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ba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小学教学越来越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只局限于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和解题方式的教学,还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断开展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着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的现象,本文主要探讨这些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主观能动性 缺乏原因 解决办法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不爱上数学课,学习不积极,其实,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有教师、教材、学生三方面的原因。
  在学生方面,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应该采取相应的教法,因材施教;在教师方面,教师应该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材方面,原则上教法应该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前提是教材的编排和教辅的选择必须合理,且教师要对教材的使用准确得当。如果以上三方面做不到,学生必然缺乏主观能动性,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本文着重分析教师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
  一些老师认为,数学作为自然科学,其教育必须是客观而严肃的,没有太多老师发挥的空间。但是,教师在保证教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同时,还要将课堂搞活。枯燥的课堂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自然不好,而小学数学恰恰是枯燥的,罗列公式和程序化的教法,其效果必然不理想,达不到教学目的。教法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而非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制灌输。
  克特·W.巴克在他的《社会心理学》中有说这样一句话:“从事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人如果不是放弃活动,而是积极地通过活动去完成任务,那么人的能力就会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活动越多样,能力发展越多方面。”[1]这段话说明了主观能动性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当代的小学生生于开放的新时代,他们的独立性和主体意识更强。很多学生对于数学这个由数字和图形构成的学科比较排斥,所以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开展创造性教学。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创造性思维和自己的独特个性,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是学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教学双向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二、教师教学照本宣科
  对待教学照本宣科这个问题,下面这段话能生动地概况:有些青年教师在课堂讲课缺乏新意,教参怎么讲,我就怎么讲。注释怎么讲,我就怎么讲。只愿在技巧上下工夫,在结构上动脑筋,却不愿在解读文本上细琢磨,深钻研。[2]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是课程创生与开发,教师与学生是合作关系,而我们更多时候看到的是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硬性灌输。
  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直观性、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直观性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观经验为目的,要做到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把教学辅助手段和语言讲解有机结合起来。启发性是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从知识增长到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要正确认识感知和理解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想认识的跨越。同时,将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结合中的具体案例对数学问题进行探讨,调动学生积极性。循序渐进是指教学时应该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进行,切忌急功近利,盲目赶进度。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三、教师对教材的应用欠缺合理性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最主要的载体,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的推行更加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为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一些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应用教材。
  很多老师更重视教材的正文部分,侧重于例题的讲述和课后题的练习,而忽略了教材中相关的阅读材料的运用。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教学非常重要。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是教材正文的补充和延伸,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这些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强化用数学的意识,改变学习方式,提高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3]
  要合理地运用教材,教师首先必须深入地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分清主次,选择性地对学生讲解。在备课时要做好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以教材为蓝本,对教材内容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对于教材应用,应该源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创造性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习惯,并鼓励学生指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选择合适的教辅资料也非常重要。
  解决小学生学习数学主观能动性不强的问题,教师起决定性作用。上面提到的问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素质教育理念还需进一步贯彻,对学生、教师、教材三方面综合分析,将新思维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克特·W.巴克主编.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2]姜涛.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弊病及对策的思考.文理导航,2010/8P27.
  [3]翟国良.有效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教学.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6P7.
其他文献
在对吉林省体育消费群体和体育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体育消费群体、开拓体育市场的一些途径和方法。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吉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市场的
以往AMI后溶栓再通的生化判定指标主要借助血清心肌酶的动态检测[1],但是心肌酶的峰值监测时间长,尚需在很长时间内连续多次检测,给临床带来很多困难.测定血清CTn-I、Mb及CK-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躁狂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躁狂抑郁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经雷火灸治疗腰痛行中医特色护理的效果和疼痛评分.方法:选取70例腰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为我院用雷火灸所诊治的腰痛患者,将其分成两个组别,一组为常规
一、跳长绳概念界定  本文所指的“跳长绳”是指绕“8”字的跳入跳出,全班学生都参与的跳长绳活动。跳长绳时,有两个学生摇绳。其余学生统一站在某个摇绳人身后,随着绳子顺时针方向上下摇动,每个学生依次跳入跳出,然后站在另一边摇绳人的身后,循环反复。如果班级间有比赛,通常3分钟一组,以通过人数多的班级为优胜。  二、跳长绳技术分析  (一)摇绳技术  一般来讲摇绳学生两人相距3米面向而立,都是右手摇绳,肩
一、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  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互动,指人类文化由文化发源地向外辖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生活与交往之中,存在于社区、群体等一系列人类群落之中。同时,文化传播也是人类特有的各种文化要素的传递扩散和迁移继传现象,是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是人类生存符号化和社会化的过程,是传播者的编码和读者的解码互动阐释的过
残疾人是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也是改善民生的重点对象。与社会其他阶层相比,残疾人群体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残疾人教育包括基础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45例老年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71例)和研究组(7
摘 要: 学生由于智力水平和早期教育的程度不同,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能力不同,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整齐划一,就不利于不同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对教学内容、方法、目标进行分层,实施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教学,有利于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分层教学 具体措施  小学数学学习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实施有效的小
一、前言  2007年国家正式颁布并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以下简称旧《标准》)。国家要求学校每年进行学生体质测试,其意义在于能够全面了解本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个体差异,解自身体质发展水平,以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通过锻炼改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为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引导学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各地加强學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