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性微写作:观点鲜明,条理清晰

来源 :中学生天地·语文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高考语文卷中“微写作”型语言文字运用题越来越多。这类题目,常常选用新鲜的、充满思辨性的语料,要求大家对某件事、某个话题展开思考,让同学们在观照世间百态中体察世界、社会和人生,在表达中培养辨真假、识美丑的能力。
   比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语文测试第6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著名地标——拥有80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起火,93米的塔尖在大火中坍塌,值得庆幸的是主体结构和两座标志性的塔楼幸免于难。《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现场的法国人民目睹如此惨状,忍不住痛哭流涕,甚至有人唱起了祈祷歌曲,为巴黎圣母院祷告。法国当地电视主持人在现场直播中表示,预计圣母院重修至少需要8—10年,在此期间不会对外开放。
   部分网友在面对巴黎圣母院火灾事件时,想起了一百多年前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一事,表达了类似“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的观点,如某网友说“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请针对这个观点,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100字。(4分)
  “写一段评述性文字”,首先要做到紧扣事件,观点明确,态度鲜明。
  来看下面这个答案。
   对于这场世界闻名的火灾,我们应对此深感意外与惋惜。针对这一事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我认为世界上很多火灾,并非别人故意放火的,是消防没有做到位才导致惨重的损失。所以,我们要做到防微杜渐。
   虽然有观点“我们应对此深感意外与惋惜”,但整个回答没有针对材料中的具体事件和观点展开评述,属于泛泛而谈,偏离题意。
   还有的同学这样回答: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地标,其历史文化价值自然不可忽视。诚然,中国曾被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但也有法国人民(作家雨果)站出来为圆明园发声。现如今是21世纪,我们该不该将从前的仇恨施加到如今的巴黎圣母院火灾事件上来?
   这位同学肯定了巴黎圣母院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提出了法國人民为圆明园被烧毁发声,最后却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该不该将从前的仇恨施加到如今的巴黎圣母院火灾事件上来?”让人不知道他对网友“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的观点是认同的还是否定的。
  观点还要符合社会价值取向。
  巴黎圣母院不仅是巴黎的地标,它在建筑史、艺术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圆明园毁于战乱是历史的伤痕,巴黎圣母院起火坍塌是和平时期的遗憾,它们的消失都是全人类的损失,认为这场火灾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显然是狭隘的,应该被批判。但却有同学对此持赞同态度。
   对于网友的观点,我是认可的。这场大火烧得好,世间皆有因果,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道歉了吗?八国联军侵略中国,道歉了吗?日本对南京三十万的冤魂,道歉了吗?所以,牢记历史,提高警惕。
   尽管“牢记历史,提高警惕”的结论值得肯定,但对网友的观点持赞同态度,是思想认识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提出观点后阐述理由,争取做到多角度思考,有条有理,脉络清晰。
  这种观点是偏激的。从爱国角度来看,网友们是在为中国打抱不平,但从道德层面来看,该观点有幸灾乐祸的意味,有损国人形象,违背了中国和平共处的原则。再者,巴黎圣母院也是璀璨的珍宝,其遭遇不幸也是世界的损失。
   这个答案首先指出网友的观点“是偏激的”,然后从道德层面“有损国人形象,违背了中国和平共处的原则”及从全球视角这是“世界的损失”两方面阐述理由,具有说服力。
   再来看下面这个答案,该答案观点明确——“这种说法是不可取的”,并从全球视角出发阐述理由,态度鲜明,立意高,但因为理由分析只有一个层面,得分会受一点影响。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可取的。巴黎圣母院同圆明园一样不仅仅是本国的珍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都是世界上所有人共享的财富,我们应该正视历史,对这场大火深表遗憾、痛惜而不是幸灾乐祸。
   总之,想要写好这类评述性短文(新闻短评),就要多关注新闻短评的内涵、特点和写作要求。多思考,多训练,做到理性思考、观点鲜明、语言精练、说服力强。
其他文献
春天百花争艳,太耀眼了;夏天烈日炎炎,太泼辣了;冬天白雪皑皑,太冷漠了.唯有秋天,那落叶纷纷的秋天,我最依恋,我最喜欢!瞧,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天空变得高远了,瓜果变
期刊
人生充满了错觉,它也许是成功与失败的转折,抑或是奋斗与停滞间的高墙。我对错觉的认识,源于父亲带我去看山的经历。   家乡的山也许是平庸的,没有泰山之盛名、华山之巍峨,却给年少的我无尽的幻想,幻想山中的七个矮人,幻想林间的白兔灰狼,幻想自己就住在山腳之下。某个晴朗的夏日午后,一向忙碌的父亲终于同意了我连年断续的请求,走向那座离我家不远的小山——我当时是这么想的。   兴高采烈,心儿热过盛夏骄阳,
期刊
身为一线语文教师,成为像于漪、吴非(原名王栋生)那样的语文名师,是我从业以来的夙愿。余生也晚,于漪是老前辈,了解不多且素昧平生;而吴非先生虽亦是长者,却曾当面聆听过教诲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纵观20世纪西方美术史,从毕加索的《亚维侬少女》到杜尚的《小便器》再到今天的当代艺术,艺术呈现多元化发展。而艺术教育自包豪斯体系到博伊斯等,那些具有时代感的艺术体系
期刊
从现代艺术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民间工艺的市场化发展,不是一种单项的、直线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文化与经济的双重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相互影响的过程。民间艺术品一旦进
期刊
概要寫作是一种常见的学术型写作任务。它是一种“阅读+写作”的复合型任务,因此对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概要写作很重要的一个技巧是准确提取信息。信息提取有一定的技巧。首先,要分析阅读材料的类型。阅读材料若是一个故事,可以试着找找When,Who,Why,What,Where 和How。其中,最重要的要点是“某人(Who)做了何事(What)”。若是夹
期刊
2019年3月绍兴市高考科目适应性测试语文卷第5题   “象形诗”独具创意,特点鲜明。请概括以下诗作的内容,并阐释这首“象形诗”的创意。(5分)  花苞起  花芯现  花瓣打开  花正艳  试题解析  这道题以一首短小精悍的“象形诗”营造情境,设置了诗作内容概括和阐释创意两个问题,以此考查要点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象形”就是用线条、笔画勾画物体的特征,以此形状表达它的含义。“象形诗”顾名思义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