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导写:最温暖的陪伴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fei223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人生在世,总少不了陪伴。这些陪伴,常常来自亲人师长或同学朋友。有时,某些陪伴还可能来自陌生路人或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来自毫无生命的物品或境遇……十几年来,有没有一种陪伴,已经沉淀在你的心中,使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可亲、长久永恒?
  请以“最温暖的陪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自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指导
  题目“最温暖的陪伴”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陪伴”,“最温暖的”限定了“陪伴”的性质、特点,要突出“温暖”二字。作文材料共四句话,第一句引出关键词“陪伴”,第二句指出“陪伴”者,第三句扩大范围,指出陌生人、对手及自然物,均可“陪伴”我们。最后一句则指出了“陪伴”对于我们的人生和生命的意义。
  思路1:父母师友的陪伴。这类陪伴是每个人成长中最熟悉的,考生在写作时要写出精彩的细节,这样才能体现出真情实感。
  思路2:古今名人、文学作品人物的陪伴。可以选取一个或几个对自己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古今名人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写。
  思路3:具体事物的陪伴。成长路上,总有一些曾经陪伴自己的事物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可以以时间为线索记叙下来。
  思路4:抽象事物的陪伴。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篇感情真挚的散文。
  思路5:“我”陪伴他人。舍弃“他人陪伴我”的常规思路,选择“我陪伴他人”的素材。
  思路6:有关陪伴的故事。可以关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写一篇小小说,记叙陪伴照料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感人故事。
  佳作展示一
  最温暖的陪伴
  徐 淼
  你陪伴着我经历了磕磕绊绊,战胜了风风雨雨,给我带来了温暖。
  ——题记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在我的生活中,是你,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守护着我健康成长。你的陪伴,最温暖!
  锻 炼
  记得小时候,我身体不好,走起路来难免磕磕绊绊,你说,身体不好就要坚持锻炼。于是,你每天带我晨跑。我高兴时,你在前面引路;我疲倦时,你就在后面“驱赶”。就这样,我们俩相伴着风里来,雨里去,整整六年时间,从未间断过锻炼。你不仅让我“跑”出了结实的身体,还培养了我顽强的毅力。现在想起来,那一段时间的锻炼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谢谢你,你的陪伴让我的世界温暖如春!
  讲 解
  新学期的第一次考试,看着数学试卷上鲜红的“判决”——83分,这一“绊”,使我难以接受,瘫坐在座位上。秋雨沙沙,如泣如诉,我的心也似那风中起舞的落叶,飘飘忽忽,没个着落。恍惚觉得连大自然都在嘲笑我。回到家,我气恼地抓起那张卷子,狠狠地揉作一团,塞进书包,绝望地趴在了写字台上。只听你轻轻走进来问道:“今天脚步那么沉,考试啦?”“嗯。”“考了多少分?”我难过地回答道:“83!”你没有责备我,而是让我拿出试卷,和我坐在一起,帮我分析错误。在你耐心地讲解下,我走出了“低谷”,成绩稳步上升。谢谢你,你的陪伴使我受挫的心时刻沐浴着温暖!
  减 压
  临近中考,我每天学习到晚上十点,频繁的考试,繁重的作业,让我的压力越来越大,我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压力成了我前进中的又一“绊”。看到我的样子,你没有一味给我定目标,只是劝解道:“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学习!”在为数不多的假日里,你总要带我去重温童年的乐趣,让我放松心情。当我们漫步在林阴小道的时候,当我们行船于湖面的时候,当我们谈起我小时候的糗事欢笑的时候,我紧张的心情得到了放松,同时也找回了学习的信心与力量。谢谢你,你的陪伴让我享受到了爱的温暖!
  谢谢你——父亲,是你在困境中给了我最温暖的陪伴!是你帮助我跨过了磕磕绊绊,让我不再畏惧生活中的坎坷和风雨!有你,真好!
