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通气在早产儿合并重症肺透明膜病呼吸支持中应用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早产儿合并重症肺透明膜病呼吸支持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我科95例早产儿合并重症肺透明膜病。结果 本组95例早产儿合并重症肺透明膜病患儿经高频振荡通气、综合治疗。治愈72例;死亡15例,放弃治疗8例。结论 本组结果表明,在对早产儿合并重症肺透明膜病患儿采取高频振荡通气进行呼吸支持,取得良好的效果,治疗中应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应用合理的通气方式,可减少患儿的病死率。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早产儿;重症肺透明膜病;呼吸支持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1]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发生HMD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机械通气方法,用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以提高频率的振荡产生双相压力变化从而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机械通气方法,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选自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我科95例早产儿合并重症肺透明膜病。男60例,女35例;胎龄29~34周,出生体质量1250~2250,入院时龄0.5~16 h。
  1.2 入选标准及分期 入选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出生后1~6 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鼻煽、吸气性凹陷、呻吟及青紫,听诊双肺呼吸音减低,经胸部X线摄片证实为HMD。胸部X线分期为HMD,Ⅳ期10例,Ⅲ期72例,Ⅱ期13例。
  1.3 高频振荡通气临床应用标准[2] 经吸氧(氧浓度>50%),血氧饱和度(SpO2)仍<90%或氧分压(PaO2)小于50 mm Hg。在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及治疗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改用HFOV治疗:SMV所需氧浓度(FiO2)≥0.6,经皮氧饱和度≤85%; 和(或)平均气道压(MAP)早产儿≥11 cmH2O、足月儿≥13 cmH2O;动脉氧分压(PaO2)<50 mm Hg;严重肺间质气肿并发气漏;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者。
  1.4 方法 患儿入院后经吸氧(氧浓度>50%),血氧饱和度(SpO2)仍<90%或氧分压(PaO2)小于50 mm Hg(lmm Hg=0.133 kPa),仍有紫绀、气促、三凹征明显、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及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失败,应用高频振荡通气。初调值:吸入氧浓度(FiO2)40%~60%,振荡频率(f)10~14 Hz,振幅(△P)2.94~3.92 kPa,平均气道压(Paw)118~1.37 kPa,吸气时间(Ti)0.3~0.4 s,根据血气分析每次上下调节FiO20.1或MAP 2~3 cm H20,使动脉血氧分压(PaO2)保持在50~80 mm Hg,调节△P 5~10 cm H2O或频率1~2 Hz,使PaCO2保持在45~60 cm H2O。在患儿病情好转后逐渐降低呼吸机参数至FiO2 0.35左右,然后缓慢降低MAP至7~8 cmH2O,改用常频通气,逐步撤机。
  1.5 观察内容 治疗72 h后进行以下指标对比观察:PH值、PaO2(mm Hg),PaCO2(mm Hg),PaO2/FiO2(mm Hg),SaO2(%)。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72 h后进行以下指标对比观察 见表1。
  2.2 本组95例早产儿合并重症肺透明膜病患儿经高频振荡通气、综合治疗。治愈72例;死亡15例,放弃治疗8例。
  3 讨论
  高频振荡通气是低潮气量、低吸呼压力变化和超生理通气频率的一种肺泡通气方式[3],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肺泡均匀膨胀,改善气体交换及肺顺应性,从而改善氧合及二氧化碳的排出,可以有效地避免肺泡过度扩张所致的气压伤和慢性肺损伤减少气道对压力和对氧的要求。通过高压气流驱动,无论在吸气或呼气相,患儿的气道内均有气流持续流动,防止肺泡萎陷,并迅速将呼出的CO2带走,改善肺部气体交换[4]。HFOV可直接调节MAP,使肺复张于最佳状态并保持容量恒定,使用HFOV常采用较低的气道压,最大限度地防止肺部的损伤、既改善氧合,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结果表明,在对早产儿合并重症肺透明膜病患儿采取高频振荡通气进行呼吸支持,取得良好的效果,治疗中应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应用合理的通气方式,可减少患儿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肖志峰,孙斌,詹晓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观察.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5):178.
  [2] 俞生林,肖志辉,冯星,等.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应用.临床儿科杂志,2003,21:627.
  [3] McGettigan MC,Adolph VR,Ginsberg HG,et al.New ways to ventilate newboms in actue respirtory failure.Pediatr Clin North Am,1998,45:475-509.
  [4] 金汉珍,黄德氓,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1-423.
其他文献
【摘要】心理学研究显示,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所谓语感,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阅读、分析和运用中形成的对语言比较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语感的内涵极为丰富,一般认为它主要包含意蕴感、形象感、情味感、和畅达感。语感又分为词感、句感和篇感。但对小学生来说,重点是形成词感和句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阅读;语感;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