团组织中的骨干分子,是共青团组织的核心。  18年前,我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戴上团徽,感觉离中国共产党更近了一步。15年前,我成为大学学院团委的一名干事,开始了为共青团组织服务的日子。从学院团委委员,到区检察院团总支书记,再到区纪委(监察委)团
期刊
共青团是一所大学校,这里有最优秀的年轻人,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充满朝气。共青团工作一直是我心之所向,从开始的渴望锻炼,到逐渐承担更大的责任,我在团干部的成长之路上慢慢摸索。身为中学团委书记,我始终向往着能在学生们心中播下青春与梦想的种子,并用耐心与爱心悉心呵护其发芽、成长。  在扛起深圳市蛇口教育集团育才三中团委书记兼大队辅导员这面大旗的那一刻我就意识到,团委书记的工作,需要好看的皮囊与有趣的灵魂兼
期刊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有一种助力叫陪伴。当端午粽香飘飘之际,紧张的高考已经拉开帷幕。社会各界都在为莘莘学子们创造着优质的赴考环境,这其中就包括广大共青团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组织要做广大青年值得信赖的贴心人,把青年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使团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高考,在这个对青年人极其重要的时刻,共青团能做什么?本期,我们聚焦各地在助力高考方面的好經验好做法,展示共青
期刊
2017年,台州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被确定为“全国团学改革团中央直接联系示范单位”,团台州市委紧抓契机,紧盯难点,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以最强的责任担当抓源头、推改革,不断激发活力,努力为全国中学共青团改革提供台州经验。推进“一体化”机制建设  一是“团教协作”推进工作一体化。团市委联合市教育局共同积极推进中学共青团改革工作,将中学共青团改革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工作安排,纳入对学校的年度工作考
期刊
我,90后,2017年初到深圳市盈投置地有限公司负责地产版块前期开发工作,后来担任公司的团支部书记。我们公司是一家拥有优质资源的民营企业,开发运营的“高北十六创意园项目”成为了青年人的聚集地。  行文之前,我在网络上进行关键字搜索,发现了幾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你搜索“我为什么要当团干部”你会得到约53万条搜索结果;如果你搜索“怎样当好一名团干部”你会得到约65万条搜索结果,但是当你搜索“为什么民营企
期刊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刻骨铭心;有一种信念叫“高考”,锲而不舍。十年寒窗苦读,只为金榜题名,青春肩挑使命,对人生作第一次交代。高考是青年们的一次青春盛会,是众多青年学子人生扬帆起航后的第一次乘风破浪,更是青年走进大学学府完成学社衔接的关键一环,是梦想旅途的开始!作为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贴心人,团金水区委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和助人为乐的社会新风尚,1
期刊
图 | 团盐山县委“青春圆梦高考”活动志愿者合影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新形势下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当代青年成长道路指引前程,也为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方向。  压力是青年成长的重要动力,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是青年顶过压力、发展成才的重要支点。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欲把青年安危冷暖时刻挂在
期刊
图 | 团前郭县委副书记苏莉娟为爱心车辆粘贴标识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一年一度的高考又一次如期而至。是的,有一种青春叫高考,有一种助力叫陪伴。当端午粽香飘飘之际,紧张的高考已经拉开帷幕。  青年在哪里,共青团的工作就在哪里。为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服务广大高考考生,团前郭县委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携手松原老兵车队和德爱天下义工协会,组织近百名青年志愿者开展了“有团有爱·助力高考”志愿服务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