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探讨

来源 :海南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l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私人银行业务是以高净值资产客户为对象的个人理财业务,以全方位的财富管理为核心、提供专业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和综合资产规划方案,当前。由于富裕群体数量及其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教育和财富代际传承的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中资商业银行面临快速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良好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內外部问题,中资银行必须从观念转变、客户培育、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关键词:富裕群体;私人银行业务;中资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12-0067-05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内涵、起源与发展
  
  (一)私人银行的界定
  私人银行业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拥有高额净财富的个人,提供财富管理、维护的服务,并提供投资服务与商品,以满足个人的需求(LynBicker,1996)。国内学者称私人银行业务是以财富管理为核心,面向富裕人士所提供的顶级专业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孙焕民,连建辉,2007)。笔者认为,私人银行业务是面向特定客户的个人理财业务,它以高净值资产客户为对象(在国外,开立私人银行账户的最低门槛为100万美元,摩根大通、高盛等私人银行业务甚至以500万美元为起点),根据个人特征,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以财富管理为核心、专业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以满足客户复杂多样的金融需求,是一种综合的资产规划方案。它包括资产管理服务、保险服务、信托服务、税务、遗产咨询和计划以及房地产咨询等。
  
  (二)国外私人银行业务的起源与发展
  私人银行业务从产生到当前,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 起源阶段(15世纪初~18世纪末)。私人银行业务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主要为当时的欧洲贵族提供财产打理及世代规划服务。16世纪,大量受教派迫害的贵族从法国和意大利逃到日内瓦,带来了大量资金,享受日内瓦的银行家们提供的私密性很强的卓越的金融服务。这一阶段私人银行的特征表现为提供综合服务,本着私密、客户信息不外漏的服务理念,仅由银行自身开发的产品组成,涵盖了价值链的各个阶段。
  2 发展阶段(18世纪末~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服务形式的不断创新、业务开展的逐渐专业以及离岸业务的迅速增加。18世纪末,一些抓住产业革命机会的大亨将金融专家、法律专家和会计专家召集到一起,专门研究管理和保护其家族的财富和广泛的商业利益,为富豪家族独家打理钱财的“家庭办公室”便应运而生。1934年,瑞士银行法把私人银行与其他银行分开,使专业的私人银行得以诞生。二战后,私人银行业务进入了快速发展与扩张阶段。传统的表内业务、表外业务、无息业务都有所增长。特别是由于政治的不稳定性和外汇控制,私人银行的国际业务也成长起来。客户要求财富的保护以避免通货膨胀和高税收的损失,使得离岸投资重要起来。
  3 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虚拟服务网络”的“家庭办公室”在英国Granville Baird投资银行的带领下应运而生。此模式将提供服务的各方融合在一起,并将标准化流程结合起来,为全球各角落的富裕提供服务。它标志着私人银行业务开始成熟起来。此外,私人银行业务的服务趋于专业化。2002年以来,使用第三方专业服务已经成为一个标准。对冲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通常都由专业服务商管理,催生了大量的专业服务厂商、对冲基金公司、私人银行业务咨询公司等。在复杂的纳税统筹与遗产规划领域,形成与专业的税务与法律服务商合作的模式,银行自身则专注于相关的资产和事务管理。银行的经营风格发生改变,对价值链进行分解,集中精力成为一个专业的购买者和评价者,而非单一的生产者,专注于在遴选最佳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提供最佳建议。当前私人银行凭借各自独特的理念,不断细分高端市场,服务于不同偏好的客户群体,开展职业特色服务、风险偏好投资以及特殊收藏咨询等服务。因此,此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业务开展科技化、流程标准化以及服务专业化。
  
