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长跑·长跑要领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min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径:各项运动的基础
  
  田径运动包括径赛和田赛。径赛包括各种距离的竞走;不同距离的跑、跨栏跑、障碍跑和接力跑。田赛有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撑竿跳高;轻、重器械投挪等。总计包括有男女四十余项运动。
  经常参加田径运动,可以使肌肉匀称有力;提高骨骼抗折、弯、压和扭转的能力,对于心血管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良好的影响;使大脑更加灵活,动作敏捷,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
  田径运动是一项走跑跳掷全面训练的运动。因此,它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几乎所有的运动都要从事这样的基本训练。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能力也是非常需要的。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甚至把田径运动列为提高民族体质和挑选士兵的项目。
  
  长跑:理想的髓身运动
  
  长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一个项目,属于周期性耐久力的运动项目,对人体功能的锻炼比较全面。它除具有田径运动共有的锻炼作用外,特别是能增强心肺功能。长跑锻炼后心跳减慢,使心脏在每次收缩后都有较长的休息时间,这为从事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提供了较大的储备力量。心血管医学的研究发现:40岁以上的人,重新开始长跑等健身训练,其心血管功能可以达到不从事体育锻炼的20岁年轻人的水平。少年儿童经常练长跑,可以长得快,长得高。研究发现,长跑不仅能增强下肢,还能增强腰背肌,有助于保持身体的良好姿势,纠正不良姿势,并大量消耗体内的脂肪,因此很适合胖人用来减肥。
  
  长跑要领
  
  1 腿的动作是关键,一是跑时后蹬腿要充分有力,髋、膝、踝各关节要充分伸直,前摆腿高抬,带动髋部尽量向前送,小腿放松顺惯性成自然折叠;二是以前脚掌先落地,不要让脚跟先落地,否则不但跑不快,还会引起头晕、肚子痛、膝关节和脚跟痛等现象。
  2 摆臂有助于腿的动作,加快跑的速度。摆臂时,两手自然半握拳,肘关节适当弯曲,稍离开躯干,前后自然摆动;尽量做到“前摆不露肘,后摆不露手”,并且注意不要低头弯腰和端肩,以免跑完后两臂肌肉酸痛。
  3 上体要正直,头与上体成一条直线,略向前倾,这样有利于后蹬用力和向前摆腿。但不要过分前倾后仰或左右摆晃,否则会造成腰背肌肉紧张,过早出现疲劳。
  4 最好用鼻呼吸,因为鼻腔可对空气加温、加湿,挡住细菌侵入。如单用鼻子呼吸不能坚持时,可用嘴帮助呼吸。但吸气时嘴要半张开,轻咬牙,舌尖卷起,微微舔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里进去,呼气时尽量把肺里的残气吐完,以求吸进较多的新鲜空气。呼吸耍深而慢,可以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也可三步一呼,三步一吸。随着跑速的增加,呼吸相应加深加快。
  
