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语文教育发展之魅力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ua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把握语文教育的应有本质,明了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义,从而回归"本色语文";确立语文教育的简明目标,精选语文教育的简要内容,实施语文教育的简化过程,从而崇尚"简约语文";创设语文教育的特殊情境,协调语文教育的各种关系,营造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构建"和谐语文";贯穿语文教育的诗性理念,丰富语文教育的情感体验,激发语文教育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育;人文性;发展
  一、语文教育中国化
  语文教育要把学生塑造成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即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道德意识的觉醒和自由心灵的建构,就必须而且应当谋求语文教育中国化的方向,也就是确定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位,把握语文教育的应有本质,明了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义,从而回归"本色语文";确立语文教育的简明目标,精选语文教育的简要内容,实施语文教育的简化過程,从而崇尚"简约语文";创设语文教育的特殊情境,协调语文教育的各种关系,营造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构建"和谐语文";贯穿语文教育的诗性理念,丰富语文教育的情感体验,激发语文教育的生命活力,从而追求"诗意语文";理解语文教育的生成意义,打造语文教育的绿色环境,体现语文教育的同构同生,从而呼唤"生态语文".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育呈现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魅力。
  现代性之于语文教育,远远不是已完成的谋划,不是一段死去的历史,而是依然在向未来伸展的不断变换面孔的现实性存在。它不仅是我们的宿命,而且也是对我们的挑战。站在21世纪,面对沧桑的历史和未定的未来,思考语文教育现代性,既是思考它的历史,也是思考它的现在,更是思考它的未来。
  1904年“癸卯学制”颁行,语文单独设科,从此走上了通往现代化的不归之路。一百多年来,现代性一直是我国语文教育基本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的言说背景,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也从不同维度书写了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历史谱系,使这门古老的学科获得了许多现代性的新质。
  但是,置身于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语文教育现代性同时又是一个问题性、冲突性的存在。在现代性转变过程中,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功利与审美、自律与他律、“文”与“道”、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等的对立与冲突一直缠绕着甚至拖延着语文教育现代化前进的步伐,直到今天它还远未进入成熟、自为的状态。在现代性受到口诛笔伐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反思: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具体问题所在何处?根源在哪里?它的出路在何方?本论文主要围绕这三个问题依次作了回答。
  作为一个成绩与问题并存的混合体,百年语文教育既是一段需要盘点的历史,也是一个需要超越的对象。在穿越中走向更加完善的现代,这是历史和现实交付我们的重建使命。这种建构首先要寻求哲学基础的置换,实体论思维、工具论语言观和工具理性主义的禁锢始终是语文教育无法走出现代性困境的根源,将它们“连根拔起”,构筑新的基础,是我们别无他路的选择。在建构中,找回失落的“人”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富有民族特色也是语文应有的身份标识,保持自觉的学科意识是语文不至于迷失“自我”的前提。也许克服现代语文教育的“摇摆病”,是重建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当务之急,长远至今,功利与审美、理性与感性、语文与人文、现代与传统等等关系一直处于非此即彼、分离割裂的状态,造成了现代语文教育单向度发展的局面,终结这种状态需要保持它们之间“必要的张力”。
  二、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思考
  我们所理解的重新建构,不是全盘否决和拒斥现代性的基本价值本身。现代性是一个进步和毁灭因素错杂的矛盾体。现代性给人们制造了种种磨难,但这些磨难未必不是人为将现代性的某一方面的价值绝对化的后果。功利、理性、“进步”等因素走向片面、走向独断、缺乏规约和导引,必然导致“现代”对主体的颠覆、对人性的漠视、对自然的掠夺、对传统的藐视。克服现代性危机,面向语文教育的未来,我们更赞成哈贝马斯式的“温和”态度,即语文教育现代性是一项未竟的事业,需要通过克服其缺陷来继续加以推进;语文教育现代性是一项尚未全面完成的设计,可以通过理性基础的置换等方式克服它的危机,它仍可以以崭新的姿态释放它的潜力。需要给出防止现代价值走向极端的制约因素,消解它们的霸权,从而使现代性自身归于和谐,这是我们重建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基本纲领。
  当然,作为一种前瞻性的构想,本论文无法也无意于为语文教育现代性的未来勾画出一幅清晰的轮廓,提供一套强塞的话语,或一则一劳永逸的方案,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生成性或“流动性”存在,那种先于“存在”的本质主义思维恰好是我们所反对的。
  三、追寻言语生命智慧教育
  现代语文教育经过百年坎坷历程发展到现在.又该驶向何方?笔者认为,从1902年以来.现代语文教育随着社会历史变迁和语言变革.先后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
  (1)20世纪前半叶,从文言文教学向白话文教学运动.属于语言本位教育。
  (2)20世纪后半叶,从语言教学向言语教学运动,属于言语本位教育。
  (3)21世纪初.言语学科本位教学开始迈向言语生命智慧教育。言语生命智慧教育需要超越学科中心本位.致力于打通“语言、世界(自然、社会、人文)与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关联,在大开放、大综合、全程互动的真实言语情境中培育学生的生命智慧.真正体现全面育人的教育观。这将会是语文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震杰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思考教学研究2003.