  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金融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金融产品的不断多元化以及富裕阶层的崛起,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近年来伴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化以及金融市场的波动,富裕阶层的金融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理财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正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产品的多元化
  随着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商业银行面对激烈的竞争,开始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在理财业务方面的发展尤为迅速。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涉及的理财产品丰富多样,其中包含信托、信用联结、结构理财、基金宝、债券等种类,并涉及多个币种。自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有了实质突破。2005年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2006年则达到4000亿元,而2007年更是接近了1万亿。此外,随着股指期货推出的邻近,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产品的多元化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富裕群体的形成和不断壮大
  从2003年开始,我国GDP的增长率一直在10%的平台上加速,并一直处于全球的前列。这促使社会财富与经济基础不断成长与巩固,社会高净值富裕人群也逐渐增多。据美林(亚太)有限公司和凯捷顾问公司联合发布的2007《亚太区财富》告称,截至2006年底,中国共有34.5万名富裕人士,(此指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个人,这些资产并不包括自住的房地产以及轿车等耐用消费品。)拥有的财富总值达1.7万亿美元,平均每人拥有资产500万美元,远高于亚太地区富裕人士资产的平均水平(330万美元)。中国的富裕人士拥有亚太地区20.6%的财富,仅次于日本。图1说明了我国近年来富裕人士数目正快速增长。
  中国富裕人士的增多还伴随着财富总量的快速增长。据2007年10月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服务于不断壮大的富裕阶层》发现,过去五年中国财富的增长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三倍,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4%;不仅如此,根据BCG调查估计,仅去年一年,中国财富总量就实现了31.6%的惊人增长。更有报告指出,预计到2009年中国富裕家庭的流动资产总额将从2004年的8250亿美元增至1.606万亿美元,增幅将近一倍。
  


  这些富裕群的形成,成为了私人银行心目中的重要市场。抓住高端客户,大力发展私人银行,是国内商业银行在面向金融业开放,同外资银行展开竞争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商业银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有效途径。它将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的重中之重。   
  (三)资产代代相传的中国传统人文特征
  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代代相传的传统思想。中国的富裕群体也不例外,他们在努力追求自身财富增长的同时,也希望为下一代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再加上中国在遗产继承上无税收的政策区别于很多国家,为中国的财产继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他们希望自身的资产能更好的继承给下一代。但由于富裕知识结构的局限,寻求专业的遗产规划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并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这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天地。
  
  (四)宏观调控促进我国富裕阶层的财富结构转变
  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推行、市场机制的不断改善和秩序的不断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当大部分实业的发展。诸如,贷款利率的提高,新合同法的推出,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实业的成本。由于我国富裕阶层很大部分崛起于实业的发展。面临由此引发的利润下降以及风险的提高,他们开始产生了将实业资产向金融资产转化的想法。由于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问题,在财富结构的转化中,更需要私人银行的专业服务。
  以有名的浙商企业家为例,早些时候,浙商实业家凭借着经营工艺品、钢铁、物流、服装、仪表等实业而形成了很大一批富裕群体。随着金融业的开放,各项宏观政策的作用以及实业发展的限制,他们作为新生的富裕力量,开始萌发了“从实业经营到资本运作,这是一个必然”的想法。他们认为通过实业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之后,通过资本运作,投资到更高利润回报的行业。才是资本的追求。因此,他们集体地开始了实业资产金融化。2007年12月18日,由12家浙商发起的“浙商创投”揭牌,并投出首笔风险投资1500万元。12月9日,54个浙商股东发起浙商置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于搭建项目投资的平台。随着国家货币政策趋紧,银行信贷规模减少,资本是当今市场的一个热点,这些富裕群体抓住时机,转实业资产为金融资产,并进行投资运作,获取更好收益,在我国富裕群体中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通过私人银行寻求专业金融资产投资运作,是当前很多实业家寻求的理财方式。
  
