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师的“前途”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rs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素质教育已汇成时代的潮流。历史学科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下面我从才、学、识三个方面谈谈对历史教师“前途”的看法。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必须具备才、学、识全方面知识。那么什么是才、学、识呢?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已在他的史学名著《史通》中提出治史要有三个长处:一是史才,二是史学,三是史识。所谓史才,是指搜集、鉴别和组织史料,并驾驭这些史料用以叙述历史事实和撰写文章的能力。史学,是指掌握丰富史料、历史知识和与历史有关的各种知识。尤其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才、学、识又必须符合时代要求,有更新的内容和科学标准。
  (1)史才,包括动口才能和动笔才能,即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历史的过去性和时序性决定了历史教学有很强的表述性特点,要求历史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历史老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知识吸收的程度和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
  (2)史学,指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历史贯穿于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传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而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才能形成,因此,历史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最后学习取得时的知识水平,还要经常了解史学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成果。要站到历史学科和史学专著的高度来研究教材,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不能把自己的认知水平停留在与教科书相同的浅层次上,要弄懂、弄通教学大纲、教本、理清线索,完全掌握教材的知识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居高临下、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和深入浅出,使课本知识简约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3)史识,指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学法理论,等等。在任何一所学校,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者,也就是说,其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历史教学的主要思想教育任务,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学会初步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历史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对学生心理活动的了解,懂得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其特点。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从而减少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工作效益。深入研究教材固然应当,但如果不讲究对教学方式、途径、技艺的研究,就犹如把买来的山珍海味让一个不懂烹调技术的人去做,结果做出的东西只能是又腥又臭,很难下咽,成不了佳肴美味。再好的教学内容,没有合适教学规律的科学教学方法,是不能变成学生的知识财富的,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能力。
  (赤城县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发散思维是指面对问题沿着多方向思考、产生出多种设想或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通过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来实现的。既然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发散思维   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发展密切相关、互
随着社会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忽视口语教学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非常重要的责任。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足讲授——接受,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练习——再现。长期地在他主状态下学习,学生会变得被动,最终导致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独
作为女教工达到总人数90%以上的特殊单位——幼儿园,工会女教工委员会在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促进女教工在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也确保女教工权益得到更好更有效的保护,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提高女教工的素质,开创女教工工作和谐新局面,是新时期幼儿园工会女教工委员会的关键职能。  一、幼儿园女教工素质现状分析  女教职工在认识、观念上有偏差,概括为“认识有偏差,缺乏学习积极性;观念太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