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及其意义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ko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保障人类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生态足迹模型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也开始被逐渐被应用于林区。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内涵、计算方法、特点及在林区中的实践应用,总结得出生态足迹模型运用于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林区
  中图分类号:[S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2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物质资源的需求和天然资源快速枯竭的矛盾变成影响全球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在二十一世纪,天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业已经是当今世界重视的一个焦点问题。生态足迹作为评价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成为当前可持续科学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从不同领域,不同应用层面、计算方法等角度对“生态足迹”进行了很多的研析,并开始在评价林区可持续发展中引入生态足迹模型。
  一、生态足迹(the ecological footprint)概述
  (一)生态足迹内涵
  最早“生态足迹”(the ecological footprint)是由位于北美洲北部的加拿大国家研究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相互作用的学科专家William Rees于1992年提出的,随后在1996年由Mathis Wackernagel 等人完善。生态足迹是一种基于生物物理量的前提下去评价与度量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的方法与概念。在生态足迹模型中,生态性生产土地面积被用于表示特定的经济系统和人口对自然资源的消费量,通过对该地区经济系统及人口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与此地区客观上能够供给的生态承载力的对比,从而判定此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不是处于生态负荷能力安全限度之内,衡量和分析区域经济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有关“生态足迹”的运算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过程,“生态足迹”的运算法大体上划分成“综合方法、成分法和投入产出法”。综合法即自上而下的地利用整合的国家级统计数据来计算和衡量,通常用于国家层级的生态足迹计算。成分法则基于人类的衣食住行活动,通过物质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计算得出主要消费品的消费量及废物生产情况,通过生态足迹计算衡量物质流带来的环境压力,通常应用于区域、企业、家庭甚至个人的生态足迹合算。投入产出法实质上是分析给定土地面积为生产或消费的占用情况,其与生态足迹的概念仍有本质区别。因此,本文主要是基于“生态足迹”运算的综合方法进行深入地研究。
  “生态足迹”运算法重点有如下五个步骤。(1)计算各主要消费项目和废物消纳中自然资源的人均年消费量。其中,供人类利用的所有生物与能源的消费是“生态足迹”运算中人类社会主要消费的成份。某种消费项目的人均年消费量即该种消费项目的年消费总量与该区域人口数的比值。在计算主要消费项目的年消费总量时,均须考虑贸易调整部分。(2)将每种项目的消费的平均每人年消费量换算为平均每人占有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也就是平均每人年消费量与生物生产土地生产各种消费项目的年平均消费量的比值。(3)求出“生态足迹”(the ecological footprint)需求量。先汇集整理生产每种项目的消费平均每人所占用的每类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且与各种类型的生物生存性土地的“均衡因子”,(生态足迹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相乘(目前研究中在全球是一致的),计算出平均每人占的各种类型的生物生产性土地(ecological productive area)的均衡量;之后加总算出每类平均每人“生态足迹”(the ecological footprint)的全部加起来的数量并与总人口数相乘得出区域总人口的“总生态足迹”。(4)算出生态能力。先运用人口所占用的各种类型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产量因子、均衡因子(生态足迹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的乘积计算出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然后加总得出地区全部人口的总的生态能力。(5)算出生态资源耗损大于积蓄的差额数字数值(盈余)。算出“生态足迹”同“环境容量”的差的数值,差值为正,则为生态赤字;差值为负,则为生态盈余。
  (三)生态足迹方法的优点和缺陷
  生态足迹方法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把社会与自然界中除人类生态系统外的其他生态系统相联系起来,计算出“生态足迹”需求与“环境容量”的差值,从而得出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能够比较直观地体现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揭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及不同收入、技术水平对生态的影响,具有政策指导意义。其次,由于生态足迹的计算中引入了产量因子与均衡因子,因此,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各种类型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能够进行比较。最后,与其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比较简单,比其它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所需要的数据资料也更容易获取,并且能够计算世界、国家、地区、企业、家庭甚至个人的生态足迹,能够对时间和空间的可持续性程度作出客观度量和比较。
  另一方面,生态足迹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生态足迹模型没有考虑其他影响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一些根本问题,例如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等,而是仅仅从生物生产的视角去衡量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的影响。其次,由于生态足迹模型假设各类土地的功能是单一的,因此忽略了土地功能的多样性,导致生态承载力被低估。同时,生态足迹方法忽略了地下资源和水资源的作用。
  二、我国对林业生态足迹的研究与应用
