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冰山之父车尔臣河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00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源于昆仑山北坡木孜塔格峰的车尔臣河,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昆仑山系、阿尔金山系中最大的河流。它既是州域内的第二条大河,同时还是一条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内陆河。
  车尔臣河,亦称且末河,《水经注》中称“阿末辱达大水”,其水源为高山融雪、山区降水及泉水补给,河源海拔高度6 933米以上。河道全长813公里,在且末县境内有622.1公里。上游山区段353公里,为径流汇集区,流域面积2.47万平方公里;中游段自河道出山口至阿克塔孜,长224.5公里,为径流运转损失段,山口以下30公里处已建巴什克其克电站引水枢纽1座,电站以下36.2公里为革命大渠渠首,革命大渠渠首至塔提让乡70.2公里;下游段自阿克塔孜至尾闾台特玛湖,长235.5公里,其中190.9公里在若羌县境内,为径流运转消失段。
  车尔臣河从且末县境内由南向北流向塔里木盆地,年径流量约7.84亿立方米,堪称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的生命线之一,它与塔里木河一道共同维系着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的绿色长廊。
  历史上,车尔臣河丰水时每年有2亿立方米的水通过若羌县境内的台特玛湖,然后循故道注入罗布泊。近30年内,车尔臣河仅在冬季和洪水季节才有水流入台特玛湖。近期除特大洪水外已无水进入台特玛湖。
  “冰山之父”孕育车尔臣河
  “木孜塔格”为维吾尔语,意为“冰山”。木孜塔格峰位于昆仑山脉主山脊线上,东经87.3度,北纬36.4度,坐落在新疆南部若羌县境内阿尔金自然保护区西南角与西藏交界处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羌塘高原西北部浑然一体,是昆仑山脉东段的最高峰,海拔7 723米。在其方圆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坐落着海拔6 000米以上的高峰54座,与主峰木孜塔格峰首尾相连。
  木孜塔格峰翘首兀立,岩壁横截,常年被冰雪覆盖,恰似擎天的玉柱。西北坡坡度缓而长、暗冰裂缝多;南山坡则有45度的坡面。
  东南坡和东北坡有两条路线,均要通过5823高地才可直达顶峰。虽然坡度在60度左右,但只要避开悬崖峭壁,在岩石裸露的山坡上攀登,当天即可登顶返回。
  这里从来都是探险家、登山家和中外学者的向往之地。早在19世纪末叶,俄国人就曾到此作过探测,以后也有人在这一地区进行活动。1984年,中国科学考察队先后两次进入该地区考察。1985年,中国和美国组成联合登山队,中方5名队员(胡峰岭、马木堤、邬前星、张保华、阿尔达)沿西坡首次登上峰顶。
  木孜塔格孕育了车尔臣河,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因为,木孜塔格山脉的冰雪融水和山泉水以及山区降水顺沟而下,汇流成河。
  车尔臣为部落名称。明代叫扯力昌。据《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该地为“折摩驮那故国”。“折摩驮那”是CALMADANA的原音译名,且末就是这个音名的缩写。“车尔臣”这个名字,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
  影响塔东南生态系统的重要河流
  车尔臣河是影响塔东南生态系统的重要河流。据且末水文站1957年—1989年间的33年水文观测统计,车尔臣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6.5立方米/秒,山口处的多年平均流量为24.8立方米/秒。
  车尔臣河堪称“流沙河”,它是巴州多年平均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6.8公斤/立方米,实测最大含沙量为141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671万吨,流域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250吨/平方公里。
  由于流沙的堵塞,车尔臣河在历史上曾三次被迫改道,使闻名西域的且末古城两度被风沙吞噬。现在,河东的沙漠仍以每年5至10米的速度自东向西推进,直接威胁县城的安全。且末县的存在与否,主要由车尔臣河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的胜负较量而决定。如果再不治沙绿化,脆弱的车尔臣河阻挡不了沙漠的进攻,两次毁于沙土的且末县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第三次被吞噬的危险。
  车尔臣河的下游段经阿克塔孜至台特玛湖,湖水向南流入喀拉和顺湖,从南部入罗布泊。塔里木河未断流前,下游河水曾一度流到罗布泊,后来河水改道,流入东南方向若羌县境内。
  干涸后的台特玛湖,湖心很快被沙漠所掩埋,成为一块平地,原先生长在湖区的植被日益枯死。台特玛湖蜕变为一个巨大的盐壳,只剩下残存的红柳、胡杨根系固定的一个个沙土包。这是因为这一带生态环境曾经极度恶劣,东北方的库鲁克沙漠向西南侵袭,风沙抬高原湖面,导致塔里木河生态水无法流入原湖,只能西移。这就意味着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愈来愈恶化。随着天然植被大面积衰败、死亡,沙漠化加剧,沿218国道风沙线长达180公里,塔克拉玛干和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已多处合拢。塔河下游沙尘暴天气次数逐年增加。塔里木河下游人民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许多有识之士担忧,如果两大沙漠最终交汇合拢,导致塔里木河下游的绿色长廊消失,将会造成大片绿洲被风沙堙没、内外交通阻断等更加严重的生态灾难及社会问题。
  尾闾康拉克湖局部生态环境良好
  狂野不羁的车尔臣河每年河道都有所变化,洪水期的车尔臣河努力冲破湖区缚束,腰身一甩,蔓延泛滥,形成湿地,在康拉克产生了400多平方公里湿地, 200多平方公里水域。湖水滋润植被,养育生灵。正是这片湖泊,阻止了塔克拉玛干与库姆塔格沙漠的会合,阻挡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进的脚步,维系着本已脆弱的生态。
