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看“民生新闻热”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生新闻成为国内大众传媒一个突出亮点且“风景这边独好”是不争的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民生新闻在发展与传播中不自觉地走入了误区,甚至对人们的新闻传播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误导。本文在注重误区剖析的同时,就如何实现民生新闻的外在与内涵并重提出很多富有建设性的见解。
  【关键词】民生新闻 误区 冷思考
  
   提到“民生新闻”,目前业界争议颇多:一是关于民生新闻的诞生时间及来源。有的说民生新闻以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的诞生为起点;有的提出上个世纪末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栏目首开先河;有的认为民生新闻发端于都市类报纸,成就于电视新闻;有的则提出民生新闻诞生于都市报和晚报的“社会新闻”报道,其雏形是报纸的都市新闻和市井新闻,在20世纪90年代初便已小有影响……二是关于“民生新闻”的提法。有的说民生新闻就是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密切相关的社会新闻;有的认为民生新闻是一个不具有独立内涵的概念,理由是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民众和民众关心的,都应该是民生新闻;有的则提出民生新闻是代表了一种态度,一个选取新闻的角度,而不是一个新的体裁或新闻样式。不管怎么说,民生新闻成为大众传媒一个突出亮点且“风景这边独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民生新闻在受到受众广泛认同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其在发展中不自觉地走入了误区,甚至对人们的新闻传播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误导。
  误区之一:民生“新闻化”而非新闻“民生化”
  近年来,媒体利用多种形式披露了民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并通过主动衔接,争取各相关方面的良性互动,使之得到较好解决,形成了“民众→媒体→相关方面→民众”的良性循环,民生问题“新闻化”受到各方认同。但是,一些媒体的新闻报道却过于集中在民生领域,太多的零散信息占据了媒体大量的版面和时段,而有些内容根本就不值一报,新闻“民生化”的结果是挤占了其他类新闻,与新闻规律相悖。
  观点:民生新闻的价值再大,也无法解决、代替、涵盖所有新闻的价值和内容。对于民生新闻的报道,媒体在总体上要有一个尺度,时政新闻等硬新闻与民生新闻各司其职,相得益彰,更加符合新闻规律。
  误区之二:民生新闻市民化而非低俗化
  民生新闻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于是,不少媒体片面理解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市民化,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一味迎合市民的“好奇心”甚至“窥私欲”,以街谈巷议,张家长李家短,奇闻怪事等为主,刻意展示难登大雅之堂的“花边新闻”和“市井新闻”,热衷于“追星”、“写性”、“曝腥”,降低了民生新闻的品质和格调,导致民生新闻风格求软、品味求低、色调求暗,一时间民生新闻似乎成了婚外情、忤逆子、邻里吵架、鸡鸣狗盗、事故灾难等等的代名词,而这些新闻仅能充当谈资,难以发挥“环境守望”的社会功能。
  观点:民生新闻市民化绝不是对百姓隐私的放大、对某些人“看客”心理的迎合,而是讲述普通人在这个纷繁变化的时代,心理上的变化以及人性的共鸣。新闻人要坚持以公众利益为重的准则,坚持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反对新闻的低俗化。
  误区之三:民生新闻品牌化而非泛专栏化
  一些媒体将民生新闻品牌化理解成泛专栏化,在栏目的设置上,贪多求全,且存在“跟风”和“模仿”现象。翻开各类报纸,人们都会看到不少民生类专栏,有的一张报纸就拥有多个民生栏目。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千报一面的现象较为突出,有的不仅专栏雷同,连报道方式也雷同,这就使得民生新闻丧失了原有的地域和文化特色,丧失了个性和对受众的吸引力,致使栏目发展走向同质化。
  观点:古人云:“学我者死,似我者俗,叛我者生。”民生新闻的品牌化并不意味着栏目多多益善,鲜明独特的栏目个性不但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本地受众的“眼球”,更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栏目因被克隆而陷入同质化的怪圈。也只有突出个性和创新性,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注入新鲜元素,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风格,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民生新闻品牌,才能使栏目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和空间。
  误区之四:民生新闻本土化而非“小民生化”
  实践告诉我们:人们对身边事情的关注通常要超过对较远地方事情的关注,因此,地域特色与本土文化应该是地方媒体的最大优势。然而,在一部分民生新闻采编人员眼里,将本土化理解成传统的关乎身边百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方面的新闻,也就是狭义的民生新闻——“小民生化”。于是乎,把视角放在身边百姓日常生活上,报道面局限于当地社区、街道以及家庭,内容大多沉湎于日常的琐事之中。
  观点:民生新闻的本土化,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但同时还应兼顾国家的大背景大环境,以此增加新闻的权威性和厚重感。这就是广义上的民生新闻——“大民生”,也是人们常说的“国计”。媒体不仅要注重选择当地有价值的民生小事来反映社会大环境,还要从国家层面的时政、经济等“大新闻”、“硬新闻”中寻找出与当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民生”的角度对“国计”进行解读或诠释。
  误区之五:民生新闻故事化而非表面化
  近年来,不少媒体的民生新闻重在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这在其新闻理念方面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但现在的问题是:许多民生新闻版块满足于对新闻事实的简单堆砌,老百姓的琐事越讲越多,以至于泛滥成灾,却“缺乏对新闻主题深度的阐释和挖掘,缺乏理性思辩和批判的力度,缺乏对同类型现象规律性的把握和核心化剖析”。①同时,一味追求“短、平、快”,无暇或无力作深入调查和背景分析,使得报道浮于表面,内在价值流失,说穿了,也就是说在事件的表象上做文章。
  观点:民生新闻故事化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新闻的表现手法,不仅增强了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还使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但是在采编中要做到快慢结合、深浅交错、长短搭配、张弛有致。尤其是要向纵深发展,开辟引导受众理性思考的空间,善于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及广大民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明确解释,以报道的“高度”和“深度”在媒体竞争中取胜。
  民生新闻的勃兴,为深化新闻改革提供了新思路。那么,怎样让民生新闻从一道以色香味引人的休闲食品变成一种外在与内涵并重的佳肴呢?
