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 经济恢复会很漫长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r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危机才刚刚开始,恢复之路恐怕还很漫长。
  
  


  “危机恢复之路恐怕还很漫长。”这是中国社会学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的观点。
  对于这次堪比1929年大萧条的经济危机,李扬看到的不仅是它的破坏力,更看到了中国的机会——如果能做好产业调整振兴和顺利推进总投资1万亿元的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将会迎来下一个30年的持续发展。
  作为中国金融专家,李扬随同温家宝总理共赴欧洲,与欧美政要和经济学家讨论汇率问题;此前他还作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为政府决策提供可考意见。
  出生在书香门第,父母一辈子认真教书育人的态度给李扬上了人生的第一课。16岁下放淮南农村,李扬经历了社会最底层的生活体验,也依靠灯下苦读积累了扎实的知识。
  1977年恢复高考后,李扬考入安徽大学,此后又进入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求学中,李扬从苦读《资本论》到《货币银行学》,到自己写下《中国金融改革研究》完成了学术历程的第一步。
  值得一提到是,这本书是李扬带着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疑问,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与一流的国际金融专家研讨金融问题深受启发而做。
  学成之后,李扬本有机会从政,但“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条,让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做一个学者。
  对学术的严谨态度,来自李扬对“学者”二字的尊重。李扬认为学者要做调查,做研究,提出自己的独立观点,而不是为某些利益集团代言或者用来求名得利。正是这样,李扬大胆地说话。
  
  “危机才刚刚开始”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一些措施只是延缓、缓和危机的影响。”
  《英才》:有人说这次危机百年不遇?对此你怎么看?
  李扬: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这次危机百年不遇,可以和1929到1933年大危机相比。
  那次危机几乎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崩溃,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结果:一是西方理论界认为市场不能解决问题,需要政府的干预,这是革命性的,所以叫做凯恩斯革命。二是各国政府开始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甚至实现国有化。
  但政府的调控却并没有最终化解那次危机,最后还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用了20年的时间,经济才得到恢复。这次危机才刚刚开始,如果可以和那次危机相比,恢复之路恐怕还很漫长。
  《英才》:你认为还会有大事发生?
  李扬:这一次还会导致什么大事件,谁都无法预料。会不会导致战争还很难说。其实这几年局部战争不断。现在回想起来,这次危机在本世纪初就有显现,战争不断实际上也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这次危机还在发展过程中,其影响很可能还没有充分展示。
  《英才》:各国政府积极救市能化解这次危机吗?
  李扬:很多根本矛盾通过一次调整解决不了,现在看来,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一些措施只是延缓、缓和危机的影响。
  当然,我们的救市措施和西方还是有区别的,和西方类似我们有4万亿救市措施,把钱投下去让下滑趋势先止住。但还有两个媒体不太注意、却是非常重要的措施。第一个是十大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要注意是调整振兴,调整在前,通过并购的方式来调整产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力,淘汰高污染、浪费资源的落后产能,在一定意义上它是瘦身计划。西方的措施都是在刺激经济的发展,我们比西方国家高明了一步。
  第二个是全面启动十六项科技重大专项。十六项科技重大专项是几年前的科学振兴规划里提出来的,当时是想根据财力一个一个慢慢做,但是现在为什么一下子把它全都启动了?因为我们认识到这次危机的根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英才》:需要找经济的新亮点?
  李扬:是的,基础是科技。像上一轮经济增长,IT发展才会有微软、IBM,中国才会有联想。一个大的科技革命,之后围绕它出现新的产业,形成大企业,同时还改造老产业,这就需要巨大的投资,进而形成一股创业浪潮。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经济真正恢复。
  金融问题的根子在经济上,经济问题的根子在科技上,但是后两个最重要,如果后两个层面不做好,止住了又怎样?房地产再炒一番?股市再炒一番?上上下下,没有用的,那样只会重复过去的老路。如果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振兴都能实现,中国的经济再增长30年都没有问题。
  《英才》:过去都是美国引领科技,我们有这个实力吗?
  李扬:我参加了科技规划的研究,把美国、俄罗斯都拿来借鉴,看到美国的科技规划是全面领先,他们“牛”的很。中国的科技规划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做了筛选,十六项科技专项就是有所为的。我们着眼于经济来研究科技,着眼于科技是否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潜力。
  《英才》:经济理论上也会有新的突破?
  李扬:理论上正在酝酿一些新的突破,过去一些基于美国经验的理论、教科书、政策都需要重新讨论。这次中国学术界有机会在全球视角上、在前沿问题上,和美国、欧洲的大经济学家一起讨论当前的问题。而且我们所依据的理论、所依据的实践,未必比他们差。
  
