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将苯丙氨酸接枝到马来酸酐聚乙二醇酯末端,合成了氨基酸改性不饱和酸酯,并将其引入到聚羧酸减水剂(PCE)中,制备了耐泥PCE;研究了氨基酸改性不饱和酸酯、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用量对水泥-蒙脱土净浆耐泥性能的影响,并结合蒙脱土吸附量、层间距和孔结构的变化,对耐泥PCE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PCE相比,采用耐泥PCE制备的水泥-蒙脱土净浆初始流动度增大18.6%,经时损失率从39.5%降低至13.7%;氨基酸改性不饱和酸酯有效降低了蒙脱土对PCE的吸附量,抑制了蒙脱土的插层吸附和表面吸附.
【机 构】
:
中建西部建设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5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苯丙氨酸接枝到马来酸酐聚乙二醇酯末端,合成了氨基酸改性不饱和酸酯,并将其引入到聚羧酸减水剂(PCE)中,制备了耐泥PCE;研究了氨基酸改性不饱和酸酯、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用量对水泥-蒙脱土净浆耐泥性能的影响,并结合蒙脱土吸附量、层间距和孔结构的变化,对耐泥PCE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PCE相比,采用耐泥PCE制备的水泥-蒙脱土净浆初始流动度增大18.6%,经时损失率从39.5%降低至13.7%;氨基酸改性不饱和酸酯有效降低了蒙脱土对PCE的吸附量,抑制了蒙脱土的插层吸附和表面吸附.
其他文献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29Si固体核磁共振(29Si SSNMR)技术,对不同镁硅摩尔比下氧化镁/硅灰(MgO/SF)试样的水化产物进行了微观结构和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成的水化硅酸镁凝胶(M?S?H)聚合度较高,结构复杂,M?S?H的形成离不开氢氧化镁(MH)的形成和解离,二者在Mg2+的争夺方面存在竞争关系;MgO/SF试样水化反应早期主要生成MH,后期主要生成M?S?H凝胶,龄期的延长有助于M?S?H的聚合,长龄期养护有利于Q1向Q2、Q2向Q3的转化;富镁条件促进了M?S?H的生成,长
为了研究不同养护温度条件下蒸养混凝土断裂性能的变化规律,开展了养护温度为20、45、60、80、95℃的混凝土三点弯曲梁断裂试验.基于双K断裂理论,分析了不同养护温度下蒸养混凝土的断裂性能,探讨了高温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损伤因子与其断裂韧度损失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5℃养护条件下与20℃养护条件下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断裂性能基本相同;养护温度大于45℃后,随着养护温度升高,高温导致的热损伤效应增强,试件的起裂韧度、失稳断裂韧度、断裂能和特征长度均呈下降趋势;采用弹性模量或抗压强度定义的强度损伤因子与断裂韧度
为实现类似贝壳珍珠母的多级分层结构,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仿真模型,研究超高延性混凝土(UHDC)材料分层仿生组装后的性能,分析裂缝开展、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应力分布和层间滑移等情况,并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设计分隔/连接尺寸,可使分层仿生梁的主裂缝实现偏转和分叉,激发更多裂纹,但其变形不再符合平截面假定;分层仿生梁较整浇梁延性特征明显,在耗能能力和韧性方面有明显提升.
为了探明微胶囊芯材(环氧树脂)修复水泥基材料微裂缝的毛细渗透机理,采用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量环氧树脂的接触角及表面张力,并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环氧树脂在水泥基材料裂缝表面的润湿效果,研究温度、裂缝宽度、环氧树脂种类等因素对环氧树脂渗透能力的影响,建立了毛细渗透理论模型,进行模拟渗透试验.结果表明:在20~50℃范围内,升高温度能降低环氧树脂黏度,增强环氧树脂在水泥基材料微裂缝中的毛细渗透能力;环氧树脂在窄裂缝(一般小于200μm)中渗透时,初期可忽略其自身重力影响,渗透驱动力主要来源于毛细作用;在裂缝宽度为5
基于湿盐砂环境下锈蚀钢绞线混凝土试件中心拔出试验,分析了钢绞线锈蚀率、黏结长度、箍筋及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条带加固对锈蚀钢绞线混凝土黏结-滑移曲线、黏结强度及失稳模式等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FRP条带及箍筋减少了混凝土劈裂破坏的发生;随着钢绞线锈蚀率的增大,黏结-滑移曲线由微上升滑移、微下降、强化及平稳下降四阶段转变为微上升滑移及快速下降两阶段;以锈蚀率1.50%为界,混凝土初始黏结强度及黏结强度随锈蚀率增大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随黏结长度增大,初始黏结强度分布范围及最大黏结强度明显下降;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