  【河南唐河县龙潭镇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1)班,指导老师:李浩】
  点评
  这篇作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组织行文,运用第二人称进行叙事,非常巧妙。考生写父亲的陪伴,立意并不新颖,但联系中考这个具体情境来写,就牵动了我们的心。爸爸的陪伴,帮助“我”走过了这一路上的磕磕绊绊、风风雨雨,这些生动而真实的细节描写使作文脱颖而出。
  佳作展示二
  最温暖的陪伴
  杨 柳
  看那儿!那座见证岁月痕迹的老桥仍在,但现在却是“波心荡,冷月无声”。老桥承载着我童年的美好回忆,给我的童年染上了温暖的色彩。
  老桥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叫“老桥”是因为没有人知道它多少岁了,大概经历了百年沧桑吧!在乡亲们心中,老桥的地位无可替代。它不仅是连接两个乡镇的交通要道,还是村里孩子上小学的必经之路。
  老桥很普通。远看不会有人发现它是一座桥,因为桥的护栏很低很低,只比家里的門槛高了那么一点,桥面却很宽,可以容纳车辆通行。桥上面的混凝土颜色不一,有深有浅,像是补了一遍又一遍的破衣服。桥墩下开了两个方形的孔,是为了减轻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老桥是我六年小学时光的忠实见证者。它被无数的人和车辆碾压过,至今仍岿然不动,虽然看起来已经是“老态龙钟”,但是依旧坚守着,发挥着它的余热。记忆最深刻的,是我八岁那一年,有段时间连续暴雨,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就是可以趁着下雨去抓鱼,这时候也是最不愿意上学的。可那一次爸妈却坚持要送我去上学,走在路上,人们都说“过不去了,发大水了!”“孩子,你今天不用去上学了!”……我们走到桥头,傻了眼,河水“哗哗哗”地大声吼叫着,如脱缰的野马,无情地向桥身冲去,水里漂浮着带绿秧子的西瓜、南瓜,还夹杂着一些生活器具,岸边还有不顾危险打捞物品的人。这么大的水,我确实不用去上学了,窃喜之余不免有些惆怅——老桥能够经受住这么大的暴雨吗?事实证明,老桥像一个忠实的卫兵,至今仍在坚守它的阵地。
  老桥陪伴我一起走过了童年时光,现在它还是我们这些小伙伴之间见面约会的默认地点,一通电话过来:“咱们一起出去玩吧,老桥那儿见!”我们骑着自行车到了老桥,在桥边的小树林里、在草地上谈天说地、追逐嬉戏。夏天的时候小树林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好多都叫不出名字。野菊花倒满地都是,被我们摘下来晒干泡茶喝。河里到处都长着菱角,能管我们吃个饱。我想,诗里说的“小桥流水人家”,就是这样的吧!
  老桥就在这样的诗情画意中慢慢老去,一代又一代人走过,它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
  老桥陪伴了我的童年时代,承载着我最温暖的回忆。
  【河南唐河县龙潭镇第二初级中学】
  点评
  本文写的是儿时上学必经之路上的一座老桥。这座桥,承载着“我”儿童时代的欢乐,寄托着“我”对家乡的爱,也见证着时光的流逝,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桥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纽带,也是“我”儿时的一个缩影,是“我”最温暖的陪伴。
其他文献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  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
期刊
午阳暖照,庭院中,我趴在爷爷的藤椅上,静听他唱着“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叫侍儿快与我把戎装端整,抱帅印到校场指挥三军。”聽着,听着,我的思绪飞往了梨园……  第一次回老家时,爷爷带我去梨园看戏。这是个极具古典韵味的半开放式茶园,也是演出现场。穿过一扇扇木门,走过一架架屏风,便来到了舞台前。  “咚!咚!咚!”老师傅们敲起堂鼓,吹起唢呐,表演正式开始。紧接着,主人公出场了。她穿红袍,披铠甲
期刊