  注意几点
  
  1 长跑时间一般以早晨为好。三班倒工人,早班可在早晨练,运动量可以大些,中班最好上午9点钟以后练,运动量中等;夜班下午4点钟以后练,运动量要小些,以免影响夜间工作。
  2 场地以操场最好,公园、山坡、树林、草地、沙滩、公路亦可以。马路要选择宽敞、平坦、行人和车辆较少的地方跑,因路面较硬,跑时步幅不要过大,腿不要抬得过高,以免落地太猛,身体受震动,最好穿衬鞋垫的球鞋跑。千万不要在阵阵灰尘中练长跑。
  3 长跑距离,很难统一规定。但要遵循以下三项原则:(1)循序渐进,不要单凭一时热情加大运动量,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如第一周跑的总量,假设为15000米,第二周可12000米,以使体力得到调整,第三周再加大至20000米。按照适应一加大一再适应一再加大的原则。(2)坚持经常,以每天练为好。如因身体过于疲劳或工作条件不允许,隔一两天跑一次也可,但不要隔的天数太多。(s)因人而异。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量力而行。可先从走跑交替开始,以后慢跑,距离由近而远,速度由慢到快。少年儿童长跑的距离不应太长,一般7~10岁每次跑800米左右;11~14岁每次跑1500米左右;15~17岁每次跑3 000米左右较合适。妇女在经、孕期,产后一般不宜长跑;但有锻炼基础和习惯、身体又很健壮的人,在月经期、怀孕中期的三个月和产后的两个月是可以练长跑的。但注意速度不要太快,距离不要太长,并避免剧烈的跑跳和震动。
  下面介绍一些观察长跑运动量的方法:(1)自我感觉舒畅,精力旺盛,睡眠良好,食欲增加,说明运动量合适,反之要减少运动量。(2)测量脉搏:一是跑完后立即测量10秒钟的脉搏次数,正常以24~28次/10秒(合140~170次/分钟)较合适;如超过30次/10秒,表示有些过量,应适当减少;如在22次/10秒,表示量过小,应适当加大。但体弱及中老年人的脉搏次数应少、运动量宜小。=是早晨起床时测量。在正常情况下,通过锻炼,心脏功能增强,安静时的脉搏次数应是逐渐减少的,如相反说明运动量大了;若每分钟脉搏次数超过前一天脉搏次数的5次以上,说明运动量太大,必须适当减少。此外,还可通过体重、血压、心电图、肺活量、握力、血红蛋白、尿蛋白、血糖的检查来观察运动量是否合适,不过,这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了。
  4 跑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跑后要做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包括徒手操或慢跑。青少年可以先慢跑500米左右,再做几节徒手操,摆臂、扭腰、踢腿等动作,等身体发热再正式跑。跑后一般还要再继续慢跑一阵,做几节徒手操和深呼吸,使全身肌肉放松,至心跳、呼吸比较稳定为止。
其他文献
太极拳的特点  业 平    起源与流派 太极拳是由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子的陈王廷于明末清初创编的一套拳法。太极拳原为陈氏世代家传,自清代中叶才开始流传,现主要流派有1,陈式:温县陈氏世传太极拳原式,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陈式有老架、新架(赵堡派)之分,老架开展,新架紧凑。2,杨式;杨露蝉从陈氏十四世孙陈长兴学技,得老架之传而创杨式,拳式开展,动作柔和,流传极广。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就是
脑脊液检查,是窥见脑部病变的窗口。可是有人担心这会引起残疾,影响智力。会这样吗?  脑脊液是充满在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的液体。它由脑室的脉络组织分泌,通过蛛网膜颗粒吸收,处于不断循环之中。脑脊液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颅内压力。在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的数量、压力和成份是固定的。成人有脑脊液约四十毫升,压力为七十到一百八十毫米水银柱,外观无色透明。每一百毫升脑脊液,含有蛋白二十到四十毫克,糖五十到七十毫克,氯
根据北京医院近30年来的统计资料,具有生命危险的疾病,在不同年龄的老人中发病人数差别很大,其排列顺序如下。  65~79岁:最危险的疾病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包括心肌梗塞),其次是脑血栓形成(“中风”的一种),第三是肺原性心脏病,第四是脑出血(脑溢血,“中风”的一种),再以下的威胁是肺癌、胃癌、肺炎、尿毒症、肝癌、结肠癌、肝硬化等。  80~89岁:最危险的疾病是肺炎,其次才是冠心病,第
老年人用药的弊害多    有人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率,比60岁以下的人大2~3倍(分别为15.4%和6.3%)。而且不良反应的程度,随用药量的增多而增加,尤其以每天服六种以上药物者的危险性最大。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对700名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发现80岁以上年龄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而41~50岁年龄组仅为12%。佛罗里达大学报告,在6063名连续住院的患者中,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新药。五妙水仙膏,由江苏省灌南县医院周达春医生研制成功。这种药能治疗各种皮肤肿瘤、病毒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溃疡、皮肤及淋巴结核,以及痔疮、瘘管和伤口久不愈合等不同类型的皮肤病,效果较好。  1978年周达春发明此药后,在县人民医院开设门诊,扩大验证。南京、徐州、淮阴十六家医疗单位也参加了临床验证。1980年9月召开了鉴定会。综合各单位递交的分析总结报告表明,治疗有效率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气象变化与人体健康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一点,我国古人早有所知。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中说。“故天旦雨,蚂蚁徙,蚯蚓出,琴弦缓,周疾发。”意思是:天快下雨前,会出现蚂蚁搬家、蚯蚓出洞、琴弦变松、人体老毛病发作等现象。  由于气象变化而致人生病或使病情恶化的,称之谓“气象病”。风湿病、瘢痕痛、神经痛、血栓、脑溢血、急性阑尾炎、胆结石等都可以归属于“气象病”范畴,  流脑、肺炎、百日咳等
迅速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    交通事故造成的创伤,可分为开放性辗轧伤和钝性挫伤两类。肢体有毁损、破裂、出血等等,属于开放性辗轧伤,这是比较容易判断发现的;而由于撞击或挤压造成的钝性挫伤,皮肤可无破损、出血,从身体外表有时不易立即发现异常,但并不等于问题不严重,有的甚至有很危险的重度内伤或内出血等等,其后果是严重的。此外,还有上面两类伤都兼而有之的复杂情况。所以,首先应该了解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
[摘 要]在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当下,教育部门强调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推动学生深度学习。教师虽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不少学生却感觉无从下手,这导致数学探究活动形式化,数学章头内容的导向教学能够让师生摆脱这个困境,为学生系统学习、深度学习指明方向。  [关键词]章头内容;导向教学;深度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
温泉是大自然所提供的能健身祛病的宝贵资源。我国是一个温泉资源丰富的国家,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发现的温泉达三千多处。其中较著名的也有数百处,北如黑龙江的五大连池、辽宁的汤岗子、内蒙的阿尔山;南如广东的从化,西如云南的安宁,腾冲、陕西的华清池、重庆的南北温泉;东如黄山、庐山以及台湾的北投温泉。还有南京和北京各有一座同名为汤山的温泉,这些都是名传遐迩的姣姣者。  关于南、北的两个汤山。北京的小汤山,过
咯血与血有什么不同? 吐血有两类,属于消化道出血称为呕血,来源于呼吸道的吐血则称为咯血。呕血,顾名思义是在恶心、呕吐时呕出的血。它主要由于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的出血所引起,因此,吐血前常有上腹部疼痛,泛酸、恶心、食欲不振、肝硬化等病史,血的颜色可以呈暗红色或鲜红色,也可是咖啡色或黑褐色,常和吃下的食物混在一起,并往往同时伴有黑便(或柏油样的大便)。  咯血,又称咳血,常咳嗽时咳出,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