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方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而且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下 初中思想品德 情感教学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念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它既是思想品德课的心理基础,又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化,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创设较为直观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在情感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直接感知事物,体验情感,或者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学习对象,以产生身临其境,可见可闻的亲切感。本课导入部分选取的是这样两张图片:中国、德国堵车时交通秩序的对比。同样是堵车,中国马路混乱不堪,德国公路井井有条。两张图片在课堂开始就出示,这种直观性情境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震撼。为了加强效果,笔者还选取了网上找到的两段新闻“老外看中国交通秩序”,并请学生来朗读。老外对中国交通幽默的比喻、辛辣的讽刺,既激起了学生的羞耻感、爱国心,又刺激他们对照自身,产生完善自我的情感,从而向往有秩序的生活。这样一个来自于实际生活的导入,为后面顺利开展本课做好了一个情感的铺垫。
二、用微笑给予每位学生自信
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是无数实践活动与理论结合的产物,其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由于某个知识点的概念和理论过于抽象化,使得学生难于理解与掌握。所以学生在一次次低分成绩的打击下,逐渐丧失了主动探索与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使有想要请教教师与同学的想法,也因为胆怯、怕被嘲笑而没有付诸行动的勇气。长久以往下去,逐渐导致思想品德课的成绩越来越差。学生也越来越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为了避免时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面带微笑地对待每位学生,以鼓励的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用自己的真心去关心他们的生活,消除其思想中消极的一面。同时,教师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不能对优差劣生进行差别对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并做到耐心地回答每位学生的疑问。对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而言,教师在他们心目中有着崇高而备受尊重的地位,他们脆弱的心灵禁不起教师无情的打击与不平等的对待,思想品德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施教者,应该以身作则,重视对初中生的情感教育。
三、要做到理解、尊重、宽容学生
品德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作为学生,他们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对于学生有时违反纪律、犯错误,我们应该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并且及时纠正。“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对他们应该多一分理解,多尊重他们,宽容他们,他们毕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中学生,我们作为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会给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比如在我班上有位同学,上课时总是喜欢和别的同学讲话,违反课堂纪律,我看了以后不是在同学们面前当众点名批评他,而是在下课以后把他叫到办公室来,与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他分析上课讲话,不但自己学不到知识,而且影响班上其他同学听讲。经过一番耐心地教育后,他也承认了错误,认识到违反纪律的严重性,并且表示以后一定会改过自新、努力学习。后来他用行动证明了对老师的承诺,学习成绩也逐渐有了提高。
四、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升华情感、形成信念
一般说来,课堂中创设“身临其境”能将当事人置于虚拟的“真实情境”,充分激发其情感,调动其积极性。本课中的“跟我宣誓”、“警语创编”、“识图辨义”、“从我做起”环节都是典型的“身临其境”,而且一环套一环,具有层次性、逻辑性。通过情感融入、升华等操作程序,实现信念的内化,进而外化为自觉的行为,真正达到“明理、激情、导行”三者同步到位,进而达到“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整合行动力”的教育效果。例如:师:古人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学们,希望我们能从自身做起,遵守交规,不闯红灯,请跟我一起宣誓:“从我做起,不闯红灯,走文明路,做文明人。”生:全体起立,举起右拳,跟着教师庄严宣誓。
五、用真情换取真情、用情感点燃情感
情感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学会开发教材内、外的情感教学资源,以情优教。只有“真情实感”,才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烙印,才能达到情感内化、信念形成,最后实现行为的外化。本课作业设计的是“课外延伸”,请学生以荣辱观的第七条为切入点,联系本课所学内容来编写儿歌,主题为《不闯红灯不越线》。教师要求学生写好后能以有效的方式递交,并对学生说:如果你们信任我,有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想交流,可以课后直接和我交流。这样做的意图是:与学生的交流不是上完一节课就可以了事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继续关注他们,关爱他们,用我们的真情打动学生。因为情感需要情感去点燃,德育中我们要善于用真情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六、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手段,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使学生摆脱被强迫学习的感觉,从被动消极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又逐渐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波.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2]李纯.论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条件[J].考试周刊,2008(46)
[3]张振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教研),2011(04)
[4]郑艳菊.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注重渗透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8)