  林地、林木、森林以及依托林地、林木、森林自然环境里生长的动物、植物与微小生物皆是森林资源的组成部分。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与经营,需要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资源的功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合理配置森林资源应以客观的自然条件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森林宝贵资源的现实需求为基础,以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健康的林业产业体系发展为重点。   目前我国对林业生态足迹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仍然比较少。胡小飞(2006)等人对延边林区(1996年-2002年)的生态足迹作了研究与计算,研究数据表明:这个地域平均每人生态足迹一年一年地在下降,然而,平均每人生态盈余一年一年地在递增,平均每人生态足迹变化呈现出平稳态势,表明延边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该地区林业发展是可持续的,但是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陈余珍(2010)应用林业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对福建省1998年至2007年的林业生态足迹作了研究与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林业生态足迹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生态资源耗损大于积蓄的差额数字值逐年递增,生态负荷能力与生态足迹的差值越来越大,因而体现了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降低,福建省林区资源面临着巨大的消费压力。 2011年,吕英等人用实证研究法对中国东北地区重要山脉(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可持续发展作了研究,通过对生态足迹比较研究,结论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山脉(大兴安岭)是以林资源为主的资源型地区,因此,平均每人生态足迹很小,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表现出生态盈余的状况。然而,通过进行动态比对研究,大兴安岭林区资源及湿地、草场等资源皆表现出退化的态势,生态足迹指数也表现出逐渐递增的走向趋势,生态盈余表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所以,大兴安岭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重视林区生态脆弱性为前提,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促进生态承载力逐步恢复增长,实现大兴安岭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足迹模型运用于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意义
  生态足迹测量方法应用于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意义在于:该指标是用于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占用的情况,将一个地区生态足迹的需求与供给进行比对研究,当生态需求大于生态供给的时候,也就是发生生态赤字的时候,此地区则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的发展模式;与此相反,将会发生生态盈余的情况,该地区的发展模式处于相对可持续性状态。所以,通过对林区生态足迹”指标的计算,能够判断林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通过对林区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动分析,能够对林区不同时间生态足迹需求与生态能力进行比对,进而能够得出此地域在实施相异政策或不同工程前后林地和草地生态承载力的变化;并通过数据对比发现管理环节及政策制定的问题或缺陷,从而作出更有针对性与更为有效的管理。
  生态足迹是评价与度量可持续发展状况与能力的一个主要指标,将其运用于林区,通过对林区阶段时间内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分析,能够对林区的发展提出有效的改革对策与建议,使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降至最低,有利于林区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时,生态足迹模型为林区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论证、森林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是林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余珍.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福建省林业生态足迹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2]胡小飞,代力民,陈伏生,谷会岩.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延边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J].生态学杂志:2006,25(2):129-134.
  作者简介:冀 冰(1985-),女,山西汾阳人,研究生,从事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方向的研究。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分离转基因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运用针对小鼠干细胞表面特异表达的干细胞抗原 1(stemcellantigen 1,Sca 1)的单克隆抗体和包被于磁颗粒表面的第二抗体 ,采用磁吸附细胞
2012年12月27日,正值北京的隆冬季节,美国华资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伍启伦博士专程奔赴北京,参加国务院新闻办主管的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与华网商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京举行的
期刊
搞经济学的人,没有不知道张五常的.这位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曾在香港街头摆摊卖桔子(一种供观赏的小桔子树),不但小小赚了一笔,而且出了一本,畅销一时.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案情介绍及分析1.案情回顾。2005年,中国银河证券北京望京西园营业部原总经理杨彦明被一审法院认定贪污6 840多万元且拒不交待赃款去向而获极刑,从而成为我国证券业界被判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自1998年开始,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要把经济发展的基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的方针.并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将过去适度从紧的
如何以作为求地位,树立统计部门良好形象?我认为改革统计年报会议方式也是重要一环.以往,统计局各专业处、调查队开年报会时,都是各自安排时间地点,向企业发通知,你开你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