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资源获取差异化对策研究

来源 :电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250028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网络资源获取差异化的抽样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资源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何正确引导和控制大学生科学健康上网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网络资源;差异化;对策
  1.前言
  网络资源获取的差异化关系着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研究他们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差异化、发现存在其中的问题,对于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传播功能、推动大学生绿色上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1月16日发布的第33次《中國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就学历结构而言,学生网民所占比例远远超出其他行业占据了首位,网络资源已经渗透到他们对社会认知的各个方面。学生网民对网络资源的获取左右着他们的社会认知和行为模式:一方面,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光怪陆离、包罗万象的神奇世界;另一方面,他们又容易被网络信息的力量主导和控制,凡事离不开网络,甚至迷恋网络。
  作为一个新世纪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不应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接受新事物和新信息,而网络就是新事物的代表,很好地掌握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是衡量当代大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大学生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畅享大量信息,是大学生们获取知识、了解世界、开拓视野的重要渠道,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客观数据表明,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已成为中国网民重要主体,他们的上网行为应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2.研究的对象
  本文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为象展开网络资源获取差异化实证调研,对高校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网络资源获取的差异对大学生产生的各方面影响,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以推进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资源获取差异化的抽样调查,指出大学生应重视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现实交流,不要把网络当成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大学生网络资源需求利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高校及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需求和利用的各种对策, 使网络资源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1]。
  当前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研究他们网络资源获取差异化,发现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推动大学生科学健康地上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资源获取差异化的抽样调查(详见表1),分析当前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资源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何正确引导和控制大学生科学健康上网的对策及措施。引导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提高科学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和自觉性,控制上网时间,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对大学生网络资源获取差异化情况调查结果分析后发现:总体来说大学生认为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是应因人而异这说明青年学生对于网络的总体把握能力比教强,同时也说明网络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是很大的,网络对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多数的学生上网比较随意,并非是在精神空虚、孤独、调节压力、发泄情绪时才会上网。通过对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表了解到,大部分的学生对上网时间的控制是在自己的中,小部分的学生有时会上瘾,但大多数时间还是知道适可而止的,另外一些的学生想控制时间,但一旦上网就忘了时间,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没时间概念,顺其自然,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女生都能够较好地控制上网时间,有较好的上网时间概念与时间的节制。
  分析看出大学生们正处在人生的转型期,常常都要经历一个无所适从,浮躁放纵的阶段,这种浮躁和放纵有时表现为好高鹜远,急于确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盲目自信或自负,有时甚至表现为不能安心学习,喧腾躁动。这些因素都是促成了大学生想在网上寻找刺激的行为,上网成了这些学生寻求心理寄托、释放身体压力、松弛身心的一种有效方式[2]。
  3.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提倡素质教育, 尊重个性和追求平等的今天, 面对网络的诱惑与冲击, 学校的象牙塔和家长的禁锢将会使大学生更容易溶入“平等、互动和无约束”的互联网络当中[3]。因此,面对互联网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应着力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营造健康积极的高校网络文化,促进学生“有意义上网”的文化氛围。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信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大学生对网络认识的加深,大学生应该学会如何扬长避短,让网络资源发挥它应有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提出对大学生上网采取引导与规范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消除网络负面影响,使之能被更多的大学生接受和认同。
  第一,一些大学生对电脑网络技术运用并不十分了解,大多未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有些同学甚至连简单的软件下载安装都不会。提出高校应增加开设网络技能和网络资源利用
  方面的专门课程与讲座,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的流行的软件下载使用、建立个人主页等等,提高上网技能。
  第二,提倡学生与家庭、学校、同学、朋友之间的面对面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进行正确引导和有效监督,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
  第三,高校应适当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疏导网络情感,正确处理网络交往关系,引导学生绿色上网。
  第四,引导学生多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建立适合大学生的绿色网站。如学校可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智力游戏、竞赛等,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在假期里可针对大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举办各种培训班,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使他们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有意识地将他们的视线从网络上转移出来。
  第五,创建网上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排忧解惑。
  第六,对学生上网进行全程监控,安排相关老师巡堂,学校图书馆的网站可以安装过滤软件对网上信息进行过滤, 对色情、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进行屏蔽,被列入名单的不良网站和有不良内容的信息将被拒绝点击进入。
  4.结语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环境的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成为我们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利用率最高的信息资源之一。对它有效的获取和利用,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也是个人信息能力与素质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是未来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4]。
  参考文献
  [1]孙胜平,朱秀芹,王利娟,张绪才,张迪,曹高芳.大学生网络资源需求和利用情况探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05):43-45.
  [2]王毅蓉,刘泉凤,梁甬,张义军.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生上网行分析及对策[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3,03:69-73.
  [3]黄立冬.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网络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与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9):127-129,132.
  [4]赵磊,张守业.大学生上网都干些啥——大学生网络资源利用情况调查与思考[J].统计教育,2006(08):53-56.
  作者简介:王毅蓉,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图书馆馆员。
其他文献
高温天,宝宝容易心浮气躁,奶奶教宝宝做一个有趣的小玩意儿,随手转一转,转走宝宝的烦躁,转来好心情。  幸福小目标  《3-6歲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幸福加点料  1.祖孙俩扫描二维码,听轻松的音乐《开心的笑》,放松一下吧。  2.延伸问题:宝宝,你还记得最让你生气的一件事吗?回忆一下,自己是怎么不生气的吧!
<正>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我国各大煤炭企业集团在成本管理方面采取了诸多管理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部分煤炭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仍然存
阐述了GIS的局部放电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目前普遍采用的5种在线监测方法。介绍了相位门极控制、物理—化学诊断、小波和有限时域差分等近期新的研究,在故障模式识别方法中,重点
提出一种预应力混合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新型节点,利用ABAQUS软件建立1个现浇节点模型、1个预应力直接装配式节点模型和6个预应力混合装配式节点模型,在验证建模方法可靠的基础
ALC在装配式建筑中广泛应用,针对当前ALC墙体节点设计存在的热工缺陷进行分析,提出新的设计优化方案。构建了ALC墙体节点热工性能试验系统,在维持室内温度26℃和室外温度-15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推进是提升县级公共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一个大好契机,同时也是传统图书馆走向现代化图书馆的一条很好的途径。本文通过呼图壁县图书馆在实施共
【摘要】本文讨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文献组织、信息组织、知识组织等三种基准组织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常用的组织形式,提出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组织策略中,应关注三者之间基本理念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组织;信息组织;知识组织;网络    进入21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文本复制的便利和自由发表的可能,使得信息资源呈几何级数增长。然而,大量的无序信息不仅无助于资源的利用,反而加剧了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