  (五)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推动富裕阶层金融意识提高和理财方式改变
  科学的理财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理财意识的提高需要知识水平的提升。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加深,个人思维将不断开阔。对各方面的要求将不断提高,需求也将随之复杂化。现代社会,个人的生活与金融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消费、投资、子女教育、住房、税务等等。正是因为富裕阶层知识水平的提高,产生的复杂化金融需求,刺激了私人银行不断创新服务。
  我国推行市场经济以来,一直处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尚未能形成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近两年来,我国经济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因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而引发的市场的波动,这些深深影响了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富裕群体,他们因此而接受了金融风险的教育,金融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其理财行为方式的改变。
  2007年下半年以来,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抑制股市过热的现象,股市的大幅波动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程度的资产损失,这其中少不了富裕群体的参与。经受了深刻的市场波动,富裕群体开始意识到:股票、基金的投资风险在增大,追求稳健需要在投资组合中增加一些低风险、收益稳定的品种。而信托产品以其稳定性、收益相对高的特点逐渐吸引了富裕群体的眼光。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上半年,信托产品数量达280个,资金规模为408.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46.4和62%。由于信托产品大多投向基础设施和证券市场,资金量大,又限于法规的200份限制,目前的信托产品几乎是“私募”,这决定了信托机构更青睐“大客户”,相当大的一部分信托起点资金为300万~500万元。目前,由信托公司联合金融企业成立的各种私募基金,高端客户认购情况十分火爆,上亿元发行规模能迅速被高端客户抢购而空。信托产品的大量发行,富裕群体不断高涨的投资信托热情,表明了富裕群体金融意识在提高,理财行为在改变,并逐步向寻求专家帮助的方向发展。
  
  三、制约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因素
  
  尽管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仍存在不少制约其发展的内外部因素。
  
  (一)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1 理财意识的落后。由于私人银行的概念在2005年后才出现在中国,穿梭于香港和内地的外资银行客户经理成为了私人银行理念的初期普及者,但普及频率较低。很多中国成功人士对私人银行的概念模糊,甚至抵触。一位UBS私人银行的高级客户经理感慨,“中国除了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大城市之外。大多数人还是将私人银行看成私人开的银行,或者将投资理财规划当成拉存款的。”这种意识瓶颈和投资者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依靠银行从业人员、媒体对公众进行正确引导和传播,并且要基于媒体记者和金融从业人员正确认知的基础上。
  2 藏富观念中的不信任。东方人历来有事必躬亲、单打独斗的毛病,总以为自己的钱揽在自己手里才放心。再加上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以其龙头老大的身份占据着主动的地位,对金融产品的创新、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专业化服务等意识的缺乏,导致国内银行服务仍然停留于传统的项目。因此,国内富裕人士对私人银行仍然保持着不信任的态度。
  3 缺少完善的对冲产品市场。我国的对冲市场不完善,对冲产品缺乏,私人银行在为资产规模庞大的客户设计风险分散计划时,很难做到很好的分散。由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缺乏做空机制,使得很多衍生产品不具备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对冲作用。因此,我国的对冲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例如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的加快推出,还有对冲基金市场的更快发展。
  4 分业经营的政策限制。由于我国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银行不能直接涉足证券、保险等直接投资领域,使得银行还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范围和创新深度都十分有限。目前银行所推出的理财服务主要还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水平上,并不能为客户提供真正的增值服务。
  5 诚信制度缺失。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也没有全社会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银行间信息无法共享,增大了银行的业务成本与业务风险。银行与个人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增加业务开展难度。此外,由于缺乏客观的信用评级制度,难以区分诚信与失信个体,恶化了市场和社会环境,也给银行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风险。
  
  (二)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分析
  1 落后的经营理念。私人银行的概念在2005年之后才出现在我国富裕群体的生活里,富裕群体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随着我国金融环境的不断开放和完善才逐渐萌生出来。长期以来,中资商业银行占据着近似垄断的地位,在产品和服务上仍然循着传统模式。缺乏创新的意识。诸如私人银行业务市场目标定位不明确,产品 创新上缺乏综合性规划,缺乏有效性的营销模式等等。“向错误的对象销售错误的产品”的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国内商业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上的品牌形象。
  2 服务的缺陷。当前个人理财市场上,大部分中资商业银行都停留于理财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且产品单一,类型相似,缺乏竞争力。而私人银行业务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它不仅为客户提供财务计划、投资计划,还为客户提供遗产咨询、税务咨询等相关专业一揽子服务。因此,中资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需要从根本上创新服务,建立专业金融团队为客户在资产、继承、法律、收藏等各方面提供全面服务。
  3 人才的限制。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强调对客户资产的整合管理能力。需打理分布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基金市场和房地产、大宗商品、私人股本等的各类金融资产,因此需要的是一个专业团队的支持。对于目前中资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缺乏熟悉中国金融环境,又了解国外私人银行运作的国际性人才。而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些人才很难引进到中资商业银行,有很多人才从中资流失到外资,但很难从外资再回到中资。
  