傍晚,我走进很久没有迈进的后院,一阵浓烈的花香扑鼻而来。明明是秋天,哪来的花香?  寻香而去,原来是院角的一丛花开得正好:乌青的茎叶,大团的花朵,丛丛簇簇的,金黄得耀眼。  是菊花!  我快步朝它走去。大枝小枝,主枝杈枝,每一个枝头都有一个朵儿。朵儿们密密地挤促着,竞争着,好似只要稍微喘一口气就会被别的朵儿挤压到身下。金黄的花瓣似是杂乱地聚合在一起,却又分明显露出十足的层次感和秩序感,浪一般,层层
期刊
回忆这跌宕起伏的一年,从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到最后战胜疫情,我们武汉遭受了严峻的考验。而我在2020年最大的感受就一个字——难。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封城、隔离、停课……一切变得艰难起来。  最初的几个月,疫情的阴影遮蔽了我的天空。我忐忑不安地看着空荡荡的房子——爸爸去支援抗疫工作,妈妈在社区做志愿者,我成了“临时留守儿童”。看到新闻里通报的确诊人数不断增加,我有些害怕:爸爸
期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题记  沿回廊而行,春意盎然,逢简水乡从容地跃入我的視野。柳腰轻摆,对水照影,古树的绿意伴着斑驳的老墙,无声地飘荡着悠悠的清韵。清风,潇潇掠过耳畔;木桨,轻轻拍击水面,我们乘着小舟漫溯。  早上8点,逢简水乡醒了。一扇扇窗户次第打开,帘旌微动,小河掀起了第一道涟漪,老唱片机里的黄梅戏也款款流溢而出。晨雾里,渡船唱着歌谣悠悠晃过,袅袅的炊烟与如线如丝的
期刊
回首过去的一年,映入眼帘的是那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书法,陪伴我度过这一年。  疫情居家时,我时常摊开笔墨纸砚,提笔,蘸墨,挥毫书写。墨汁在纸上迅速晕染开来,留下或厚重或清淡的字迹。一笔一画,行云流水,我沉醉在这墨香氤氲的世界中。  指尖笔墨留香,我的心中洋溢着幸福,眼中流露出欢乐。看着一旁逐渐堆积起来的纸张,看着墙上挂着的一张张笔力遒劲、气势如虹的书法作品,我享受着这凝神书写的时光。看着墨迹在笔尖绽
期刊
杂 记  古代杂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另一种是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品、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如《世说新语》《梦溪笔谈》。  游 记  游記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
期刊
文题亮相  老师像红烛,照亮了知识的路程。老师像春雨,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撒在我们的心里;老师像园丁,把幼小的我们培育成一棵棵参天大树;老师像一把金钥匙,把无知的我们领进知识的宝库;老师像妈妈,天天陪伴在我们身边,告诉我们许多知识;老师像……  请以“老师,谢谢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原作雏形
期刊
暖,是一种心灵的触动。这一年中的一次次触动,使我心中充盈着暖意。暖,就是我的年度汉字。  犹记得2020年初,一场疫情突然来袭。我的家乡武汉,生了一场“重病”。因为新型冠状病毒,那张灯结彩的喜庆不复存在。天空灰暗,恐惧和不安的气息笼罩在城市上空,生活似乎变得不再美好。  然而黑夜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曙光。1月27日晚,我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望着空荡荡的街头。忽然,在这寂静中出现了歌声。渐渐地,跟唱的
期刊
①虽然用“放慢脚步”点题,但“骑车”用在这里总有不妥。建议改为步行。  ②材料脱离中心,可删去。  ③此段最后的议论还能为中心服务,但用在刚进初中写文章的内容之后,犯了无病呻吟的毛病。这样的内容立意不高,流于俗套。  ④此段內容与中心毫无关系,应删去,或补写一件与“放慢脚步”有关的事。  ⑤此处缺少点睛之笔。  ⑥可适当展开议论,提升作文立意。  ⑦结尾虽用议论点题,但进入了冗赘的误区。点睛之笔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