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想象与作为敌人的俄国--解读晚清新小说中的战争书写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午中日战争后,晚清知识分子的时局观发生变化,中国中心观念和夷夏观念渐有动摇。他们常常以春秋战国时代比附当时的国际局势,并将俄国看作如秦国一样的强霸之国。这种俄似强秦的焦虑在新小说中,以另外一种面目出现。在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吴汝澄的《痴人说梦》等理想小说中,俄国成为未来新中国的第一个假想敌,中国因实行立宪重新变得强盛起来,一举打败了专制的俄国。在小说的虚构世界中,晚清知识分子得以重温帝国遗梦,俄国这个他者也镜照出他们对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初步设想。
其他文献
路遥中篇小说《人生》通过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际遇反映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他身上各种矛盾交织着,构成了改革开放大潮下八十年代青年人的代表。本文从高加林的两次事业起伏及爱情
网络小说明显地改变了精英阅读的模式,它是一些网络写手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上的自由发挥,在接受的世界里,它表现得更加突出。网络小说的接受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作者和读者方面。
《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是巴金创作的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长篇小说,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形象各异的男女主人公特别是不同形象的都市女性,本文就作品中女性觉醒的表现形式、觉醒
如果把“实在而空灵”、“厚重而单纯”视为实现“诗之天然真且美的有效表达”的一种外在要求,那么,实现“诗之天然真且美的有效表达”的内在力量就是“化生活为美,化美为媚。”
传统家范是我国古代宗法专制社会所孕育出来的一种以治家和教子为基本内容的文化现象,它在宋朝时期达到了一个日益成熟的阶段,司马光是这时期典范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学音乐教育事业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方针指引下,教育方法、教育形式、和教材内容等不断改进,教学工具、教学条件和师资配备等不断改善,国家、社
亚里士多德在中给悲剧以如下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采
期刊
元代是杂剧兴盛的时代,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杂剧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批真实生动的女性形象.以窦娥与谭记儿为例,她们虽然生活在元代社会的底层,饱受欺压与侮辱,却敢于抗争,以其
《木棉花开的瞬间》是一篇透射生命体验的网络小说,笔者在阅读过程中借助精神分析学理论,结合自身感悟,试图对文本中流露出的精神特质进行解读,感受作者细腻笔触下所暗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