  一、视角:“如果说小民生强调的是新闻内涵的话,那么大民生强调的则是新闻的视角。民生新闻应该以小民生为基础,突出实用性和服务性;以大民生为突破口和发展出路,更充分地发挥新闻守望环境、开展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②同时,采编中还要尽量做到将理性化的专家视角与感性化的平民视角结合起来。
  二、内容:
  1、“‘民’的主体内涵上还远未扩大,农民的缺席、农民的失语更是一种遗憾”。③要尽快扭转民生新闻对市民偏爱和对农民冷落的局面,将触角向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素材的“新农村报道”拓展;“‘生’的客体属性上还远未拓宽,在生活、生存、生计、生命的层面中还大有文章可做”。④
  2、与物质生活相比,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心理生活同样是民生新闻资源的富矿,应该得到更为充分的反映,通过展现普通人的欢乐与忧伤,希冀与失望,抗争与无奈,形成“人的启示”。
  3、突出自身的“公共服务性”,不仅仅是对百姓日常生活的服务,还要注意将百姓的日常生活与政府的相关政策结合起来,为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形式:美国学者梅尔文·门彻说,“优秀写作的基本原则:要展现,不要讲述”。民生新闻独特内涵决定了它要摒弃传统写作方式,讲求故事化、情景化和悬念化,并注重再现新闻情境。即使是新闻评论,也不必执著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意义,提出指导性意见,而要力求以幽默、调侃的形式和诙谐、风趣的笔调进行一家之言式的评论,让受众在笑声中受到启迪。■
  参考文献
   ①张新英,《民生新闻向何处去》,《今传媒》,2006年06期
  ②张国军,《民生新闻应该把握的几种关系》,《城市党报研究》,2007年01期
  ③④李洋,《民生新闻:兴起与兴盛》,《新闻界》,2005年05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文广传媒中心)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高频电刀配合爱杰特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6例宫颈中重糜烂患者,采取高频电刀配合爱杰特治疗为联合治疗组。57例宫颈中重度糜烂患者只用高频电刀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是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大亮点,是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中迈出的坚实一步。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经历了凸折的历程,较之于
成本控制管理是经济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公立医院管理者要充分认识成本控制手段在医院经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索成本控制的实施途径,通过建立成本控制指标体系,健全成
肺血栓栓塞症 (PTE)由于其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临床表现相类似,极易误诊,且病死率很高.如及时得到诊治则病死率可由25%~30%下降至2%~8%[1],因此,
【摘要】时政新闻在媒体的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缺乏亲和力,导致百姓不愿意看,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本文在介绍了时政新闻缺少亲和力的现状后,重点从报道思维、报道角度、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语言等五个环节来论述如何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关键词】时政新闻 亲和力 五个环节    时政新闻在媒体的报道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时政
管理会计又称为“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
【目的】了解胃镜室微生物状况及清洗消毒情况,以指导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胃镜室空气、医护人员手、电脑键盘和胃镜进行动态细菌检测分析。【结果】消毒、检查同处一室期
大力推广作物间套种技术,既是解决农业生产发展中耕地不足的问题,又是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多熟制种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该文从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效、
小麦白粉病是烟台市冬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介绍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分析了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并提出了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对策,为进一步防止小麦白粉病的
【目的】评价医学大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怀化医专1308名医学新生进行SCL-90调查评定,各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分性别、生源地进行亚群体各因子分比较。【结果】医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