  2005至2008年的3年间,乌鲁木齐人黄信对罗布泊地区的湖产生了极大兴趣,他带着聘请的水利专家进入康拉克进行实地考察,连续8次,探寻湖的面积、数量、地理地貌、生态环境,7次“因为没有路无法进入,车陷入沼泽之中无法脱身”失败而返,第8次在当地牧民的帮助下,才得以见到“遍地芦苇、红柳、梭梭、骆驼刺”一片片的湿地如宝石镶嵌在沙漠中。
  这里碧蓝的湖水清澈见底,金色的沙漠起伏变换,成群的海鸥拍打着水面,珍贵鱼种自由游弋……俨然一个世外乐园!生长极为缓慢、濒临灭绝的新疆塔里木裂腹鱼、高原鳅也出现在康拉克湖中。
  塔里木裂腹鱼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唯一分布在新疆的特有鱼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鱼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塔里木河、博斯腾湖水系的主要鱼种,1971年博斯腾湖出产塔里木裂腹鱼达到468吨。但由于引种、捕捞等众多因素影响, 1991年之后在博斯腾湖水系几乎不见它的踪影。目前,生活在塔里木河上游的裂腹鱼数量已十分稀少。
  叶尔羌鼓鳔鳅俗称“狗头鱼”,有着鲶鱼一样的胡须,它肚子里没有鱼鳔,在水中浮游,完全依靠脖颈两边的两个鼓鳔呼吸和存续。据说这种鼓鳔,是未进化的古生物鱼种的特征之一。康拉克湖从未人工投放过鱼苗,但湖泊内发现了14种鱼类和1种虾类。
  如今,湖区湿地还在扩大,生物种类增加,神秘的沙漠之水犹如天外之水,滋养着这片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迹罕至的沙地。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
  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和进步,均与治水息息相关。遏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关键是确保生态用水。2000年以来,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紧急启动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方案。从2001年起,我国投巨资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自治区先后数十次从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的改善、植被的恢复和绿色走廊的保护起到一定作用。
  新疆车尔臣河将出现控制性水利工程,有效控制车尔臣河的洪水,减少洪水水患的发生概率。
  进入新世纪以后,现代治水理念融入现代工程设计,水利建设充分考虑改善生态和环境的需求,一座工程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处设施就是一方人水相亲的平台,一条河流就是一条人水和谐相处的文化长廊,尽情展示水的功用和魅力,服务民生,造福人民。治水、除险加固、灌区建设与改造、生态与环境治理……水利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都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经济效益可以计算,而由治理山河、兴建水利工程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与环境效益则无法估量。
  以强大的祖国为后盾,以民心、民意为根基,我们相信,依靠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持而建立起来的车尔臣河水利工程体系,必将反哺和造福人民,成为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其他文献
中西哲学本身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西哲学家都对形而上的哲学范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西形而上学的关注点、追求目标和终结(衰退)的原因
蒙古包和哈萨克毡房摄影/黄宏才  许多慕新疆之名前来观光的内地游客,总是把哈萨克族的毡房同蒙古族的蒙古包混为一谈,这本不足为怪,也无可厚非,然而,如果似我等这类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老新疆人也对这两者似是而非的话,就有点不应该了。  哈萨克族毡房  众所周知,哈萨克族是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多年的迁徙生活让他们创造出了造型别致,又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毡房。这种便于携带和拆卸的住房承载着他们2
我们总是习惯了追赶,追赶时间,追赶工作,追赶生活,奔忙于繁杂焦灼的世相人情中,濡染了一身市井烟火,都忘了生活的姿态本应自在优雅。来到芸农庄,放下城市的焦躁的灵魂,在这里休息一下,让自己“慢”一些,在芸农庄茶吧找一处靠窗,感受自然和风带给你的静谧,在咖啡、甜品美食的抚慰中获得放松。  无论你是来自高大上的城市,还是来自山沟沟里的农村,你们肯定都爱乡野风味的农家菜!为什么?因为好吃、健康、够味,还别有
期刊
伊门道夫是个典型的德国人,高大、魁梧,说话滔滔不绝,喜做理性思辨,不迁就;一身黑色皮衣皮裤,戴着金表、金戒指、金项链——是他的招牌装束。  更引人注意的是,伊门道夫的左臂上刺着“毛”字,不但如此,他还有几间房子专门存放毛泽东纪念品,足有几万件,仅《毛泽东选集》就有20多个版本。    “那时我就觉得,毛泽东的思想非常革命”    伊门道夫1945年6月14日生于德国吕纳堡附近易北河西岸的布莱德克,
仲秋之后,秋色四现。  辽阔的新疆,把秋色体现得最充分的,莫过于胡杨和白桦。我的印象中,这两种树,一种苍劲、一种婀娜。  然而,南疆之行,方知先前的认识不尽全面。  叶尔羌河、塔里木河水缓缓流淌,滋养着千万亩天然次生胡杨林。这里是世界连片面积最大的胡杨林,因而被称为“胡杨之海”。  在巴楚的“红海”和沙雅的“太阳岛”,胡杨林呈现出铺地接天的气势。因为临水,所以树干挺秀、枝繁叶茂,透出水的灵动,彰显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含着丰富的和谐理论,这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系统论、辩证发展观中都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