  房地产调控很复杂
  
  “单纯拿着一个数字来说救市、说房价高,都是有问题的。”
  《英才》:房地产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话题,大家都很关心,现在对于房价有各种观点,你怎么看?
  李扬:房地产的问题是一个多面体,单纯拿着一个数字来说救市、说房价高,都是有问题的。
  如果说房价高有问题,那么降更有问题,按揭贷款怎么办?变成负资产了;有房子的人怎么办?他的财产缩水了。十七大说是要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什么?一是房,一是股票。这么复杂的事情,怎么可能只是房价涨跌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地价和房价,都说房价中最大的一部分是地价,地价哪儿去了?地方财政凭什么拿呢?是不是土地制度有问题?我们的《宪法》规定农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实际上政府出面征地给一个价格,然后高价招拍挂卖出去,他们赚中间的差价,这有没有道理?没有道理。
  大家又说是地方政府的问题。地方政府有很多责任,也需要钱。像这种问题,它又涉及到财政体制。财政体系后面涉及到财富的分配,这个不解决,就得高价卖地,房价就下不来。整个结构决定最终的结果。不改变结构,就无法调控结果,只会越调越乱。
  《英才》:其实是调控有问题?
  李扬:关起土地闸门、信贷闸门,当时就是调控错了。你要判断房价会涨,就多增加供应,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土地一卡住,房价立刻就涨。我们看市场的价格真正涨的时候是在管住土地之后,之前只是缓缓的涨。
  《英才》: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控?
  李扬:解决房地产问题的关键在两点,第一基本信息不明确,第二基本制度不稳定。
  到底多少人有房,知道不知道?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在我们这个发展水平上,买房的人应该占多少?我们国家统计制度不能真实的反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制定政策,就会有问题。
  在制度层面,应当建立一套住房结构系统,商品房、廉租房等等,通过不同产品建立一个能适应各个层次需求的体系。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房,经济结构是这样的。因为住房本身要占用很多土地、投入很多资源。
  
  “股票长期投资价值已经显现”
  