  四、发展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对策建议
  
  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中资商业银行需要革新理念,建立专业团队,提供综合服务,克服面临困难,力争在私人银行领域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一)革新观念,树立品牌建设优先的思想理念
  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中资商业银行必须破除私人银行业务的目的就是要多销售产品的陈旧理念,全行上下以创建卓越的私人银行业务品牌为首要目标,选择合理的定位和正确的目标,开展对目标市场、业务内容以及营销模式等全面深入的讨论和学习,使服务品牌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指南。
  
  (二)加强服务质量规范建设,提供有效的综合服务
  只有从根本上认识私人银行业务的本质,抓住核心——财富管理服务。综合财务计划、投资计划、遗产、税务、法律咨询等服务为一体,提供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才是高品质的私人银行业务。改变以往以产品为中心的业务模式。整合资源,引进人才,建立一支专业金融团队;改革管理体系,进行集约化经营,实现资源的充分配置;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渠道,实现服务流程的优质化,进行高效的管理。才能真正地做到让客户满意。
  
  (三)加快专业团队建设,创建个人服务品牌
  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须要培养两支专家型的队伍。一是以注册理财规划师为标准,逐渐建立一支产品经理队伍。二是培养熟悉外汇、证券、基金、保险等方面的投资专家队伍。除了加强培养之外,在产品研发、营销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引进国际化优秀金融人才也应该加大力度。有了好的专业团队,中资银行可以在创建私人银行业务个人服务品牌上加大资源投入力度,通过个人品牌的提升提高私人银行整体品牌的提升。
  
  (四)树立长期理念,加强客户教育,培育潜在优质客户
  我国富裕群体长期形成的理财意识落后,不信任的藏富观念,制约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基础的形成。通过交流、培训等方式,促进富裕群体的理财观念更新,是银行应对外部因素采取的措施。银行可以定期面向高端客户举行沙龙、研讨会等活动。引导富裕群体正确认识私人银行业务,并寻求私人银行服务。
  当然,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除自身努力外,还需政府的支持。诸如:投入资金,完善金融教育体制,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促进混业经营模式,扶持金融创新;完善金融法律体系,保护私人银行的发展;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完善个人信用制度等等。总之,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作为经济发展核心的金融业也不可例外的面,临改革与进步的时代要求。伴随着富裕群体的迅速扩大,国内商业银行的不断进步以及金融环境的逐渐优化,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必将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迎来全面发展的高潮。
其他文献
积极推广使用建筑业10项技术。
我国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成立并运行五年多,但是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它们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效率.本文先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结构和美国RTC
目的观察硬质胆道镜与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30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54例和对照组153例
混凝土受冻破坏的基本形式在技术文献里和施工实践中使用受冻破坏、严冰破坏作用、抗冻性、抗冻耐久性、受冻变形等专门术语。这些术语未必与破坏机理及标准指标相符合,故应对
2009年6月27日,山清水秀的兴隆,鸟鸣花红的五星级酒店康乐园里,群星闪耀,觥筹交错。在这里,平安钻石精英们欢聚一堂,怀着激动而喜悦的心情,参加了平安人寿海南分公司隆重举行的第七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苏锡常地区由于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相继出现了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已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成为影响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分
动物园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以笼养为主的时代,进入到以散养、放养为主的阶段,并逐步在向以自然生态为主的天然动物园方向发展。然而我国城市动物园由于各种原因,在现状和发
为了逃避追捕,越来越多的病毒采用将自身伪装成驱动文件,以看似合法的身份从底层侵入系统。因为驱动文件拥有很高的运行级别,所以杀软在发现和清除这类病毒上往往会力不从心。面
摘要:针对JavaWeb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索课程资源管理新模式,分析课程资源内容和管理现状,提出借助软件平台进行管理的必要性,重点阐述课程资源管理模式研究的目标、内容、关键问题和平台设计思路。  关键词:JavaWeb;一体化;资源管理;教学改革;MVC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7-0102-03  The Stud
通过试验证明,硝酸盐(硝酸钠或硝酸钙)作为防冻剂的组份,对砼中的钢筋滑有阻锈作用而可能有促锈作用。