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文明是华夏大地的缩影

来源 :文化月刊·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族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也是一个绚丽精彩的现代民族。它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文化传承丰富多彩。细细品味它的演进密码,既可追寻中华民族孕育发祥的足迹,又可探究藏缅语族人群流离迁徙的踪影,还可聆听人类从远古走向未来妙曼而坚实的跫音。炎黄二部同生共荣,逐步形成中国远古文明的轴心;赫赫戎禹定鼎有夏,最终奠定华夏政治文明的基石。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让后人为这个永不衰老群落的顽强所敬佩、动容。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远古文明,是羌族历史文化的基底。在这里留下的人类与自然抗争所催生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开创了东方人类从此走向辉煌的先河。对自然、人文环境的适应,是羌族历史文化的灵魂。无论是在北方的广袤原野,还是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无论是游牧农耕,还是制陶冶金,他们都在“天人合一”的哲学中找到生存发展的最高智慧。这也注定了历史上这个民族文化的多样与变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无私奉献、永不滞留成就了羌民族奔放豪迈、不拘一格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品质。
  融合是羌族历史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在远古时期,古羌人就同蛮、夷、狄、夏等族群发生过密切的联系,以后,又与匈奴、鲜卑、契丹、回鹘、蒙古等众多民族有过深刻的交往,并逐步融合到其他民族之中。而经过千百年流徙浪迹、离乱悲伤的其他羌人,为适应变化的环境,也“分别各自为种”,逐步分化繁衍成了其他新兴的民族。到宋明时期,除岷江、涪江上游等地区的居民尚保留了“羌”的称呼外,绝大部分均已演化为新的民族共同体,或融入其他民族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羌族就像一座绚丽夺目的冰山,在自然与社会的滚滚热浪中,逐渐消融,浸润并汇入四散的溪流江河,以自己的乳汁和躯体养育了中华大地上气象万千的多民族文化生态。
  散落在中华大地上丰富的历史文化碎片构成博大精妙的画卷,为我们揭示远古至今羌民族的历史沧桑。隐匿在字里行间的雪泥鸿爪书写成亘古不朽的典章,为后人吮吸品味留足了不竭的智慧源泉。
  (作者为著名羌族学者、《羌族通史》作者)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