  [2]杨道麟试论语文教育中国化的方向山东师大学报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其多样化和实战化,当然包括授课方式的多样化和实战化。高校多元实战课堂更注重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现场感,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标新立异的能力。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方面探索性的提出了高校多元实战课堂建设的初步思路。  关键词:高校;多元化;课堂建设  一、高校多元化课堂的必要性  高校多元实战课堂是一个内涵广泛、寓意中性的概念,是指在专业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观念的革新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幼儿艺术方面的早期教育,伴着音乐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手舞足蹈一番,喜欢舞蹈是幼儿最纯真的共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是儿童美的教育启蒙者,是在孩子幼小心灵播下舞蹈种子的园丁,我们要深入研究舞蹈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  幼儿舞蹈是运用幼儿身体动作、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等综合手段,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幼儿歌舞。幼儿舞蹈教学是
期刊
摘 要:转化英语学习障碍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转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用爱心去感化学生,接着用适度的偏心去呵护学生在学习上受挫的心灵,然后用恒心去纠正和引导,防止旧病复发,最后教师应有给学习障碍生成绩定A的野心。教师有了这“四心”的心理品质,就能让学生唱响优美动听的英语之歌。  关键词:英语学习障碍生;爱心;偏心;恒心;野心;和谐  不论在哪所学校,哪个班级,英语学习障碍生总是普遍存
期刊
摘要:改革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主题,发展的绝对性贯穿于历史的全过程,只有坚持发展绝对性的观点推进改革,通过建立合乎客观规律的政策,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并有效执行,从而实现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  关键词:发展;改革;绝对性  一段时期,关于改革发展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用什么样的理论指导改革发展、用什么样的观点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推进改革发展,再次摆在了我们各级干
期刊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本单元,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任何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每个学生的成长,同时关系着学校的声誉和发展。然而,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班主任精心的管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纽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核心力量。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如何针对每个班级的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和内容;重视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加大实践性教学投资力度;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走校企合作之路。  關键词:电算化;实际操作;案例;实验室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发展,并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公共英语是为培养各行业英语人才的学科,如何提高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改革  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使得英语的应用更加广泛,作为高职学校,公共英语课更是加强学生英语技能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的高职公共英语课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
期刊
摘 要:本文讲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含义,笔者通过分析当前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对策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毕业人数进入社会就业,社会用工单位对员工学历需求也越来越高。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观念等未能及时跟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加之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实质性政策支持较少等,造成了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及用工
期刊
摘 要:蹇先艾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作家的重要代表。在他的成名作《水葬》里,深刻地展现了人性的阴暗:以“伸张正义”的理由高高标榜了他们的伪道德,把自己的官能快感建立在一个鲜活生命的毁灭上。两重悲剧与双重人性的表现,又将“人性的拷问”牵引出来。体现了作者强烈的人道主义同情和深刻的作家自觉。  关键词:人性;坚守;救赎;蹇先艾;水葬  蹇先艾,这位来自黔北地区的乡土文学作家,经受了“五四”文学思潮的洗礼,
期刊
摘 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有创新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三类,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改变教学方式。其次,努力营造安全愉悦、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最后,进行意义识记深刻理解物理。  关键字: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二十世纪及以前,人们推崇的是百科全书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