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CaCl2对盐胁迫下苹果砧木T337生理特性的影响

来源 :华北农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不同浓度外源喷施CaCl2对盐胁迫下苹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二年生T337实生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法,设置100 mmol/L NaCl(T1)和100 mmol/L NaCl+4种不同浓度CaCl2(5.0(T2),7.5(T3),10.0(T4),12.5 mmol/L(T5))处理,以去离子水浇灌为对照(CK).测定各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与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延长,T337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呈先升后降趋势,丙二醛(MDA)、胞间CO2浓度(Ci)、脯氨酸(Pro)和相对电导率(REC)呈不断上升趋势,初始荧光(F0)、PSⅡ最大光能转化率(Fv/Fm)、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下降趋势;相比CK和T1,外源CaCl2处理后T337叶片各指标的变幅均减小,存在明显浓度效应.其中,T4(10 mmol/L)处理下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Pn、Tr、POD、F0及SOD降幅最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MDA、REC和Ci升幅最小,显著高于CK,低于其他处理组.14个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Pn与CAT、Tr、Gs、F0、Fv/Fm、ETR、SPAD、SOD和POD呈正相关,与Pro、MDA、Ci、REC呈负相关.将盐胁迫处理后相关的14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2个主成分,其特征值分别为11.190,2.295;第一、二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依次为79.930%,16.394%,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6.324%,符合分析要求.依据主成分得分排序,外源CaCl2对T337盐胁迫缓解能力由高到低为T4>T3>T2>T5.因此,10 mmol/L的CaCl2能更好地改善盐胁迫下T337砧木叶片的光合荧光特性、提高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能力、增强生物膜稳定性和通透性达到缓解盐胁迫的效应.
其他文献
为探究表油菜素内酯(EBR)对辣椒镉抗性的作用机制,以晋椒503为试验材料,在苗期进行高浓度镉(100μmol/L)胁迫,对喷施不同浓度EBR的辣椒幼苗各项生理性指标和抗逆相关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镉离子可下调辣椒幼苗的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物酶活性、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循环的清除效率,上调辣椒DHAR、GR、MDHAR、CAT和WRKY25基因表达量;施加100μmol/L的EBR可以激活DHAR、MDHAR和WRKY25等基因的表达,增加辣椒幼苗的生物量,增加叶片中
为挖掘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茎粗的位点,改良西南地区玉米耐密性和抗倒伏能力.利用301份来源于玉米骨干亲本掖478和R08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低种植密度(57000株/hm2)、高种植密度(114000株/hm2)条件和2014,2015年云南省景洪鉴定茎粗,并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的QTL ICIMapping V4.1和基于混合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的QTLNetwork 2.0分别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和QTL与环境互作分析.结果表明,双亲茎粗差异比较显示,掖478茎粗对密度变化不敏感,而R08
为了探讨外源钙对提高羊草耐受性的作用,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的羊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无菌培养方法,研究了补加不同浓度CaCl2对盐、碱、渗透、低温4种非生物胁迫下羊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mmol/L NaCl胁迫时羊草幼苗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当补加1 mmol/L CaCl2后羊草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幼苗的根长、叶长与鲜质量增加.pH值8.5、300 mmol/L Mannitol胁迫时羊草幼苗的生长均会受到显著抑制,当补加1~20 mmol/L CaCl2后未能有效缓解碱
为探明不同水分胁迫的时间和程度对水稻籽粒淀粉合成和产量的影响.以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在2018-2019年分别在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进行轻度(-20±5)kPa、中度(-40±5)kPa、重度(-60±5)kPa水分胁迫处理,以淹水灌溉为对照(0 kPa,1~3 cm水层),测定分析籽粒糖和淀粉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产量.结果表明,在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轻度水分胁迫使水稻籽粒中的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降低,最大降幅分别为33.7%,14.3%,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2.4%,
为探究免耕半固态播种模式对水稻剑叶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设计翻耕半固态直播(FZ)、免耕半固态直播(MZ)、水稻插秧(YZ)和传统撒直播(CK)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剑叶生理和光合特性的特征.与CK处理相比,2016年早稻中早39、湘早籼45号FZ、MZ处理的剑叶SPAD值在乳熟期-成熟期显著高于CK处理,2017中早39的FZ、MZ、YZ处理较CK处理早稻与晚稻增幅分别为0.85% ~15.41%,1.60% ~13.04%,且在齐穗+28 d和齐穗+35 d均达到显著性差异.FZ
兽医病理生物学与疫病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前期预测了新的ETT2伴侣分子YgeG,为了获得大量有活性的YgeG蛋白,对其功能进行鉴定,并筛选出与其相关的具有活性的ETT2分泌效应蛋白,将对目的蛋白原核表达条件进行优化.以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81(AE81)为模板对基因ygeG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ygeG,并进行测序鉴定.经鉴定正确后的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对重组蛋白的诱导条件进行优化.SD
为了更好地利用分离自棉花根部的内生拮抗细菌S258进行生物防治,特别是利用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植物病害的防治,以棉花黄萎菌和西瓜枯萎菌作为靶标病原真菌,以拟南芥作为指示植物,通过二分格培养皿对峙培养法测定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对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以及对植物的促生长活性.结果表明,内生细菌S258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对病原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与阴性对照大肠杆菌DH5α相比,对棉花黄萎菌和西瓜枯萎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0.9%,10.1%.与不加细菌的空白对照相比,对拟南芥
为了明确引起天津地区番茄果实褐化的病因,采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和RT-PCR技术对采自天津的番茄病样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天津地区番茄果实变褐的病原为番茄花叶病毒.进一步对该病毒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对该病毒的外壳蛋白(CP)、运动蛋白(MP)和126蛋白进行了序列分析.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分离物的3个蛋白基因均与美国分离物USA_99-1)的进化关系最近.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CP基因与其他分离物的平均相似性为95.53%.MP基因与其他基因分离物的平均相似性为95.21%.126蛋白基因与其
为研究胍基乙酸配伍不同甲基组合物对肉仔鸡生产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AA肉仔鸡32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按摩尔比添加胍基乙酸和甲基组合物(蛋氨酸、甜菜碱),连续饲喂42 d,测定各组的的生产和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胍基乙酸与甲基组合物合理配伍可以改善肉仔鸡生产和屠宰性能,其中按胍基乙酸4 mol配伍蛋氨酸2 mol、甜菜碱2 mol,可以显著降低料肉比(P<0.05),按胍基乙酸4 mol配伍甜菜碱4 mol可以显著提高宰后全净膛率(P<0.05).
为了研究紫甘薯叶片响应UV-B辐射增强的分子机理,以滇紫甘薯24(DZS24)的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自然光照与人工增补UV-B辐射(T=7.2 kJ/(m2·d))下DZS24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477个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其中382个上调表达,95个下调表达,GO功能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显著富集在生物过程的氧化还原过程和分子功能的氧化还原酶活性中,KEGG代谢通路分析共富集到9条显著差异通路,其中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通路所包含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最多.紫甘薯叶片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