[5]姚雪芹.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 2010(08)
关键词:新课标下 初中思想品德 情感教学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念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它既是思想品德课的心理基础,又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化,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创设较为直观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在情感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直接感知事物,体验情感,或者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学习对象,以产生身临其境,可见可闻的亲切感。本课导入部分选取的是这样两张图片:中国、德国堵车时交通秩序的对比。同样是堵车,中国马路混乱不堪,德国公路井井有条。两张图片在课堂开始就出示,这种直观性情境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震撼。为了加强效果,笔者还选取了网上找到的两段新闻“老外看中国交通秩序”,并请学生来朗读。老外对中国交通幽默的比喻、辛辣的讽刺,既激起了学生的羞耻感、爱国心,又刺激他们对照自身,产生完善自我的情感,从而向往有秩序的生活。这样一个来自于实际生活的导入,为后面顺利开展本课做好了一个情感的铺垫。
二、用微笑给予每位学生自信
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是无数实践活动与理论结合的产物,其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由于某个知识点的概念和理论过于抽象化,使得学生难于理解与掌握。所以学生在一次次低分成绩的打击下,逐渐丧失了主动探索与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使有想要请教教师与同学的想法,也因为胆怯、怕被嘲笑而没有付诸行动的勇气。长久以往下去,逐渐导致思想品德课的成绩越来越差。学生也越来越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为了避免时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面带微笑地对待每位学生,以鼓励的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用自己的真心去关心他们的生活,消除其思想中消极的一面。同时,教师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不能对优差劣生进行差别对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并做到耐心地回答每位学生的疑问。对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而言,教师在他们心目中有着崇高而备受尊重的地位,他们脆弱的心灵禁不起教师无情的打击与不平等的对待,思想品德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施教者,应该以身作则,重视对初中生的情感教育。
三、要做到理解、尊重、宽容学生
品德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作为学生,他们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对于学生有时违反纪律、犯错误,我们应该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并且及时纠正。“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对他们应该多一分理解,多尊重他们,宽容他们,他们毕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中学生,我们作为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会给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比如在我班上有位同学,上课时总是喜欢和别的同学讲话,违反课堂纪律,我看了以后不是在同学们面前当众点名批评他,而是在下课以后把他叫到办公室来,与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他分析上课讲话,不但自己学不到知识,而且影响班上其他同学听讲。经过一番耐心地教育后,他也承认了错误,认识到违反纪律的严重性,并且表示以后一定会改过自新、努力学习。后来他用行动证明了对老师的承诺,学习成绩也逐渐有了提高。
四、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升华情感、形成信念
一般说来,课堂中创设“身临其境”能将当事人置于虚拟的“真实情境”,充分激发其情感,调动其积极性。本课中的“跟我宣誓”、“警语创编”、“识图辨义”、“从我做起”环节都是典型的“身临其境”,而且一环套一环,具有层次性、逻辑性。通过情感融入、升华等操作程序,实现信念的内化,进而外化为自觉的行为,真正达到“明理、激情、导行”三者同步到位,进而达到“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整合行动力”的教育效果。例如:师:古人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学们,希望我们能从自身做起,遵守交规,不闯红灯,请跟我一起宣誓:“从我做起,不闯红灯,走文明路,做文明人。”生:全体起立,举起右拳,跟着教师庄严宣誓。
五、用真情换取真情、用情感点燃情感
情感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学会开发教材内、外的情感教学资源,以情优教。只有“真情实感”,才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烙印,才能达到情感内化、信念形成,最后实现行为的外化。本课作业设计的是“课外延伸”,请学生以荣辱观的第七条为切入点,联系本课所学内容来编写儿歌,主题为《不闯红灯不越线》。教师要求学生写好后能以有效的方式递交,并对学生说:如果你们信任我,有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想交流,可以课后直接和我交流。这样做的意图是:与学生的交流不是上完一节课就可以了事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继续关注他们,关爱他们,用我们的真情打动学生。因为情感需要情感去点燃,德育中我们要善于用真情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六、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手段,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使学生摆脱被强迫学习的感觉,从被动消极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又逐渐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波.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2]李纯.论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条件[J].考试周刊,2008(46)
[3]张振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教研),2011(04)
[4]郑艳菊.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注重渗透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8)
[5]姚雪芹.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