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胶原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瓣膜胶原含量及其类型对瓣膜成形术病例选择的影响。方法采用羟脯氨酸法测定瓣膜胶原含量的变化,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法测定心瓣膜胶原的类型。结果正常二尖瓣腱索的胶原含量较瓣叶高(P<0.01),主动脉瓣胶原含量较二尖瓣低(P<0.0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胶原含量较正常瓣膜有显著升高(P<0.01)。正常瓣膜以Ⅰ型胶原为主,Ⅲ型胶原含量较少,而病变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其Ⅰ型、Ⅲ型胶原均明显增加,且以Ⅰ型胶原为主。有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方式、转移规律及其与相关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淋巴结合理廓清范围.方法对117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行食管癌手术中摘除有癌转移的淋巴结155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PGE1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3~4周龄中国大白兔按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3组,每
目的 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C)治疗心脏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方法 对33例因心脏手术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使用IABC的病例进行分析,观察心律恢复情况、ST段转复情况
目的通过局部心外膜下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缓释微胶囊,探讨其治疗心肌梗死的最佳埋藏部位,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
1996年1月~2003年8月,我们对21例小左心室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现就其围手术期临床特点及其处理进行讨论.
目的:总结1996年1月至2002年8月民治的34例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应用Bentall手术19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7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我如主动脉瓣成形术(Tru
患者女,24岁.活动后心悸、气促2年伴晕厥3次入院.入院查体:心率76次/分,心律整齐,未闻及心脏杂音.胸部X线检查示双上肺纹理增粗,可见双心房影.核磁共振示:左心房见一等信号块
患者 女性,17岁.因发现心脏杂音伴紫绀16年入院.查体:口唇中度紫绀,杵状指(趾)阳性,胸骨左缘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P2减弱,双侧下肢动脉搏动减弱,外院诊断为先天性室间隔
患者男,56岁.反复发作性心悸2年,加重15天入院.发作时心率达180次/分左右.入院查体:血压125/75 mmHg(1 kPa=7.5 mmHg),心率86次/分,胸骨右缘第2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和舒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