  “目前中国股市已经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是由于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好转,还会有一定的波动。”
  《英才》:对于股市你有怎样的判断?
  李扬:股市现在有一点回头了,它比房地产市场容易调整。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前我们做了一次调整,从6000点一下跌到1000多点。这个市场一下子缩水这么多,就接近基本价值了。
  《英才》: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你觉得市场的估值合适吗?
  李扬:这个不好说,都是相对的。相对当时的利润它的价格可以了,但这都是一个动态,企业的利润在减少,企业开始在亏损,然后股价在上升。
  股票市场调整的比较迅速,而且比较透。目前中国股市已经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是由于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好转,还会有一定的波动。不过要做长期投资,长到5年10年是肯定没有问题。可惜很多人没有耐心,想今天买明天价格就涨,这样在这个市场不容易成功。
  《英才》:很多外国投资者在抛售中国银行股,你怎么看?
  李扬:很多人都想找恶意的解释,实际上很多投资者现在已经朝不保夕了。像花旗,它已经要求联邦政府注资,而联邦政府要求它先自己整理一下,结果发现只有中国这一块业务还挣钱,所以把它卖掉,这很正常。我觉得大部分是正常的交易活动。
  《英才》:可是像李嘉诚这种,都说他的现金流很充足?
  李扬:这个难说,像AIG这么大的说不行就不行,香港的问题有可能比美国更突出。这种机构,一旦暴露出问题那就很危险了。所以我觉得恶意的还是比较少的,他们怕以后中国也不赚钱了,卖掉也很自然,可以说是危机中的自救措施。而且这些也是在合法的框架里做的。说是阴谋没有根据。
  《英才》:中国的银行资产质量会有问题吗?
  李扬:眼下我们是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因为前几年我们提前做了欧美银行现在做的事情:解决不良资产、整顿公司制度结构。我们当时是在成本最小的时候做的,因为那时中国经济增长情况很好,也有人愿意投资、愿意加入,我们拿点钱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他们现在解决问题需要的成本就高了。
  如果实体经济一直上不去,不良资产会积累,再加上中资银行筹集资本金困难,未来可能会有问题出现。但是跟国外比,我们的问题肯定更小,却绝对不能说我们做得很好。
其他文献
仅靠几个政策不太可能改变现状,低谷至少还要持续两年。    房地产行业面临着十年以来的最大危机,于是,以上海、杭州为代表,华东、西南、东南沿海共18个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纷纷出笼,而财政部也在10月22日发文:自11月起,购房契税调至1%;买卖住房免征印花税;购房首付调至20%……  因中国南北两地自投资理念到产权证办理周期都有不同,所以,业界普遍认为南方的房地产市场投机氛围甚浓,与此相对应的事实是
期刊
最年轻的百亿富豪    早期发展速度超越了英特尔、Google的赛维,能否将神话续写下去?彭小峰将面临持续数年的考验。    走在赣西小城新余开发区的大道上,远远就可以看到矗立在赛维基地的宣传展牌:世界最大多晶硅生产基地。赛维员工告诉《英才》记者,公司不久前刚把“亚洲”改换成“世界”。从创建公司到投产开工到成为亚洲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再到世界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赛维只用了3年时间。  2008
期刊
中国经济,能否真的三十而立?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历尽风风雨雨,在全世界注视的目光中,快步增长。对于这一话题,那些身处其中的亲身参与者最有发言权。  9月25日,《英才》杂志社以“中国经济三十而立”为主题,与亲自见证了中国经济成长的各领域具影响力商业人物一起,坐而论道。    如此高层次的思想互动为企业领袖阶层创造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包括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
期刊
外界最想了解的新联通重组内幕、新联通未来布局,以及如何看待中国电信运营商们的“三国演义”,新联通董事长兼CEO常小兵和盘托出。    涉及几千亿元的资产交易,关系数十万人的职业变化,中国联通的重组改革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资产交易和企业并购项目,中国联通由此出演了自诞生以来一出重要大戏的主角。  2008年5月23日,新一轮电信重组方案终于浮出水面。虽然重组方案之前已是“公开的秘密”,但直到翻出
期刊
论坛主持人:  《华夏时报》总编辑 水皮    论坛嘉宾: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学军  IDG全球高级副总裁 熊晓鸽  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 李小加  美林(亚太)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中国区主席 刘二飞    由次贷危机引爆的金融动荡,已经将恐慌情绪蔓延到了全球金融市场。而自2007年10月间中国A股上证指数写下6124的纪录后,短短10个月重挫至3000点,正当彼时人们认为A股已至合理估值
期刊
编辑|张刚/图|本刊记者 梁海松 出处|英才杂志11月刊    中国航天千亿产业凸显    美国“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到1972年结束时,花掉了美国人240亿美元。却带来了高达几千亿美元的民用市场。“神七”的成功发射,是否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自去年8月马兴瑞执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帅印至今,仅一年有余,马兴瑞和他的“航天科技”团队却经历了“嫦娥绕月”、“神七
期刊
16位商业英才预测景气指数    满眼是2008的哀鸿一片,什么时候,中国才能重回经济快车道?  对于这个问题,谁都想提前知道答案。因为,商机与失败,就在这一念之间。早一步,先机在手。  在“第八届中国管理100年会”现场,《英才》杂志围绕“预测”这个主题,展开了一场问卷调查,诣在了解企业界对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及对近期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提振内需的政策与措施的反映程度。因为,《英才》杂志凭
期刊
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的心结    用“马不停蹄”这四个字总结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在2008年的工作状态,或许最为贴切。  在这个意料外与意料中的突发事件频频出现的年头,王建宙用脚印记录了国家的历史,也记录了中国移动的企业发展史。  早在2008年2月,王建宙把脚印留在了中国南部——顶着南方大雪灾,他带领中国移动的抗灾小组,深入贵州、湖南等地,实地了解、指挥、落实中国移动的抗冰救灾保
期刊
我们要关注的是柳井正成为首富背后的商业价值。因为日本的昨天,也许就是我们的今天或明天。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果富豪仅失去个人资产的20%,即可视为运作得相当不错”。《福布斯》杂志高级编辑马修·米勒说这话并不是空穴来风。根据《福布斯》杂志统计:2008年,全球富豪数量大规模减少,竟多达373人下榜,史无前例。  损失20%算不错,那么个人资产逆市上升29%应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从47亿美元
期刊
激烈的竞争让“活下去”成了2009年户外产业的关键词。    “自2000年产业成型以来,户外用品以年均48.9%的平均增长率在发展,这甚至超过了同期的IT业”,中纺协户外用品分会常务副会长韩云钢这样对《英才》记者表示。  2009年2月20日,中纺协户外用品分会(英文简称COCA)对外正式发布《中国户外用品市场2008年度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2008年,全国户外用品零售总额达到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